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MIS复习资料最终版仅供参考0
④ 系统实施阶段(任务是同时进行编程(或者选择ERP产品,根据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要求,
进行本地化二次开发)、人员培训、数据准备。然后投入试运行
⑤ 系统运行阶段(任务是同时进行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评价、监理审计三部分工作) 10,系统调查的原则 ① 顶向下全面展开;
② 存在就有他的道理,弄清楚他存在的道理再分析有无改进的可能性; ③ 工程化的工作方式; ④ 全面铺开与重点调查结合; ⑤ 主动沟通和亲和友善的工作方式 11,详细的调查范围包括
1, 组织机构和功能机构;2,组织目标和发展战略;3,工艺流程和产品构成;4,数据与
数据流程;5,业务流程和工作模式;6,管理方式和具体业务的进行方法;7,决策方式和决策过程;8,可用资源与限制条件;9,现存问题和改进意见。 12,程序的调试方法和步骤 方法:
1, 黑箱测试(即不管程序内部是如何编制的,只是从外部根据HIPO图的要求对模板进行
测试;
2, 数据测试。即用大量的实际数据进行测试;
3, 穷举测试。亦称完全测试,即程序运行的各个分支都应该调试到;
4, 操作测试。即操作到各种显示。输出应全面检查,检查是否与设计要求相一致; 5, 模型测试。即核算所有计算结果。 步骤:
1, 模块调试。按要求对模块进行全面的调试(主要是调试其内部功能)
2, 分调。由程序的编织者对本子系统有关的各种模块实行联调,以考查各模块外部功能、
接口以及各模块之间调用关系的正确性;
3, 联调。各模块、各子系统均经调试准确无误后,就可进行系统调试。
选择填空题【参考题集】
1.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信息管理者
2. 结构分层:由于一般的组织管理均是分层次的,例如分为战略计划、管理控制和运行控
制三层,为它们服务的信息处理与决策支持也相应分为三层。由于一般管理均是按职能分条的,信息系统也就可以分为销售与市场、生产、财务与会计、人事及其他等。一般来说,下层的系统处理量小,所以就组成了纵横交织的金字塔结构。 3. 主要管理科学家的论点:
泰勒—《科学管理原则》,“科学管理之父”;
法约尔—《一般工业管理》,现代经营管理——理论的创始人; 迈约—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4. 信息的性质:事实性 、等级性、可压缩性、扩散性、传输性、分享性、增值性转换性 5. 信息的生命周期:信息的收集(信息的识别、采集、表达)、信息的传输(信道、编码
和解码、变换)、信息的加工、信息的储存、信息的维护、信息的使用
6. 信息与数据的区别: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
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数据是一组表示数量、行动和目标的非随机的可鉴别的符号;数据是原料,而信息是产品;一个系统的信息可能成为另一个系统的数据 7. 系统性能的评价:①.目标明确②.结构合理③.接口清楚④.能观能控 8. 计算机的主要部件:中央处理器、主存储器、各种I/O设备和总线组成
9.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最主要的部件,它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运算器和控制器 10. 输出设备:键盘、触摸式大屏幕、光笔、电子鼠标器、扫描仪
11. 输入设备:视频显示器、各类打印机(针式、激光、喷墨打印机)、声音应答器 12. 程序软件可分为:系统管理程序、系统支持程序、系统开发程序 13. 操作系统是一台计算机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软件包
14. 操作系统的功能:用户界面、资源管理、文件管理、任务管理、使用服务程序管理 15. 操作系统类型:按系统处理方式(批处理、分时、实时)、按计算机配置(单机、多机)、
按用户分类(单用、多用)、按任务分类(单任务、多任务)、按处理器数量(单处理、多处理)
16. 常见操作系统:windows 7、windows Phone、UNIX、Linux、Mas OS系统 17. 程序设计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第四代语言与软件工具
18. 程序设计语言的演进:
20世纪50至60年代: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60到70年代:第三代高级语言;70年代至今:第四代语言
19. 现代计算机的先驱者: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尔奇 20.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
