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木材生产技术与管理(木材生产者必备)
(三)林业局的开发方式
实现全面开发建设、全面经营方式。 (四)林业局的产品
林业局产品系列:营林产品、木材产品、综合利用产品、多种经营产品。 (五)营林生产规模 由以下原则确定:
1.首先应满足对现有森林进行有效的管护;每年出现的采伐迹地能及时更新;更新造林所需种苗能保证生产供应及时;
2.根据合理经营的原则,结合营林生产资金、劳力的可能情况,合理确定中幼龄林抚育间伐、低产林改造、营造速生丰产林、荒山荒地造林以及沼泽地改良利用等的年工作量。 (六)木材生产规模
确定年采伐面积和木材年产量应遵守以下原则:
1.根据以场定局经营,以场定产轮伐和用材林年消耗量低于年生长量的原则,限额采伐。 2.确定的木材年产量,应不影响后续资源持续轮伐,在经营周期内,不得造成中途停产或减产。
3.实行统一的林木采伐量。
4.确定年伐量时,应扣除一些参与计算因素。 (七)木材加工和综合利用的生产规模 (八)多种经营项目的生产规模
林业局应在以林为主、综合开发、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原则指导下,大力发展多种经营,重点发展种植、养殖、采集、采矿、建材、旅游和加工等行业。 三、总体设计的评价
林业局总体设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是研究采伐数量的水平与林业局综合效益之间的最佳耦合关系。
影响因素:建筑、设备工程和管理工程决策;风险因素。 (一)评价过程的组织
评价过程的组织过程可以描述为图所示。 (二)系统评价及其主要内容 1.系统设计的技术评价; 2.系统设计的经济评价; 3.系统设计的生态评价; 4.系统设计的社会估价。
第二节 营林生产规划设计
一、营林生产规模
生产规模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实体中,劳动者、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等要素相互之间的组合所能达到合理生产量的生产要素量之关系及其匹配关系。 (一)营林生产结构
1.营林生产规模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是对局、场系统产出功能调整的前奏和基础。据此,可以确定林种、树种、龄级以及林分结构的调整方案,从而为分年度的森林经营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 2.森林结构关系研究的内容
(1) 森林效益情况分析及效益结构关系的研究:用以指名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互之间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构成关系,以便聪总体上为营林生产规模决策提供指导。
(2) 林种结构关系调整研究:分析现有林种比例结构和林分组成结构,对发挥森林多种效益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合理的林种结构。
(3) 树枝结构关系调整研究:分析现有树种对充分发挥森林多种效益的影响和作用,确定林区造林的树种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分析并确定不同类型林种,以及不同立地条件下林分结构的最佳模式。
3.森林结构关系调整决策
森林结构关系调整决策,引用层次分析模型作辅助决策的手段。 (二)培育目标确定
培育目标就是确定培养大、中、小径级材的比例。以胸径D划分特大、大、 中、小径级材。
大、中、小径级材的比例直接影响到木材的生产周期。因此,确定时应综合考虑立地条件、经营面积、现有森林资源的特点、各级的基地任务指标以及经营水平、经济条件、自然历史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三)营林工作量确定 1.树种结构调整
(1) 调整经营周期末林种结构比例关系的确定。
(2) 调整经营周期内林种结构调整的总任务量的确定。
(3) 总体设计有效期内,林种结构调整的重点对象、重点地区案林种的总任务量的确定。 2.树种结构调整
(1) 调整经营树种结构比例关系的确定。
(2) 调整经营周期内树种结构调整的总任务量的确定。
(3) 总体设计有效期内,林种结构调整的重点对象、重点地区案林种的总任务量的确定。 3.更新造林工作量 (1) 植苗造林 (2) 直播造林 (3) 母树林面积 4.森林培养工作量
(1) 按照技术管理的要求,总体设计有效期内,应进行的森林抚育间伐的林地总面积。 (2) 土壤改良的总面积。 (3) 林分改造的总面积。 5.营林工作量计划安排
(1) 采伐迹地更新总任务量及其在各阶段的安排计划。
(2) 现有荒山荒地和造林未成林地总任务量及其在各阶段的安排计划。 (3) 速生丰产林营造计划。 (4) 抚育间伐管理计划。 (5) 土壤改良计划。
(6) 森林保护工作量的确定。 二、营林生产规划设计
