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化学重点总结

生物化学重点总结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7:35:52

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名词解释

肽键 :一个氨基酸的a--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a--氨基脱水缩合所形成的结合键,称为肽键。 等电点:蛋白质分子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三、填空题

1,组成体内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根据氨基酸侧链(R)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可分为①非极性侧链氨基酸;②极性中性侧链氨基酸:;③碱性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④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 3,紫外吸收法(280 nm)定量测定蛋白质时其主要依据是因为大多数可溶性蛋白质分子含有 色氨酸, 苯丙氨酸,或 酪氨酸。 5,蛋白质结构中主键称为 肽键,次级键有氢键、离子键、疏水作用键、 范德华力、二硫键 等,次级键中属于共价键的有 范德华力、二硫键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一、名词解释

DNA的一级结构:核酸分子中核苷酸从5’-末端到3’-末端的排列顺序即碱基排列顺序称为核酸的一级结构。

DNA双螺旋结构:两条反向平行DNA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所形成的右手双螺旋结构称为DNA的二级机构。

三、填空题

1,核酸可分为 DNA 和 RNA 两大类,前者主要存在于真核细胞的 细胞核 和原核细胞 拟核 部位,后者主要存在于细胞的 细胞质 部位

2,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 核苷酸 ,由 戊糖、含氮碱基 和 磷酸 3个部分组成

6,RNA中常见的碱基有腺嘌呤、鸟嘌呤,尿嘧啶和胞嘧啶

7,DNA常见的碱基有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

四、简答题

1,DNA与RNA 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有何异同? 一级结构相同点 DNA RNA 1,以单链核苷酸作为基本结构单位 2,单核苷酸间以3’,5’磷酸二脂键相连接 3,都有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 脱氧核苷酸 几千到几千万 胸腺嘧啶 A=T,G≡C 双链 右手螺旋 核苷酸 几十到几千 尿嘧啶 A=U,G≡C 单链 茎环结构 一级结构不同点: 1,基本结构单位 2,核苷酸残基数目 3,碱基 4,碱基互补 二级结构不同点:

4,叙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式的要点。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是:1,DNA是一平行反向的双链结构,脱氧核糖基和磷酸骨架位于双链的外侧,碱基位于内侧,两条链的碱基之间以氢键相交接触。腺嘌呤始终与胸腺嘧啶配对存在,形成两个氢键(A=T),鸟嘌呤始终与胞嘧啶配对存在,形成三个氢键(G≡C),碱基平面与线性分子的长轴相垂直。一条链的走向是5’→3’,另一条链的走向就一定是3’→5’;2,DNA是一右手螺旋结构;3,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维系横向靠两条链间互补碱基的氢键维系,纵向则靠碱基平面间的疏水性堆积力维持。

第三章 酶

酶:由活细胞合成的、对其特异底物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特殊蛋白质。 酶原:无活性的酶的前身物质称为酶原

酶原激活:酶原受某种因素作用后,转变成具有活性的酶的过程

Km值:是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与酶的正常底物结构相似,抑制剂与底物分子竞争地结合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阻碍酶与底物结合形成中间产物,这种抑制作用称为竞争性抑制作用

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外的其他位点可逆的结合,使酶的空间结构改变,使酶催化活性降低,此种结合不影响酶与底物分子的结合,同时酶与底物的结合也不影响酶与抑制剂的结合。底物与抑制剂之间没有竞争关系,这种抑制作用称为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填空题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 蛋白质,是机体内催化各种代谢反应最主要的催化剂。个别核糖核酸(RNA)也具有酶一样的催化活性,称为 核酶。 5,由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尚不具有催化活性的酶的前体,叫做酶原 9,可逆性抑制作用包括 竞争性抑制作用、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和 反竞争性抑制作用 三种

四,简答题

1,以酶原的激活为例说明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在一定条件下,酶原受某种因素作用后,分子结构发生变化,暴露或形成活性中心,转变成具有活性的酶,这一过程叫做酶原的激活。酶原激活过程说明了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结构改变,功能也随之改变,结构破坏,功能丧失。

7,酶促反应高效率的机制是什么?

