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础会计(第三版)学习指导书150921
《基础会计(第三版)》学习指导书 21 / 150
在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对各类企业的会计科目作出了统一规范要
求,为企业进行会计科目设置提供了依据。这些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包括利润类)、成本类和损益类(包括收入类和费用类)等五类。 4.答: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有:(1)有助于系统、全面地核算会计要素内容。(2)有助于设置会计账户,记录交易或事项的需要。(3)有助于提供企业相关信息,实现会计目标。 5.答:设置会计科目应遵循的原则有:(1)全面地反映企业会计要素的内容。(2)满足使用者掌握企业信息的需求。(3)满足账务处理需要又相对稳定。(4)体现统一性与灵活性的密切结合。(5)会计科目应简明清晰并方便使用。 6.答:会计科目的级次是指企业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在整个会计科目体系中所处的层次。会计科目按其提供会计信息指标的详细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两类:(1)总分类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内容进行总括分类形成的项目,也称一级科目或总账科目。总分类科目是在会计上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分类核算的依据,利用总分类科目设置的账户可以提供总括的信息指标。(2)明细分类科目。简称明细科目,是在对会计要素内容进行总括分类的基础上再进行详细分类而形成的项目。明细分类科目是在会计上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依据,利用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账户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指标。
7.答:会计账户简称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具有一定结构形式,用以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交易或事项,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并为会计报告的编制提供数据资料的一种工具。设置会计账户是财务会计的一种专门方法。对会计账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1)会计账户设置的主要依据是会计科目。(2)账户具有一定的结构形式。(3)设置账户的基本目的是用来记录交易或事项。(4)设置账户的主要目的是为财务报告的编制提供数据资料。
8.答:在设置账户时总体上应把握以下基本原则:(1)根据设置的会计科目设置;(2)便于进行会计信息的加工和整理。
9.答:账户的基本结构是账户全部结构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具体包括用来登记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的结构部分。
10.答:设置会计账户的主要作用是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交易或事项,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并为会计报告的编制提供数据资料。
11.答:账户的主要功能是可以提供一系列有用的信息数据,这些数据主要是以价值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在会计实务中,有些账户还可以提供实物量方面的信息数据)。包括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合计、本期减少发生额合计和期末余额。
(1)期初余额。期初余额是指在某一会计期间开始时该账户的结余金额,这个余额一般是从上一个会计期末结转而来的余额。
(2)本期增加发生额合计。本期增加发生额合计是指在本会计期间新发生的若干交易或事项引起的该账户增加额的合计数。
(3)本期减少发生额合计。本期减少发生额合计是指在本会计期间新发生的若干交易或事项引起的该账户减少额的合计数。
(4)期末余额。期末余额是指在某一会计期间终了时经过计算而得到的该账户的结余金额。
12.答:会计账户体系是指按照全面反映企业会计要素的要求,根据设置的会计科目而建立的会计账户系统。
对企业所有的账户可以采用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1)按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可将账户分为反映资产类要素、反映负债类要素、反映所有者权益类要素、反映收入类要素、反映费用类要素和反映利润类要素内容的六类账户。(2)按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分类。可将所有账户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两类。总分类账户,是根据总分类科目所设置的
《基础会计(第三版)》学习指导书 22 / 150
账户,用以提供会计要素某些方面的总括信息;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
账户,用以提供会计要素某些方面的具体详细的信息。(3)按账户与财务报表的关系分类。可将账户分为资产负债表类账户和利润表类账户两类。 对账户进行各种分类的目的有所不同。(1)按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能够清晰地体现各个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明确账户的基本用途。(2)按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分类,可以明确各级账户在交易或事项的处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3)按账户与财务报表的关系分类,可以明确会计账户提供的数据资料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信息之间的关系。 3.4.2 练习题参考答案与指导 一、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解题指导:该练习题主要考核学习者对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应在熟练掌握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知识的基础上完成。应特别注意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区别与联系,熟练掌握会计要素的组成内容。对会计要素的组成内容可结合教材相关部分内容加以全面把握。
参考答案: 单位:元
资料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合计