营林规划设计应本着有利于企业按既定的生产规模进行合理经营;应该确保资源保有总量不致下降,力求实现森林资源的扩大再生产,并努力完善森林产品的产出结构,增加产品数量,以改善企业的经营和经济环境。 (一)资源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1.调查依据
(1) 以森林调查图表资料为基础,编制立地类型表。
(2) 参照有关的技术规定,编制能适用于当地情况的有关调查和设计用表。
(3) 对成果进行论证。 2.调查技术
(1) 天然更新调查 (2) 人工造林调查
(3) 用材林抚育间伐调查 (4) 林分改造调查 (5) 母树林调查 (6) 苗圃
(7) 速生丰产林造林地调查
(8) 土壤改良、护林防火、森林病虫害、森林生长量和野生动物等项的调查。 3.森林资源及经营情况分析
目的是对总体设计的初步方案或“二类调查”成果资料有关资源数据的可信度及经营措施在技术上帝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进行核查。 分析要点:
(1) 资源数据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其精度可靠性验证结果的分析与说明。 (2) 林业用地开发潜力及林分改造前景,对资源发展潜力的影响及其分析。 (3) 林区区划、林种布局的合理性及主要造林树种的适宜性分析。 (4) 造林树种、立地条件与拟定的造林技术措施的匹配关系分析。 (5) 抚育技术措施安排与适时的保证能力的匹配关系分析。 (6) 林木种苗自给率、商品率及其可靠性分析。
(7) 森林保护措施效果及保护区建设安排的必要性分析。
(8) 营林道路及其他基本建设工程安排,能否确保满足正常经营活动的要求。 (二)营林规划设计原则及内容 1.营林规划设计指导原则
(1) 森林经营规划设计必须遵循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原则。
(2) 设计地区适宜的树种和种源,必修坚持以自选为主,选种、育种、引种相结合。
(3) 森林更新应贯彻“以人工更新为主,人工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天然更新相结合”
的方针。
(4) 选择生长快、材质好、经济价值高的乡土树种和经过试验与鉴定、在当地能速生丰产林
且抗灾性强的树种。
(5) 用材林抚育间伐,必须贯彻“以抚育为主,抚育利用相结合”的原则。
(6) 对残次林、多伐萌生无培育前途和遭受严重自然灾害以及低产劣质的林分应进行改造。 (7) 护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
(8) 对珍贵、稀有或具有重要经济价值而濒于灭绝的动物主要栖息、繁殖地区,应根据保护
野生动物资源的有关规定,划出保护范围。
(9) 按设计3年内的年平均营林工作量的要求,以林班为单位划定林地范围,以确定局、场
建成时营林道路应建的数量。 2.营林规划设计内容
(1) 确定更新方式并计算其比例;
(2) 根据适地适树适种源、自采自育、留有贮备、以丰补歉的原则和对本地采种的要求; (3) 确定种子园的位置和面积,提出种子园的总平面设计;
(4) 根据当地的规定指标取得速生丰产林的比重,论证所选造林地速生丰产的可靠性;
(5) 确定用材林抚育间伐对象、种类、强度、次数和间隔期,提出抚育间伐的主要技术措施; (6) 确定林分改造对象、方法、措施和引进的目的树种;
(7) 确定森林保护的原则,提出预防、消灭森林火灾和散落病虫害的措施; (8) 选择营林机械类型,确定营林作业的机械化比例。 (三)营林规划设计成果
1.专题调查材料或论证报告汇编及森林经营调查综合报告的编制。
2.森林经营类型的划分结果汇编及规划设计所采用的技术经济指标汇编。 3.设计有关的表格、图纸资料汇编。
4.分别对子项目提出建筑工程量、设备工程量及人员需求情况进行概算,并将其结果汇编成总概算。
5.营林规划设计方案说明。
6.森林经营调查综合报告的主要内容: (1) 调查概况。
(2) 森林资源调查或林业专业调查资料存在的问题和确定补充调查项目的依据。 (3) 各个调查项目的调查方法、地点和工作量。 (4) 立地类型调查和编制立地类型表的说明。
(5) 林冠下、林中空地和采伐迹地的天然更新评价。 (6) 确定更新方式的意见。
(7) 对不同的地类、立地、造林方式和造林技术效果的评价。 (8) 对今后造林技术的改进意见。
(9) 已有的抚育间伐、林分改造和自设标准地间伐、改造调查的结论,以及设计采用的调查
结论的建议。 (10) 已有的母树林经营情况、新选母树林的条件和按树种的面积及分布情况。 (11) 速生丰产林林地选择情况和树种安排情况。 (12) 其他调查情况说明。 (13) 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处理情况与结论。
第三节 木材生产规划设计
一、木材年产量的计算
木材年产量用材林、防护林、抚育间伐、林分改造、疏林等年产量总体构成。 (一)用材林年采伐量计算 1.皆伐
皆伐是将伐区上所有林木一次全部伐完或几乎全部伐完的采伐方式。 计算公式有 公式1 Vyc?Am?Vmu?As?VsVmy?
N2Am?Vmu?As?VsVyi?Vsc?公式2 Vyc?
N2公式3 Vyc?VmVyi?Vsi? N2公式4 Vyc?Vk??Vk(j) Gkj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