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平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强化规划和年度计划管控,深化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健全节约用地标准,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土地产出率,新增建设用地向重点产业和工业聚集区倾斜。从严控制耕地占用,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控制土地资源开发,增强土地后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达到耕地总量占补平衡有余,强化土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耕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830公顷,基本农田保持在57.7万亩以上。
(四)营造全社会节约氛围。倡导节约型消费方式,鼓励家庭、宾馆、酒店、机关、学校、医院使用节能装置和再生产品,积极倡导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变为每一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专栏8: 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重点工程、重点项目
1、重点工程
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建设、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工业“三废”综合开发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城镇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及再利用工程。
2、重点项目
木制活性炭新产品、农林废弃物工厂化生产食用菌、食用菌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中高密度板下游产品开发、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开发、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中水回用、土地整理、尾矿渣综合开发利用、北水源建设等项目。
第三节 强推开放项目,提高创新能力,建设活力平泉
以激发发展活力、掌控发展能力为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创新体制机制,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坚持科技引领,强化自主创新,努力拓展活力十足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平台,上大项目、干大事业、求大发展。
一、努力扩大开放,增添发展活力
坚持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开放取向,推进区域合作与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积极探索培育经济增长战略支撑的有效途径。
进一步夯实基础,创优发展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政府职能部门服务意识,营造优势政策洼地,针对不同项目最大限度的放宽投资政策,做实项目基础,滚动储备招商项目。建设工业聚集区,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打造优势突出的招商平台,组建专业谈判队伍,娴熟掌握招商技巧。以坚实的基础获得投资者信赖,以良好的环境赢得投资者青睐。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进行广角度区域合作。抓住国际资本加速向我国转移、国内南资北上、京津产业扩散的机遇,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东北”四大招商圈为主,开展专业招商,进一步扩大区域合作领域,拓展与这些地区的大企业、大集团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合作,注重与国内五百强企业、央企和省内重点企业的对接。以园区为依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外资和其它各种资源及生产要素向我县流动,发挥聚集效应、规模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发
挥区位和资源优势,主动参与京津冀经济分工与协作,以建设沿辽蒙经济带为契机,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参与辽蒙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加强与辽蒙地区的实质性对接,以水资源保护、生态安全、产业转移、技术合作为重点,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拓展共同发展空间和发展平台。
创新招商机制,大力度招商引资。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灵活运用全民招商、驻点招商、中介招商、小团组招商、专业招商、科技招商、以商招商、网络招商、会展招商、顾问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方法,加强与咨询度高的中介机构、科研院所和知名人士的沟通,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创建招商联动机制,实现全方位、广领域招商引资。紧紧抓住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时机,利用政策优势,争取更多的国家资金。加强引导,创新民间资本激活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在平泉投资置业。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贸易规模。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壮大出口主体,优化出口结构,提高出口商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扩大轮胎、园艺工具、玻璃器皿、小型风力发电机、食用菌精深加工产品、氟化工系列产品等优势出口商品的生产规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对外承包工程,积极发展对外服务贸易。完成舒适公司迁址入园、涡轮垂直轴风力发电机扩能、森源食用菌科技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外贸出口额年均增长20%以上,2015年达到7500万美元。
二、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力促经济增长
大力度储备谋划。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主导产业发展、骨干企业升级、特色产业链条延伸等,依托科研院所、工程咨询机构,在工业、农业、服务业、城市建设、文化产业、社会事业等各个领域深入谋划储备一批市场容量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确保年度滚动储备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200个以上,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50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为项目的推进、建设打好基础。
高效率推进前期。通过重大项目手续代办、加强调度和督导、优化发展环境等办法,打破常规划,强力跑办,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进程,提高项目成功率,尽快落实备案、环评、用地等前置条件,确保每年开工投资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0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0个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2个以上。
加快项目建设速度。通过实行县级领导包保、“一卡通”、领导现场办公、企业特派员等办法,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促使在建项目早竣工、早投产。通过加强协调、加大要素调配和供给力度等办法,确保竣工项目达产、达效,支撑GDP年均增长2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亿元以上。
三、提高创新能力,强化科技支撑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推动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为主线,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的多渠道多层次经费投入机制,组织实施主导产业科技创新项目。大力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委托研究和成果引进等途径实现技术升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