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开题报告 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喜福会》中所反映的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 - 图文
XXXXXX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 目 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喜福会》中的 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
姓 名 XXX 学 号 XXXXXXXXXX 专业年级 XXXXXXXXX 指导教师 XXX 职 称 讲师
年 月 日
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1 选题的目的: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所决定的;也是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问题解决的要求,因此也越来越受到了人们重视。历来西方教育模式受到国人的推崇,而谈到中国式教育总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批判。在当今社会发展,竞争力越来越大的情形下,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理性正确的看待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于教育整个国家的长远发展而言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所以文章就此从中西方所处不同文化的角度来探讨中西文化的差异,针对性的中外家庭教育提出一些启示性的建议。 1.2 选题的意义: 家庭教育方式是为人父母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在当今时代下,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全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并且被纳入各个国家整体规划中。教育在一个国家的兴衰中扮演着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如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对教育的发展投入了密切的关注,不断地推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组成细胞,在人才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美家庭存在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念,而这两种不同文化的教育观念是由中美两国不同的习俗传统、生活方式、社会习俗、观念意识和底蕴造成的,同时也正是这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念导致中美家庭在教育方式上的巨大差异。本文以《喜福会》这个以第一代亚裔移民女性 - 四个母女之间的故事为蓝本,对比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方式的比较分析,正确认识中美两国家庭教育方式的差异和原因,寻找,借鉴美国一种更加合理,趋于完善的家庭教育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出几点合适中国家庭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促使中国的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启蒙、健康成长和提高未来人才的素质方面的改革提供借鉴,更有效的完善整个教育体系。并且在此过程中,使中国的孩子得到更加合理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得到良好的智力开发。为中国的未来培养更有质量的国家科技人才。 2.已了解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既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2.1 已了解本课题的国外研究现状 家庭教育最早可以溯源到上个世纪70年代,在电视机还没完全普及时 Sadao Hashizume (1970)就发表了the Structure of Family Education as Seen in Terms of TV-Watching Behaviour 此篇文章,发现并提出了电视在加强家庭之间父母与子女交流,促进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之后Barb Rose(1990)讨论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早期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后续可以产生的深远的影响。随后JANE SHAW(1994) 主要研究了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Mannion E , Draine J , Solomon P , Meisel M(1998)提出了良好家庭教育有助于人们更好的融入集体活动中去。 在21世纪知识大爆炸时代:Saura-Llamas J , Sesma Arnáiz R , Fernández Cuenca J , Borchert Mu?oz C , Sáez Yanguas A (2001)通过对研究生所经历的教育,具体讨论了家庭教育在一个孩子能否最终取得硕士学位的重要影响。 随着学术研究的发展,家庭教育得到重视Sherman Michelle D(2003) 讨论了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对家庭教育的研究也有了细分。Lukovi? Ivana (2004)提出了性格和孩童家庭价值教育被分别被认为是传统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此外还提出了针对不同性别的孩子家长的期望值也会在做家务,学业成绩和性格方面对儿子和女儿分别有不同的要求。
中西方教育改革风行之时,LUO Feng, HO Kwok Keung (2005)主要讨论了家庭教育改革的基本概念和家庭教育在社会教育中的角色。介绍了中国和国际在家庭评估标准上的观点,分析了这些构造标准的原则。家庭教育评估标准主要由显性的和潜伏性家庭教育因素组成。前者包括概念、内容、方法和主要教育策略组成。而后者则包括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父母的道德,文化和生活质量,生活状况以及生活方式组成。随后他LUO Feng(2006)个人又专门对中国三十年的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主要针对中国家庭教育的宏观的概述。从背景,复兴原因,特别特征和主要目的等方面调查了中 国上世纪20世纪70年代晚期至80年代早期的家庭教育状况,探究了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早期的中国的家庭教育观状况。
在最近一年,关于家庭教育的研究方向倾向于家庭教育中的一个特殊但又占重要部分的一个群体:单亲家庭,。特别是母亲单独抚养一个男孩的家庭。Yue Long(2013)在分析国外对家庭教育方式分析中看到,通过大量的研究,迈克尔.古莲认为家庭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男生在起步阶段落后于女生。美国学者大卫.布莱克也在《无父之美国》一书中指出,缺少父亲教育的男生与其他男生相比,不仅会经历更多的精神问题,而且成绩差,辍学率高。耶鲁大学的科学家们最近发布了一项历时12年的研究成果,数据表明,“由男性带大的孩子平均智商要高一些,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
2.2 已了解的本课题的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许多学者也参与研究中美两国教育方式差异的比较研究。我国一些学者就中美家庭方式的原因,差异的对比,对中美家庭教育方式做了一定的比较研究。国内关于家庭教育的研究早在1982年就由杭景秋提出:国内一些学者对社会主义时期的家庭结构和功能提出了个人关于世界青少年犯罪的严重事实,现阶段的西方家庭教育、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看法。
随着21世纪中国教育的发展,通过本国的教育状况分析国外的教育,特别是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异同成为了必然趋势。 刘金萍:(2005) 通过对现代家庭教育与传统和西方家庭教育的比较,对现代家庭教育的特点、发展趋势及面临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的方法和对策.
