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3.8.5 磁轭法
3.8.5.1 磁轭的磁极间距应控制在75mm~200mm之间,检测的有效区域为两极连线两侧各50mm的范围内,磁化区域每次应有不少于15mm的重叠。
3.8.5.2 采用磁轭法磁化工件时,其磁化电流应根据标准试片实测结果来选择;如果采用固定式磁轭磁化工件时,应根据标准试片实测结果来校验灵敏度是否满足要求。
3.8.6 线圈法
线圈法产生的磁场平行于线圈的轴线。线圈法的有效磁化区是从线圈端部向外延伸到150mm的范围内。超过150mm以外区域,磁化强度应采用标准试片确定。
3.8.6.1 低充填因数线圈法。
当线圈的横截面积大于或等于被检工件横截面积的10倍时,使用下述公式: 偏心放置时,线圈的磁化电流按式(1)计算(误差为10%):
45000 I?
)………………………………………(1 )L(DN/ ):10%正中放置时,线圈的磁化电流按式(2)计算(误
差为R1690 ?I
L——工件长度,mm;
D——工件直径或横截面上最大尺寸,mm; R——线圈半径,mm。
3.8.6.2 高充填因数线圈法。
用固定线圈或电缆缠绕进行检测,若此时线圈的截面积小于或等于2倍工件截面积(包括中空部分),磁化时,可按式(3)计算磁化电流(误差10%): 35000I?……………………………………(3) 式中各符号意义同式(1)。
9
) ……………………………………(2
5]L)?/N[D(6 以上各式中: ;——施加在线圈上的磁化电流,AI N——线圈匝数;
N[(L/D)?2]
JB 4730.4—2005
3.8.6.3 中充填因数线圈法。
当线圈大于2倍而小于10倍被检工件截面积时,
?
lh
????????]/Y8?YNI?[NINI?210? ……………………(4)
式中: ()——式(3)高充填因数线圈计算的NI值。NI h()——式(1)或式(2)低充填因数线
圈计算的NINI值。 lY——线圈的横截面积与工件横截面积之比。
3.8.6.4 上述公式不适用于长径比(L/D)小于2的工件。对于长径比(L/D)小于2的工件,若要使用线圈法时,可利用磁极加长块来提高长径比的有效值或采用标准试片实测来决定电流值。对于长径比(L/D)大于等于15的工件,公式中(L/D)取15。
3.8.6.5 当被检工件太长时,应进行分段磁化,且应有一定的重叠区。重叠区应不小于分段检测长度的10%。检测时,磁化电流应根据标准试片实测结果来确定。
----------------学资学习网---------------
3.8.6.6 计算空心工件时,此时工件直径D应由有效直径D代替。 eff对于圆筒形工件:
221/2
………………………………(5)-(D)]) D=[(D ioeff式中:
D——圆筒外直径,mm; oD——圆筒内直径,mm。 i对于非圆筒形工件:
2
(具体见文本,待改)………………………………(6) D=2eff式中: ;mm A——零件总的横截面积,t2。mm A——零件中空部分的横截面积,h
3.9 质量控制
磁粉检测用设备、仪表及材料应定期校验。
3.9.1 综合性能试验
每天检测工作开始前,用标准试片、标准试块检验磁粉检测设备及磁粉和磁悬液的综合性能(系统灵敏度)。
3.9.2 磁悬液浓度测定
对于新配制的磁悬液,其浓度应符合3.5的要求。对循环使用的磁悬液,每天开始工作前,应进行磁悬液浓度测定。
3.9.3 磁悬液污染判定
对循环使用的磁悬液,应每周测定一次磁悬液污染。测定方法是将磁悬液搅拌均匀,取100mL注入梨形沉淀管中,静置60min检查梨形沉淀管中的沉淀物。当上层(污染物)体积超过下层(磁粉)体积的30%时,或在黑光下检查荧光磁悬液的载体发出明显的荧光时,即可判定磁悬液污染。
10
JB 4730.4—2005
3.9.4 磁悬液润湿性能检验
检测前,应进行磁悬液润湿性能检验。将磁悬液施加在被检工件表面上,如果磁悬液的液膜是均匀连续的,则磁悬液的润湿性能合格;如果液膜被断开,则磁悬液中润湿性能不合格。
3.9.5 电流表精度校验
磁粉检测设备的电流表,至少半年校验一次。当设备进行重要电气修理、周期大修或损坏时,应进行校验。
3.9.6 电磁轭提升力校验
电磁轭的提升力至少半年校验一次。在磁轭损伤修复后应重新校验。
3.9.7 辅助仪表校验
磁粉检测用的辅助仪表,如黑光辐照计、照度计、磁场强度计、毫特斯拉计等,至少每年校验一次。
