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精编
教学重难点:
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2、能够制作肥料袋,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一猜,落叶会变成什么? 2、今天我们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 1、观察有落叶的土地
(1)学生分组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落叶下有什么?土壤是什么颜色的?
(2)从土里捡出一些烂叶子,用塑料袋装好带到班上。 2、自主研究
(1)把烂xx按腐烂程度排队。
(2)交流:你认为落叶在土壤里是怎么变化的?落叶最终变成了什么?土壤的颜色可能与什么原因有关?
3、制作肥料袋
(1)为了能证明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什么,我们将做一个小实验,这个小实验将要花费你们一段时间,希望你们能长期坚持下去。
(2)讲解制作肥料袋的方法。
①把土壤用塑料袋装好,往土壤里放入一些植物,搅拌。 ②往塑料袋里加上一些水,同桌两人一人放蚯蚓,一人不放。
5 / 33
③在自己的肥料袋上贴上标签,将肥料袋放在不被干扰的角落里,用黑纸盖上。
(3)学生制作肥料袋,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做好后自己做好清理工作。 4、观察肥料袋
(1)每周观察一次,记录下肥料袋的变化。
(2)比较有蚯蚓的和没蚯蚓的两个肥料袋有什么相似与不同?5、管理肥料袋
(1)定期翻动肥料袋,并作好记录,一定要有坚持性。 (2)对比有蚯蚓的袋和没蚯蚓的袋里的肥料的变化,作好记录。 (3)学生制作肥料袋,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做好后自己做好清理工作。
(三)总结巩固概述课文,提醒学生坚持观察记录。 1、观察肥料袋
(1)每周观察一次,记录下肥料袋的变化。
(2)比较有蚯蚓的和没蚯蚓的两个肥料袋有什么相似与不同?2、管理肥料袋
(1)定期翻动肥料袋,并作好记录,一定要有坚持性。 (2)对比有蚯蚓的袋和没蚯蚓的袋里的肥料的变化,作好记录。 3、了解其它动物会增加土壤肥力
讲述:除了蚯蚓之外,鼹鼠能够挖洞松土,使土壤中有充分的空气,这一切都促进了土壤肥力的增加,以利于动植物的生长。
6 / 33
(四)、课后作业
继续观察自己的制作的肥料袋。并作好记录。第4课、土壤的保护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判断,并思考和表达应该怎样去做。 2、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
3、知道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
4、愿意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二、教学重难点: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2、能做土壤蓄水能力的对比实验。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纸若干张。 学生准备: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保护土壤。(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
(1)小组交流: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
7 / 33
(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 (3)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
(4)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1)小组交流: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3、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1)小组交流: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4、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1)小组交流: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小结: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 (4)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 (三)巩固应用
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 五、课后作业
为保护土壤作出自己应有的力量。第二单元 第1课、果实和种子 一、教学目标:
8 / 3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