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Ubuntu完全教程,让你成为Ubuntu高手!
Ubuntu完全教程(szyzln于2009年5月9日整理)
/dev/hda1 第一块硬盘的第一主分区 /dev/hdb5 第二块硬盘的第一逻辑分区
/dev/sda4 第一块SATA硬盘的第四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 /dev/null 黑洞设备
关于磁盘设备,详见 分区概念
mount <设备文件> [挂载路径]
挂载文件系统
-t 指定文件系统的类型。通常不必指定,mount自动检测。下面是常用的格式 reiserfs ReiserFS 3.6版 jfs IBM技术
xfs SGI技术(适合高级服务器,桌面用户慎用) ext3 Linux传统文件系统 vfat fat fat32
ext2 不带日志的ext3 ntfs WINNT iso9660 光盘
smbfs Windows文件共享 -o [选项1] [选项2] ......
loop 环设备。光盘、ISO镜像等 ro | rw 只读readonly;可读写read-write
sync | async 同步模式|异步模式。决定修改是否立即写入文件系统
atime | noattime 读取时是否修改访问时间。对于写入敏感设备,例如闪存、软盘,建议使用 *noatime* auto | noauto 自动挂载模式 exec | noexec 是否允许可执行权限
defaults 使用预设的选项 rw, suid, dev, exec, auto, nouser, async iocharset=UTF-8 指定字符集,可简写为 utf8
codepage=936 指定代码页,可简写为 cp936 西文系统代码页为 437 umask=<权限掩码> 设定权限掩码 uid=
权限=777-权限掩码(三位) | 7777-权限掩码(四位) 假如权限掩码为 022 ,则新建对象权限为 755 rwxr-xr-x 可以使用 umask 命令设置权限掩码 mount -a
挂载 /etc/fstab 文件中定义的所有设备 示例:
sudo mount -t iso9660 -o loop /dev/cdrom0 /media/cdrom
sudo mount -t vfat -o remount iocharset=utf8,codepage=cp936 /dev/hda5 /media/hda5
41
Ubuntu完全教程(szyzln于2009年5月9日整理)
umount <设备文件> | <挂载路径>
卸载已挂载文件系统
df
查看已挂载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占用
-a 显示所有文件系统的磁盘使用情况,包括0块(block)的文件系统,如/proc文件系统 -T 显示文件系统类型
-k 以k字节为单位显示
-i 显示i节点信息,而不是磁盘块
-t <文件系统类型> 显示指定类型的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使用情况
-x <文件系统类型> 列出不是某一指定类型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使用情况(与t选项相反)。 -l 只显示本地文件系统
free
查看内存、缓冲区、交换空间的占用 -b 以字节为单位显示数值 -g 以吉字节为单位显示数值 -s <秒> 刷新频率
-k 以千字节为单位显示数值
-l 显示内存占用峰值
-m 以兆字节为单位显示数值
-t 统计结果
-o 不显示缓冲区占用
sync
同步文件系统。将缓冲区中的数据写入文件系统 fdisk <磁盘设备文件> 分区表修改工具 交互命令: m 使用帮助
l 查看已知文件系统类型
q 放弃改动并退出
p 显示分区信息
d 删除分区
t 改变分区类型
n 新建分区 (p:主分区 l:扩展分区 参见 分区概念 ) w 将改动写入分区表 fdisk -l
查看所有磁盘分区信息
* 磁盘设备名称为整块磁盘,而不是磁盘中的分区。例如 /dev/hda ,而不是 /dev/hda1
cfdisk
更加友善的分区表修改工具
mkfs.<文件系统类型> <分区设备文件>
将分区格式化为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类型 示例:
sudo mkfs.reiserfs /dev/hda1
