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年对口高三寒假作业(二)答案
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 (舒畅、舒适)起来。 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1.在文中的括号内选填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上。(寂静、沉寂、怪讶、舒畅)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①百无聊赖( )②尘芥堆( )③形骸( )④即使( ) (①思想感情没有依托②垃圾堆③人的形体④就使得,就让)
3.在文中划线句子中,①“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一句如何停顿?②“无聊生者”是什么意思?文中具体指谁?“厌见者”是什么意思?文中具体指哪些人?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④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②无依无靠活不下去的人。祥林嫂。见到祥林嫂就讨厌的人。鲁四老爷之流。③反语。④“我”对祥林嫂之类的穷人的无限同情,对吃人的旧社会的强烈憎恨)
4.雪花本无声,作者却说它“似乎瑟瑟有声”,这样写有何作用? (反衬周围环境的沉寂,烘托“我”的内心活动)
5.作者开头说感得沉寂,结尾却说“渐渐的舒畅起来”,这应当怎么理解? (①为祥林嫂终于解脱人世的苦难而庆幸②是反语,体现“我”内心的沉痛和愤激)
(三)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1.简要概括本段文字的大意。(写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2.本段文字如何写祝福景象?(着眼于听觉,辅之以幻觉,由近而远,由实而虚) 3.“我”的“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指什么?(怀疑祥林嫂的死与自己的回答有关) 4.作者极力渲染祝福景象有何用意?(首尾呼应,将祥林嫂的寂然惨死与富人们的欢乐祝福形成鲜明对比,加深悲剧气氛,突出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5.最后划线句有何深刻含义?
(封建社会的“神”永远是站在富人一边的,它带给穷人的永远是无尽的苦难;富人们欢乐的祝福掩盖了穷人的斑斑血泪和垂死挣扎。含蓄而愤怒地控诉了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 6、请用简明准确的语言,概括说明鲁迅小说《祝福》开头一段中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文字在文中的表现力。(4分)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发出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远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答案】以强烈、沉重的爆竹声中鲁镇祝福的乐景反衬在祝福声中雪地里死去的样林嫂的孤独与凄凉的哀情,深刻地揭示了旧时代中国妇女的悲惨命运。(乐景写哀情,或鲁镇爆
5
竹声中的祝福与祥林嫂在祝福中死去的凄凉孤独强烈对比,得2分,揭示旧中国妇女悲惨命运,得2分,共4分) 二、 文体知识与默写(10分)
1、小说在叙述方式上采用了 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是:① ,② 。
(倒叙/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②将祥林嫂的寂然惨死与富人们欢呼祝福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小说反封建的主题,发人深思)
2、作者笔下的鲁镇是封建礼教罗网笼罩下的整个黑暗社会缩影,是形成祥林嫂性格的 。(典型环境)
3、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反映出他是个 、 、 的封建卫道士。
(迂腐、没落、顽固)
4、《祝福》是的《 》第一篇,写于1924年。(《彷徨》) 四、 语言运用(1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做题。
百货大楼将于元月10日上午10时举行开奖仪式。这次开奖仪式在百货大楼举行,开出的是金奖。
要求:在不改变愿意、不增减内容的前提下把上面两个句子合成一个单句,并分别强调开奖重要性和开奖时间。 ① 强调开奖重要性:
(元月10月10日时将在百货大楼举行的开奖仪式开出的是金奖。) ② 强调开奖时间:
(这次将在百货大楼举行的开奖仪式时间是元月10月10日。)
2、从“挫折”“成功”两个词中,任选一词做开头,依照下面的修辞和句式写一段话,要求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失败像一杯放置过久的浓茶,又苦,又涩;不像可乐那样甜,不像咖啡那样爽;饮过之后,常常带来不眠的长夜,也带来不迭的思索。
(挫折像一颗炒得过头的铁蚕豆,又糊,又硬;不像胡桃那样香,不像榛子那样脆,嚼过之后,常常带来无味的幽怨,也带来无尽的反思。)
(成功像一株傲雪绽放的寒梅,又纯、又艳;不像柳絮那样淡,看过之后,常带来无尽的欣喜,也带来无穷的激动。)
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