酶高效催化作用的机制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 ①邻近效应与定向排列:在两个以上底物参与的反应中,底物之间必须以正确的方向互相碰撞,才有可能发生反应。

②多元催化:同一种酶兼有酸碱催化作用,这种多功能基团的协同作用可极大的提高酶的催化效率。

③表面效应;酶活性中心内部多种疏水性氨基酸,常常形成疏水性“口袋”以容纳并结合底物。

一种酶的催化反应不限于上述某一种因素,而常常是多种催化作用的综合机制,这是酶促反应高效的重要原因。

第四章 糖代谢

名词解释

1,糖酵解:在不需要氧条件下,葡萄糖经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丙酮酸进而还原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

4,三羧酸循环(TAC):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历经4次脱氢及2次脱羧反应,又生成草酰乙酸,此过程是由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作为起始物的循环反应,故称为三羧酸循环

7,糖异生: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

9,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其正常水平为3.89~6.11 mmol/L

二、填空题

2,人体内主要通过 磷酸戊糖 途径生成核糖,它是 核苷酸 的组成成分

3,在三羧酸循环中,催化氧化脱羧的酶是 异柠檬酸脱氢酶 和 α-酮戊二酸脱氢酶

4,在糖酵解途径中,产物正反馈作用的步骤为 1,6-双磷酸果糖 对 磷酸果糖激酶- 1 的正反馈调节

9, 1 mol 葡萄糖氧化生CO2 和 H2O时净生成 30或32 mol ATP 15,糖异生的原料有 甘油、 乳酸和 生糖氨基酸 19, 糖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糖酵解途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成乙酰CoA,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

四、简答

1,糖酵解的主要生理意义是什么

①是机体在缺氧条件下供应能量的重要方式;②是某些组织细胞的主要供能方式;③糖酵解的产物为某些物质合成提供原料;④红细胞中经糖酵解途径生成的2,3-BPG可调节血红蛋白的带氧功能

2糖有氧氧化的主要生理意义是什么

①是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②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物质彻底氧化分解的共同途径;③三羧酸循环是三大物质代谢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枢纽

20,简述乳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肌肉组织中不存在葡萄糖-6-磷酸酶,因此不能将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肌肉组织中糖异生酶类活性也较低,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糖异生作用。当氧供应不足时,肌肉组织糖酵解加强,必然导致乳酸生成增多,通过乳酸循环将有助于乳酸的再利用,并防止因乳酸堆积导致中毒。

第五章 脂类代谢

名词解释

1,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但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2,脂肪动员: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经脂肪酶逐步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并释放入血供全身各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3,脂肪酸β-氧化:脂肪酸的β-氧化是从脂酰基的β-原子开始,进行脱氢、加水、再脱氢及硫解四步连续的反应,将脂酰基断裂生成一分子乙酰CoA和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的过程。

4,酮体: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是脂肪酸在肝内分解产生的特有正常中间产物。

搜索更多关于: 生物化学重点总结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名词解释 肽键 :一个氨基酸的a--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a--氨基脱水缩合所形成的结合键,称为肽键。 等电点:蛋白质分子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三、填空题 1,组成体内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根据氨基酸侧链(R)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可分为①非极性侧链氨基酸;②极性中性侧链氨基酸:;③碱性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④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 3,紫外吸收法(280 nm)定量测定蛋白质时其主要依据是因为大多数可溶性蛋白质分子含有 色氨酸, 苯丙氨酸,或 酪氨酸。 5,蛋白质结构中主键称为 肽键,次级键有氢键、离子键、疏水作用键、 范德华力、二硫键 等,次级键中属于共价键的有 范德华力、二硫键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