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班教材 3月 - 图文
主题一 我的小身体
主题说明
小班幼儿熟悉并喜欢自己的身体,对身体各部位名称有了初步的了解。本主题借助幼儿对认识自己身体的好奇心,引发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进一步感知、认识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及作用。
主题活动中,通过观察、绘画、故事、唱歌、游戏等活动,引导幼儿在交流、讨论、尝试做各种动作等形式认识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及其功能,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愉悦的情感,建立自信心及自我保护的意识。 环境创设 主题展览区
●布置“我的小身体”主题墙,了解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自选游戏区 1操作区
●投放《玩具娃娃拼图》游戏卡(见幼儿操作包),巩固幼儿对身体各部位的认识。
●投放吸管、小尺、筷子、绳子等适宜比较的材料,引导幼儿在操作、摆弄中进一步感知比较物体长短。 2益智区
●投放《比长短》操作单,指导幼儿用画圆圈的方法分别找出最长的物品,练习区分长短。 3科学区
● 投放各种有特殊气味食物的气味盒,其中可提供两个同样的盒子,让幼儿利用嗅觉尝试辨别不同的气味,玩配对游戏。 4阅读区
●投放《谁的“肚脐眼儿”》大游戏卡(见教具盒),供幼儿阅读讲述,提高看图讲述能力。 5美工区
● 提供《有趣的蝌蚪人》操作单(见幼儿操作包),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用水彩笔为蝌蚪人添画缺少的身体部位,从而了解其身体的基本结构。 生活指导
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身体,愿意参加体育锻炼。 家园共育
1.请家长帮助幼儿养成勤洗头、勤洗澡的良好卫生习惯。 2.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利用生活中的材料,玩比较长短的游戏。 教育活动
活动一 喜欢我自己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身体的主要部位。 2.能说出主要部位名称。 3.体验用肢体进行表现的乐趣。
◆ 活动准备
◎毛毛虫指偶。
◎《玩具娃娃拼图》游戏卡(见教具盒),《玩具娃娃拼图》游戏卡(见幼儿操作包)。 ◆活动过程 ☆导入
1.出示毛毛虫指偶,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身体的主要部位(头、颈、躯干和四肢等)。
教师:小朋友,看看谁来了? 毛毛虫爬到哪里了?
2.引导幼儿听指令在自己的身上找出相应的部位。 教师:毛毛虫,爬呀爬,爬到我们的“××”上。 ☆体验
引导幼儿用肢体表现各种动作,体验其中的乐趣。
教师:我们的身体能做很多动作,试一试,你都能做出哪些动作? ☆操作
出示《玩具娃娃拼图》游戏卡,引导幼儿找出玩具娃娃各部位,玩拼图游戏。 教师:找一找,玩具娃娃的身体是由哪些部位组成的? 请小朋友试一试,把玩具娃娃拼出来吧。 ◆活动建议
《喜欢我自己》活动是让幼儿来认识自己的身体,要求幼儿能说出并找出身体的主要部位,即:头、颈、躯干和四肢。
在导入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幼儿用手指来模仿毛毛虫爬爬,在认知身体的各部位时,教师可把握时机,引导幼儿学说各部位的名称,适时告诉幼儿知道脖子也叫颈,胳膊和腿合起来叫做四肢,在体验环节,教师可引导幼儿用肢体表现各
种动物,增添游戏的趣味性。
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已有的经验进行拓展,由认识身体的主要部位拓展到其他部位,如肩膀、膝盖等。
活动后,可在美工区内提供《有趣的蝌蚪人》操作单,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用水彩笔为蝌蚪人添画缺少的身体部位,从而了解其身体的基本结构。
活动二 谁的“肚脐眼儿”
◆活动目标
1.观察讲述图片,学说“这是xx的肚脐眼儿”。 2.能看图猜想并说完整话。 3.体验看图猜想的乐趣。 ◆活动准备
◎在午睡起床穿衣时,引导幼儿互相观察肚脐眼儿,满足幼儿对身体部位的观察欲望和好奇心。
◎《谁的“肚脐眼儿”》大游戏卡(见教具盒)。 ◎《谁的“肚脐眼儿”》操作单(见幼儿操作包)。 ◆活动过程
☆ 导入
引导幼儿用双手手指在身体上下移动,根据指令将手放在身体某一部位。 教师:仔细听我们的小手要爬到哪里?
我们的小手爬到肚子上,肚子上有什么? ☆讲述
1.依次出示《谁的“肚脐眼儿”》游戏卡(见教具盒),引导幼儿看图猜想验证。
教师:宝宝有肚脐眼儿,其他东西也有肚脐眼儿,看看这是谁的肚脐眼?
这个肚脐眼儿什么样、是什么颜色的?这是谁的肚脐眼儿呢? 看看小朋友猜的对不对?
2.引导幼儿依次边看游戏卡边讲述,重点练习说“这是××的肚脐眼儿?” 教师:变大了,变大了,这是谁的肚脐眼儿?
这是谁的肚脐眼儿这么好看? 这个谁的肚脐眼儿这么奇怪 ? 这个白白的、香香的肚脐眼儿是谁的?
3.任意出示一张肚脐眼儿画面的游戏卡,请幼儿抢答:这是××的肚脐眼儿。”
4、引发幼儿讨论保护肚脐眼儿的方法。 ☆操作
指导幼儿在《谁的“肚脐眼儿”》操作单上观察连线,并练习说完整话。 教师:仔细看看上面的肚脐眼儿,然后在下面的物品中找到它的主人连线。 教师:请你指图说说,它们分别是谁的肚脐眼儿? ◆活动建议
本活动是看图讲述活动。五组图卡从独特的视觉角度出发,前一张是每样物品的局部图,后一张展现的是物品的全貌,通过看看、讲讲、猜猜,提高幼儿看图讲述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对培养幼儿养成关注细节和说完整话的良好习惯。
本活动特别重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教师要鼓励幼儿自己观察发现并充分表达,所以教师要注意先出示只有肚脐眼儿画面的游戏卡,引导幼儿先观察讲述再猜想。为了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看图讲述活动的热情,过程中教师不要轻易对答案做出肯定,要注意引导幼儿发散思维:“还有什么也是这样的?”然后出示完整画面的游戏卡来验证幼儿的猜想答案是否正确,最后要引导幼儿完整表述“这是××的肚脐眼儿。”
如果幼儿园条件允许,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把图卡内容一张张的展现在多媒体的大屏幕上,使图象更加清晰、清楚,幼儿观察、猜想、验证效果更好。抢答环节,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幼儿的能力水平,请幼儿到前面来指图提问,其他幼儿抢答。
◆资源包 故事
谁的“肚脐眼儿”
这是谁的肚脐眼儿呢? 是红苹果的“肚脐眼儿”啊!变大了,变大了,这是谁的肚脐眼儿? 是大西瓜的“肚脐眼儿”啊!谁的肚脐眼这么好看?是花朵的“肚脐眼儿”啊!这个肚脐眼可真奇怪! 原来是大门的“肚脐眼儿”。开开门,看一看——这个白白的、香香的肚脐眼儿是谁的呢?你猜一猜。原来是包子的“肚脐眼儿”啊!
活动三 小小玩具兵
◆活动目标
1. 感受音乐的不同变化。 2.能跟随音乐的变化做游戏。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