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marc再结晶模拟开发论文-
中北大学2007届毕业论文
cc
z=erate*exp(306085/(8.314*(dt(1)+273))) epsc=5.6E-4*grndat(1)**0.3*z**0.17 c cc
if (eplas>=0.04) then
c 当等效塑性应变 eplas>=0.04时, c 才会有再结晶过程发生 if (eplas c 当等效塑性应变小于临界应变时,既 eplas a1=exp(-45000.0/(8.31*(dt(1)+273))) a2=exp(230000.0/(8.31*(dt(1)+273))) cc c 静态再结晶晶粒尺寸(微米) dsrx c 发生50%再结晶所需要的时间 tsrx dsrx=343.0*eplas**(-0.5)*grndat(1)**0.4*a1 tsrx=2.3E-15*eplas**(-2.5)*grndat(1)**2.0*a2 cc c 计算再结晶百分数xv, c 并且判断xv是否合理(应该介于0~1之间) tt=tsrx ! t0.5 c xv=1-exp(-ln(2.0)*(tip/tt)**1.5) xv=1-exp(-0.693*(tip/tt)**1.5) c if (xv<0) then xv=0 第 29 页共 44 页 中北大学2007届毕业论文 end if if (xv>1) then xv=1 end if cc c 当再结晶百分数xv>=0.95, c 晶粒尺寸为再结晶完成后的再结晶晶粒大小, c 当再结晶百分数xv<0.95, c 晶粒尺寸为平均晶粒尺寸 if (xv>=0.95) then grnsiz=dsrx else grnsiz=grndat(1)*(1-xv)+dsrx*xv end if else c 当等效塑性应变大于或等于临界应变时,即eplas>=epsc, c 发生动态再结晶 tip=abs(time+deltime-10) cc c 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微米) Dmrx c 发生50%再结晶所需要的时间 tmrx Dmrx=2.6E-4*z**(-0.23) tmrx=0.4*z**(-0.8)*exp(240000.0/(8.31*(dt(1)+273))) cc c 计算再结晶百分数xv, c 并且判断xv是否合理(应该介于0~1) tt=tmrx ! t0.5 xv=1-exp(-0.693*(tip/tt)) c 第 30 页共 44 页 中北大学2007届毕业论文 if (xv<0.0) then xv=0.0 end if if (xv>1) then xv=1 end if cc c 当再结晶百分数>=0.95, c 晶粒尺寸为再结晶完成后的再结晶晶粒大小; c 当再结晶百分数<0.95, c 晶粒尺寸为平均晶粒尺寸 if (xv>=0.95) then grnsiz=dmrx else grnsiz=grndat(1)*(1-xv)+dmrx*xv end if c end if c else c 当等效塑性应变eplas<0.04时, c 没有再结晶过程发生, c 晶粒大小等于初晶晶粒尺寸大小 grnsiz=grndat(1) end if c return c end 第 31 页共 44 页 中北大学2007届毕业论文 4.模拟结果及分析 4.1 不同变形程度下的再结晶 选择的挤压初始温度为1000℃,变形速度为30mm/s,初始晶粒度为200μm。图4.1为不同变形程度下的再结晶晶粒尺寸分布。模拟结果显示,不同程度下整个模型晶粒尺寸分布较为均匀。在变形程度不大的30步和50步,由于此时应力集中在动模刃口处,因此再结晶首先发生在这里。但是第50步时,变形程度较大,所以再结晶的范围比30步范围要大很多。到了第65步时,此时变形程度已经很大,再结晶不再只是发生在动模刃口处,而且在工件内部也有少许部分发生再结晶。在第84步时,由于变形程度很大,再结晶已经发生在整个工件内部,此时工件的组织、性能得到大幅提高和改善。经过热挤压后,工件内部的晶粒尺寸缩小明显,工件的机械性能得到提高。模拟的结论正好验证了,金属的变形程度越大,再结晶越容易产生,晶粒尺寸越小[27]。 a.挤压第30步 第 32 页 共 44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