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11讲化学反应速率课时作业
①a1=a2 ②a1
解析使用催化剂仅仅是增大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故②④⑤⑦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50分)
11.(14分)在一个容积固定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bB(g)况记录如下表(a、b、p为最简整数):
时c(A)/(mol·L1间 ) 0 1 min 第2 0.8 min 第4 0.4 min 第6 0.4 min 第8 0.1 min 第9 0.05 min -B.②④⑥⑧ D.②③⑥⑧
pC(g) ΔH。反应情
c(B)/(mol·L-c(C)/(mol·L-1) 1) 3 2.6 0 0.4 1.8 1.2 1.8 1.2 2.0 1.8 1.9
0.3 请根据表中数据仔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第2 min到第4 min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 mol·L·min。
(2)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在第4 min到第6 min时处于平衡状态,若在第2 min、第6 min、第8 min时分别改变了某一反应条件,则改变的条件分别可能是: ①第2 min 或 ; ②第6 min ; ③第8 min 。
-1
-1
5
(3)若从反应开始到第4 min建立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35.92 kJ,则该反应的ΔH= 。
答案(1)0.2 (2)①使用催化剂 升高温度 ②增加B的浓度 ③减小C的浓度 (3)-196.6 kJ·mol 解析(1)v(A)=
-1-1
· - - · -
-1
=
0.2mol·L·min。
(2)①从2~4min来看,A、B、C的浓度变化量比前2min大,说明反应速率增大了,故2min时改变的条件可能为使用催化剂或升高温度。
②第6min改变条件后,达到第8min时,作为反应物,A的浓度减少而B的浓度增加,可知改变的条件为增加B的浓度。
③从0~2min来看,A、B、C的浓度变化量分别为:0.2mol·L、0.4mol·L、0.4mol·L,可知
-1
-1
-1
a、b、p分别为1、2、2。从第8min到第9min的数据来看,C的浓度大幅度减小,而A、B浓度也减
小,且减小量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可知第8min改变的条件为减小C的浓度。
(3)从反应开始到第4min消耗A1.2mol,共放出热量235.92kJ,故每消耗1molA放出热量:
=196.6kJ·mol。由(2)的分析可知A的化学计量数为1,故该反应的ΔH=--1
-1
196.6kJ·mol。
12.(18分)尿素(H2NCONH2)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高氮化肥,工业上合成尿素的反应如下:2NH3(l)+CO2(g)
H2O(l)+H2NCONH2(l) ΔH=-103.7 kJ·mol。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尿素的产率的是 。 A.采用高温 B.采用高压
C.寻找更高效的催化剂
(2)合成尿素的反应在进行时分为如下两步: 第一步:2NH3(l)+CO2(g)ΔH1
第二步:H2NCOONH4(l)
H2O(l)+H2NCONH2(l) ΔH2
某实验小组模拟工业合成尿素的条件,在一体积为0.5 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4 mol氨和1 mol二氧化碳,实验测得反应中各组分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Ⅰ所示:
H2NCOONH4(氨基甲酸铵)(l)
-1
图Ⅰ
①已知总反应的快慢由慢的一步决定,则合成尿素总反应的快慢由第 步反应决定,总反应进行到 min时到达平衡。
6
②反应进行到10 min时测得CO2的物质的量如图所示,则用CO2表示的第一步反应的速率
图Ⅱ
v(CO2)= 。
③第二步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如图Ⅱ所示,则ΔH2 0(填“>”“<”或“=”)。 答案(1)B
(2)①二 55 ②0.148 mol·L·min ③>
解析(2)①由图中看出氨基甲酸铵的增加速度、氨气的减小速度非常快,而尿素的增加速度却较小。②10min内CO2的物质的量由1mol减小到0.26mol,故其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0.148mol·L
1
-1
-1
-
·min。③由图像看出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则反应为吸热反应。
3+
2+
-1
13.(18分)为比较Fe和Cu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 ,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FeCl3改为0.05 mol·L Fe2(SO4)3溶液更为合理,其理由是
。
(2)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实验时均生成40 mL气体,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
(3)加入0.10 mol MnO2粉末于50 mL H2O2溶液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
①写出H2O2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
②实验时放出气体的总体积是 mL。
③A、B、C、D各点反应速率大小的顺序为 > > > 。解释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 。
④H2O2的初始物质的量浓度是 (请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产生气泡的快慢 消除阴离子不同对实验的干扰
(2)产生40 mL气体所需的时间 (3)①2H2O22H2O+O2↑ ②60
③D C B A
随着反应的进行,H2O2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 ④0.11 mol·L-1
解析(3)④n(H
2O2)=2n(O2)=2×
,
·
-
c(H2O2)=
· -
=0.11mol·L-1
。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