张威(2008)提出“由于中美两国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教育目的等方面不同个,也给家庭教育孩子的观念带来不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教育的三大力量,但是家庭教育又是学校教育进而社会教育永远代替不了的,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教育的开始和基础。家庭的社会地位、整体态度、家长的文化素质、教育能力的不同,对子女教育的内容,方法,方向也就不同。”
唐健吾(2009)针对家庭教育中,中西方对孩子基本态度、对孩子成长过程的认识、对孩子心理素质培养和对孩子创造精神培养等几方面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有利于我们了解中西方家庭教育差异的原因,对我们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和实际的操作价值。
杜思儒(2009)立足中西文化差异,运用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身份\理论及社群主义,探讨美国华裔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困惑。
王琪(2009)从中美两国在文化背景、家庭教育目的、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结果等方面对中美家庭教育现状进行比较,出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来更好推进我国家庭教育的发展的建议。 郑维佳(2009)通过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进一步阐述了在跨文化交际中,分析中西方社会文化内涵的不同所产生的中西差异。
张晓亮(2010)提出“中美两国由于在文化传统、观念意识、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导致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存在着许多差异。” 李智榜(2011)主要分析中西方由于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在家庭观念上呈现的差异,对中西方家庭观念的文化差异及根源进行分析,并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中克服家庭文化上的差异提出一些建议。 张仰媚(2011)主要分析中美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不同的观念和培养方式造成了中美两国的儿童在成人后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金燕飞(2011) 通过对中美两国家庭教育风格进行比较,分析形成两国家庭教育差异的原因,进而提出对我国家庭教育改革的启示。 姜瑞(2012)比较得出:西方的教育重在启蒙,发掘潜力,尊重自由,尊重个性发展;中国家长往往\满足于克隆\教导孩子在前人面前止步,对孩子的探索活动大部分是持否定态度的。 周海昕(2013) 通过对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分析研究,提出了目前中国家庭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负面影响问题,指出了中国未来在人才培养上要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要向美国学习,家庭教育走素质教育之路。 综上所述: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对于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研究的范围很广,有很多学者基于现状分析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启蒙的影响效果,中西方家庭教育在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习俗方面的的诸多不同方面产生差异的因素,并获且都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也有不少学者从分析文学影视作品中所反映出的家庭教育的的背景进行研究。然而关于以谭恩美小说《喜福会》里的四对母女之间的故事为蓝本,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的研究还不足,所以本文着重从《喜福会》小说中母女矛盾所反映出的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异同,来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着解决中国家庭教育问题的目的,论文主要从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差异进行分析。研究首先从中美两国文化差异和两国家庭教育的差异这两个方面,结合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中所反映的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尽可能的全面的阐述和梳理。在梳理过程中试图揭示中西方在家庭教育中的这三点差异:家庭教育的目的、 家庭教育的方式和家庭教育的结果的差异。从中美家庭教育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背景着手,进而分析造成差异因素和影响。最后转变观念、提升家长的自身素质和营造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入手来阐述美国家庭教育模式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一. 介绍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3 谭恩美与喜福会 二. 文献综述 2.1. 家庭教育的定义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三.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性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