21. 电子计算机时代:真空电子管(51-58);晶体管(59-63);集成电路(64-79);大规模
集成电路(79-至今)
22. 冯洛伊曼计算机结构的基本思想:存储程序和二进制
23. 计算机的主要部件:由中央处理器、主存储器、各种I/O设备及总线组成
24. 网络计算的四种模式:①C/S结构(概念)②B/S结构(概念)③网络计算④云计算 25. 文件—数据库的基础。它是把数据按某种数据结构组织起来存放在外部设备上,就构成
数据文件;是为某一目的而形成的同类记录的集合
26. 记录--是文件中数据组织的基本单位,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 27. 数据项--数据项又是数据处理的最小单位(不可再分)
28. 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组成,这两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很好地进
行数据的输入、存储、处理、管理和使用。
29. 数据库的物理组织:存储单位、比特(0、1)、字节、字) 30. 数据库的逻辑组织:字符、字段、文件、数据库、数据仓库
31. 目前DBMS所提供的数据库模型主要有三种:网络模型、层次模型和关系模型 32. 实体之间的三种联系:一对多、一对一、多对多 33. 数据库设计案例 P159-161 (综合应用题) 34. 互联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
35. 计算机网络类型:按地域覆盖距离分类: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按拓扑结构分类:点
到点式、广播式
局域网:LAN,是在一个有限的区域内连接信息处理设备,如一个办公室或机械制造厂等;
城域网:MAN,作用范围在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可以一座城市或者是跨越几个街区; 广域网:WAN,范围最广,一个省、一个国家甚至全球即可。它是互联网的核心部分。 36. 电子商务用通讯网络:公用网(电子系统为最普遍)、专用网、增值网、虚拟专用网 37. 电子结算技术:电子现金、电子信用卡、智能卡、电子支票
38. 传统的决策支持系统有三个主要部件:数据库、模型库、会话部件
39. 早起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CSF(关键成功因素法)SST(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BSP(企业系统计划法)
40. BSP法的优点--利用它能保证信息系统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使信息系统具有对环境
变化的适应性,是一种把企业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IS)战略的全过程。 41. BSP的方法步骤:企业目标-企业过程-数据分析-数据;数据-信息结构-企业过程-企业
目标
42. 原型方法的基本思想:一开始就凭借着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要求的理解,在强有力的软
件环境支持下,给出一个实实在在的系统原型,然后与用户反复协商修改,最终形成实际系统。(原型开发方法的认知体系=系统分析+模拟渐进法)
43.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先对问题进行调查,然后从抽象对象和信息模拟的
角度来分析问题,将问题按其性质和属性划分成各种不同的对象和类,弄清他们之间的信息联系,最后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工具实现系统。(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认知体系=信息模拟法+抽象对象法)
44. 正确性检验:完备性检验、一致性检验、无冗余性检验
45. U/C矩阵的求解目的:目的是为了对系统进行逻辑功能划分和考虑今后数据资源的合理
分布
46. 输出方式:报表生成器设计、图形方式 47. 输入设计:输入方式设计、用户界面设计 48. 编码的目的:唯一化、规范化、系统化
49. 校对方式:人工校对、二次键入校对、数据平衡校对
50. HIPO图:包括层次结构图和IPO图。前者描述了整个系统的设计结构以及各类模块之
间的关系,后者描述了某个特定的模块内部的处理过程和输入输出关系。
51. 描述模块内部处理过程的主要方法:决策树、判断表、结构化英语方法和算法描述语
言方法。
52. 决策树、判断表的作图 (综合应用题)
53. 系统的三种切换方法:直接切换法、并行切换法、分段切换法(适合情况)P433 54. 系统设计阶段的最终结果是系统设计报告。
55. 衡量编程工作的指标:可靠性、规范性、可读性、可维护性 56. 系统切换:直接切换、并行切换、分段切换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