mkfs <分区设备文件>
-t <文件系统类型> 指定文件系统类型 mkisofs -o <镜像文件> [源文件目录] 用光盘或者文件制作iso镜像 -b 可启动镜像
-c 格式化前检查磁盘
hdparm <磁盘设备文件>
设置硬盘参数
-d <0|1> DMA模式开关
-a <0|1> 预计模式开关
42
-t 性能测试
-T 缓存性能测试
Ubuntu完全教程(szyzln于2009年5月9日整理)
-c <0|1|3> 32位传输模式开关
-g 显示柱面,扇区等信息
-i -I 显示磁盘信息
网络和硬件管理
ifconfig
配置网络接口 -a 显示所有网络接口 ifconfig <网卡> up|down 激活|禁用网卡 示例: ::
sudo ifconfig eth0 up
ifconfig <网卡> add
route
配置路由及网关
route add -net <路由地址> gw <网关地址> [ netmask <子网掩码> ] dev <网卡> 指定路由及网关
route del -net <网关地址> gw <网关地址> [ netmask <子网掩码> ] 删除路由及网关
ip
配置网络 子命令: link 网卡配置 参数:
show 显示(默认) 示例:
ip link show 显示网卡配置
ip link set eth0 name xxx 重命名网络接口
set 设置
add 添加
del 删除
address 配置地址。相当于 ifconfig
route 配置路由。相当于 route
ping
向目标地址发送ICMP封包,常用来测试网络 -b <广播地址> ping整个网段
-c 发送封包次数
-s <封包大小> 默认为64字节
netstat
网络连接状态
-r 显示路由表,同 route -l 只显示正在监听的端口
-a 所有连接
-t 只显示TCP协议
-U 只显示UDP协议
-p 显示PID和进程名
-c <秒> 刷新频率
* http/ftp/ssh…… 为应用层协议 * TCP/UDP为传输层协议 * IP/ICMP为网络层协议
lspci
查看PCI总线连接的设备
lsusb
查看USB接口连接的设备
43
Ubuntu完全教程(szyzln于2009年5月9日整理)
lsmod
查看已加载模块
* /lib/modules/uname -r 目录下为所有可用模块
modprobe <模块名称>
简明VIM教程
VIM简介
我们使用的大多数编辑器,都可以直接在编辑区输入字符,并且能够通过一些快捷键来完成一些控制功能,比如使用方向键移动光标,使用
BackSpack 或者 Delete 键删除文字,使用 PgUp 和 PgDn 翻页,使用 Home 和 End 来定位行首和行末……
而Vim是一个带模式的编辑器,同样的按键,在不同模式下,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义。例如 h j k l 在 编辑模式 下输入相应的字符,在 普通模式 下却相当于方向键的作用。
由于需要切换模式,Vim的使用起来略显繁琐。不过优点也显而易见:您只要把手安安稳稳的放在打字区就可以了,而不需要使用诸如方向键、排版键、小键盘等
需要挪开双手的键位,从而提高了您的效率和专注程度。事实上,Vim的前身Vi诞生的时候,键盘上还没有方向键、排版键和小键盘:)
命令
使用Vim编辑文件: vi [文件名] vim [文件名] 教学模式: vimtutor [语言]
vim教程,相当于使用Vim编辑器以只读模式打开教程文件。您无论对这个文件作了什么,都会在退出后恢复原来的样貌。与只读模式的区别在于,它不会没有眼色的提醒您,现在的状态为只读模式。您可以使用它作一些练习
您可以指定教程文件的语言,如果使用本地语言(ZH_cn)出现乱码,您可以尝试使用英语 vimtutor en
使用Vim比较文件区别
vimdiff [文件1] [文件2] [其它文件]……
配置文件
Vim的全局配置文件为 /etc/vim/vimrc ,用户配置文件为 ~/.vimrc , \起始的行为注释行。我们提供的配置项,您直接加入配置文件就可以了 您可以先对Vim进行一些简单的配置: \设定文件编码
set fileencodings=utf-8,ucs-bom,gb18030,gbk,gb2312,cp936 \开启语法加亮 syntax on \配色风格 colorscheme pablo
\设定行距 GUI界面中生效
4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