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艺术活动中给孩子们插上想像的翅膀
在艺术活动中给孩子们插上想像的翅膀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而传统的分科艺术教育(音乐、美术)被简单地理解为教孩子学唱歌、学画画。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本性,相反,传统小学艺术教育失落了艺术的创造特质,却以传授音乐、美术知识;训练音乐、美术技能技法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教学途径,把艺术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创造性,遮掩了想像力,孩子学得很累,音乐课、美术课成了一种照抄的课程,丧失了童趣,丧失了欢乐,想象及创新的意识和热情受到极大的抑制。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像。”所以,在艺术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
一、 用诗意的语言萌发孩子的想像意识。
一节精彩的艺术课往往跟教师的语言修养是息息相关的,苏霍姆林斯
基说过: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用人心交流的艺术。教师用书中的“单元概述”用的都是美文,“目的是要以富有情感的语言首先调动我们教师投入教学的激情。因为艺术教学的每一步都应该是充满情感、美感。例如在‘感受春天’的活动中,我们能不能用更富有诗意的语言来书写我们的教案,使我们自己和学生都能激发想像和感动,进入美的意境呢?能否用‘聆听春天的呼吸’‘春天里的小雨和种子的对话’‘春姑娘播撒的色彩’‘大地是春姑娘的调色板’……等更美的语言代替那单调、干巴巴的词汇呢?这里又
向老师们提出了一个提高语言表达、文化素养的要求。我提议让我们的教学多使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因为诗的语言形象、简约、富有韵律、想像和情感,也正可以发挥综合艺术教育的长处。”(引用第六册教师用书中的《致教师》中的话)。是啊,精彩的充满诗意的语言能够感动自己感动孩子并能启迪孩子的思维,使孩子萌发想像的意识。
二、 让大自然启迪孩子的想象源泉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我们经常带着孩子走出教室,看看蓝天白云、花草树木,捏捏泥巴,观察小动物等等,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像也就随之迸发。例如:上《会变的云朵》的时候,我带孩子们到操场上观察蓝天上的白云,然后让孩子们自由讲述他们看到了一些什么样的云,“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吗?”“那你在阴天、下雨天看到又是一些什么样的云呢?”通过孩子的回忆再现观察的物体。利用活动,我鼓励孩子们按自己的想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出一幅关于云的作品。结果发现,孩子们创作出了千奇百怪的不同表情的云。当然可爱的小动物更是我们的活教材,孩子们大多生活在农村,看到可爱的小鸡、小鸭子、小猫、小狗……,孩子们对它们形象的表现更为生动。在大自然中孩子们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可见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自然总是美的,自然界的景物千姿百态、斑驳陆离、纷繁变换、美不胜收。大自然是孩子们艺术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孩子们开启了想像的大门,发现了美、创造了美。
三、 调动各种感官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培养孩子的想像力要培养他们的具象感,所谓具象感就是将模糊的稍纵即逝的表象、幻想,变成清晰的、具体的、永久保存的图像,就是要把头脑的想像具体的表现出来。怎么表现?也就是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因此,我们可以在艺术课当中组织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活动,充分调动孩子各种感官积极参与、体验感知,表达他们的经验,促进想像力、创造能力的发展。
1、“听”是孩子对声音的感知、感受,并通过听来激发孩子的想像。放一段音乐,让孩子们仔细倾听,刺激他们的听觉系统,让孩子们用手上的绘画工具表示听到音乐后的感受
2、“看”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艺术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想象、涂色;或是肢体动作、神态;或是旋律、节奏等等,使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让孩子闭上眼睛闻各种各样的气味,边闻边想象,刺激孩子的嗅觉系统,然后通过交流,用各种方式方法(如:表情、动作或是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4、在一个纸盒子里放上不同质地的、不同规则的物体,让孩子摸一摸,刺激他们的触觉系统,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的描绘。如:在《我就是你的眼睛》
这些尝试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能够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积极性、探索欲望,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
四、 欣赏作品,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1、欣赏孩子们自己的作品。
孩子的各种作品都是充满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的地方,从中可以激发起孩子另外的想象力、创造潜能,因此应有目的的引导孩子学会向同伴学习,这是十分重要的。如:每次孩子完成作品后,让他们及时地介绍自己创意的表现,老师加以肯定或纠正,引导孩子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并引导孩子乐于观赏,学会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有他人的作品。
2、欣赏、观摩大师的作品。
如凡高、米罗、毕加索、莫奈等大师的作品;世界著名的一些仿生建筑;经典的世界名曲、民歌及各类舞蹈片断经常出现在艺术课本里,这些都能够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审美能力。
3、参观书画展,参加社区的文娱活动。
在这小城市里书画展是极少的,今年“六一节”就有一个大的书画展,我利用这种机会组织孩子们前往参观,或者请家长带领前往参观。社区及学校经常性的举行一些文娱活动,尽量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至少也能够到场观看,让孩子到艺术的海洋里寻找、发现,帮助他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激发想象。
爱因斯坦也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说在综合艺术活动中,不失时机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翔。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