3.9.8 其他
设备内部短路检查、电流载荷校验、通电时间校验等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测定。 3.10 安全防护
----------------学资学习网---------------
3.10.1 轴向通电法和触头法检验不应在易燃易爆的场合使用;使用在其他地方,也应该预防起火烧伤。
3.10.2 使用水磁悬液检测锅炉、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时,应防止绝缘不良或电器短路。
3.10.3 使用荧光磁粉检测时,黑光灯的滤光板不得有裂纹,应避免黑光灯直接照射人的眼睛。
3.10.4 使用干法检验时,要求通风良好,并应注意防尘。
3.11 被检工件表面的准备
3.11.1 工件表面
被检工件表面不得有油脂、铁锈、氧化皮或其它粘附磁粉的物质。表面的不规则状态不得影响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否则应做适当的修理。如打磨,则打磨后被检工件的表面粗糙度Ra≤25μm。如果被检工件表面残留有涂层,当涂层厚度均匀且不超过0.05mm,不影响检测结果时,经合同各方同意,可以带涂层进行磁粉检测。
3.11.2 安装接触垫
采用轴向通电法和触头法磁化时,为了防止电弧烧伤工件表面和提高导电性能,应将工件和电极接触部分清除干净,必要时应在电极上安装接触垫。
3.11.3 封堵
若工件有盲孔和内腔,宜加以封堵。
11
JB 4730.4—2005 3.11.4 反差增强剂
为增强对比度,可以使用反差增强剂。
3.12 检测时机
焊接接头的磁粉检测应安排在焊接工序完成之后进行。对于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磁粉检测应根据要求至少在焊接完成24h后进行。除另有要求,对于紧固件和锻件的磁粉检测应安排在最终热处理之后进行。
4 检测方法
4.1 检测方法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条件,磁粉检测方法的分类如表5所示。
表5 磁粉检测方法分类
磁粉检测方法 件类 条分 干法(荧光、非荧光) 施加磁粉的载体时机连续法、剩磁法 施加磁粉的磁化方法轴向通电法、触头法、线圈法、磁轭法、中心导体法、交叉磁轭法 ----------------学资学习网---------------
、湿法(荧光、非荧光
4.2 干法
4.2.1 干法通常用于交流和半波整流的磁化电流或磁轭进行连续法检测的情况,采用干法时,应确认检测面和磁粉已完全干燥,然后再施加磁粉。
4.2.2 磁粉的施加可采用手动或电动喷粉器以及其他合适的工具来进行。磁粉应均匀地撒在工件被检面上。磁粉不应施加过多,以免掩盖缺陷磁痕。在吹去多余磁粉时不应干扰缺陷磁痕。
4.3 湿法
4.3.1 湿法主要用于连续法和剩磁法检测。采用湿法时,应确认整个检测面被磁悬液湿润后,再施加磁悬液。
4.3.2 磁悬液的施加可采用喷、浇、浸等方法,不宜采用刷涂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均不应使检测面上磁悬液的流速过快。
4.4 连续法
采用连续法时,被检工件的磁化、施加磁粉的工艺以及观察磁痕显示都应在磁化通电时间内完成,通电时间为1s~3s,停施磁悬液至少1s后方可停止磁化。为保证磁化效果应至少反复磁化两次。
4.5 剩磁法
4.5.1 剩磁法主要用在矫顽力在1kA/m以上,并能保持足够的剩磁场(剩磁在0.8T以上)的被检工件上。
4.5.2 采用剩磁法时,磁粉应在通电结束后再施加,一般通电时间为0.25s~ls。施加磁粉或磁悬液12
JB 4730.4—2005
之前,任何强磁性物体不得接触被检工件表面。
4.5.3 采用交流磁化法时,应配备断电相位控制器以确保工件的磁化效果。
4.6 交叉磁轭法
使用交叉磁轭装置时,四个磁极端面与检测面之间应尽量贴合,最大间隙不应超过1.5mm。连续拖动检测时,检测速度应尽量均匀,一般不应大于4m/min。
5 磁痕显示的分类和记录
5.1 磁痕的分类
5.1.1 磁痕显示分为相关显示、非相关显示和伪显示。
----------------学资学习网---------------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