属于会计要素类别及金额 资产 1 000 387 000 19 000 900 000 800 000 80 000 50 000 150 000 117 000 2 504 000 2 504 000 负债 120 000 350 000 204 000 674 000 所有者权益 1 755 000 75 000 1 830 000 应归属会计科目 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原材料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 股 本 应收账敖 短期借款 库存商品 应付账款 盈余公积 生产成本 预收账款 预付账款 — — 2 504 000 二、会计账户 解题指导:该练习题主要考核学习者对会计账户知识,特别是会计账户结构以及会计账户所能提供的各种信息指标掌握的熟练程度,应在熟练掌握会计账户结构及其提供的信息指标的基础上完成。本题的解答可根据账户期末余额计算公式(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合计-本期减少发生额合计)进行计算。不过,在这类题型中,有时可能在给出有关数据的基础上要求计算账户的期初余额或某个发生额,其难度就会大一些,需根据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灵活处理。
参考答案: 账户名称 银行存款 期初余额 180 000 本期增加发生额 ②30 000 本期减少发生额 ①10 000 ③1 000 期末余额 99 000 《基础会计(第三版)》学习指导书 23 / 150
⑤20 000 ⑥80 000 应付账款 原材料 短期借款 销售费用 本年利润 固定资产 生产成本 库存商品 40 000 25 000 10 000 0 50 000 300 000 30 000 0 ④50 000 ⑧60 000 ①10 000 ④50 000 ②30 000 ③1 000 ③60 000' ③80 000 ⑩100 000 ⑥80 000 ⑨80 000 ⑤20 000 ⑦1 000 ⑦1 000 ⑩100 000 70 000 5 000 20 000 0 49 000 360 000 10 000 100 000 《基础会计(第三版)》学习指导书 24 / 150
第4章 复式记账 4.1 学习指导
4.1.1 学习内容导读
本章内容与上一章的账户设置内容同属于会计记录的知识范畴,也是账户设置方法内容的延伸。通过第3章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账户设置就是为交易或事项的记录提供一定的载体,相当于为采摘水果准备好了各式篮筐,或为做学习笔记准备好了各种笔记本。在会计上要把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利用设置好的账户加以记录,需要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即具体的记账方法。目前在国际上通用的记账方法是复式记账法,也是本章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对于复式记账法,学习者已经不陌生了。在第1章中介绍会计发展历史的内容中,大家已经有所接触。复式记账法是相对于古代会计所采用的单式记账法而言的,是会计记账方法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革。其基本要求是:对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起码应从两个侧面加以记录和反映;而在单式记账法下,会计上所记录的往往只是交易或事项的某一方面,缺乏严密性。复式记账法则可以克服单式记账法的弊端,其自数百年前诞生以来就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
复式记账法是所有复式记账方法的统称。如同在我国计划经济年代就曾使用过的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一样,都属于复式记账法。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为满足会计与国际趋同的需要,我国会计界在30多年前已逐渐摒弃了其他复式记账法,而改用借贷记账法。从这个角度看,借贷记账法属于“舶来品”。也正因为如此,借贷记账法确实也存在其难学难懂的一面。为此,本章从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会计分录的编制和试算平衡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全面而详尽的介绍。相信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讨,学习者能够熟练掌握这种科学的记账方法,并利用这种方法熟练地记录各种交易或事项。 当然,复式记账法主要应用于将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在有关总分类账户中进行记录。在实务中,对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仅要进行复式记账,还要进行平行登记。平行登记就是对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仅要记录在有关总分类账户中,如果在这些总分类账户下设置了明细账户,那么,对于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还要在有关的明细账户中加以记录。对同一项交易或事项,既记录在有关的总分类账户中,又记录在相关的明细账户中的做法,在会计上称为平行登记。平行登记是对复式记账的细化,这种做法能使会计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指标,也是学习者必须掌握的一种账户登记方法。 4.1.2 重点内容点拨 1.关于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了解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是研究借贷记账法的起点,也是攻克借贷记账法的关键。记账符号是指在会计上记账时用来表示增加和减少的符号。像前面提及的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就是分别用“增”、“减”和“收”、“付”作为记账符号的,从字面上即可表明其基本含义,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借贷记账法的“借”、“贷”两个记账符号却有些晦涩难懂。刚刚接触会计的人往往会把这两个字与日常生活中的借款、贷款联系起来,就大错特错了。如同上述复式记账法的记账符号一样,在现代会计中,“借”、“贷”的基本含义是表示增加和减少,只不过不是那么直接罢了。弄懂这两个记账符号的含义,是需要下一定工夫的。
2.关于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关于账户的结构内容已经在上一章中学习过,大家已经知道,账户的基本结构分为左、右两方,分别用来记录交易或事项发生额中的增加额和减少额。但在借贷记账法下,并不是简单地用借方登记增加额,用贷方登记减少额,而是对于每一类账户的结构都根据其反映的经济内容的性质作出了特别规定,这就形成了以下现象:有的账户是用借方登记增加额,用贷方登记减少额;而有的账户则采取了截然相反的做法,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