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区概况 (一)地理位置
荔枝区地处秦岭深山腹地,位于商洛市西南部的长江中游汉江流域,界于北纬33°07′35″—33°04′42″,东径108°34′16″—109°36′55″之间,东与本市山阳县和湖北省郧西县接壤,南与本省安康市旬阳县毗邻,西与安康市宁陕县交界,北与本市柞水县相连,东西长97.5公里,南北宽64.2公里,土地总面积3487平方公里。荔枝区境内山岭纵横,坡陡沟狭,切割十分明显,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延伸倾斜,海拔高度344—2601米,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农业县。
(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全县共辖25个乡镇(14个镇11个乡),204个行政村,4个社区,1050个村民小组,74575户,285482人,其中:农业户数64773户,农业人口240361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1人,有回、满、壮等9个少数民族9949人,是全省重点少数民族县。
荔枝区自然资源丰富,政治社会稳定,市场经济繁荣。特别是进入“十一五”时期,陕西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作出了陕南以绿色产业为主,突破发展的战略决策,成为镇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最大的历史机遇。随着西康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镇安已经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同时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规划》正式实施,荔枝区位于经济区辐射区范围内。全
县区位优势日趋明显,随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的发展时期。截止2009年底,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5.4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0.0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22亿元,财政总收入1.5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4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84元,县域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三)项目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现状 1、人员状况:
全县有各类残疾人2723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3%,其中视力残疾5788人、听力残疾3368人、言语残疾3299人、智力残疾3887人、肢体残疾9858人、精神残疾932人。
2、年龄结构:全县现有0-14岁的残疾人1280人,占全县残疾人的4.7%,有15-59岁的残疾人14430人,占全县残疾人的53%,有60岁以上的残疾人11430人,占全县残疾人的42%。
3、就医状况:
(1)就医与康复需求状况:我县目前有19880残疾人有医疗服务与救助需求,占全县残疾人的73%,有7540人有康复训练与服务的需求,占全县残疾人的27.5%。
(2)就医现状:我县广大残疾人患病后靠自购药品治疗的占29%,未采取任何措施的占12%,只有59%的人选择到医院治疗,即使到医院治疗也有38.5%的病人未按医生要求完成全程治疗,其中95.3%的人是因经济困难未完成治疗,这些原因导致
农民陷入无病到患病,小病到大病的严性循环之中。
4、就业现状:我县目前在15岁以上残疾人中,有劳动能力者为7460人,占全县残疾人的27.4%,有部分劳动能力者为11700人,占全县残疾人的43%,合计可劳动的残疾人19160人,占全县残疾人的70.4%,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无职业技能技术,使全县从事各种行业就业的残疾人只有6130多人,占有劳动能力残疾人的32%,而残疾人的待业率为68%,是正常人的3倍。且在业的残疾人中从事体力劳动的占96.6%,而从事文化技术等行业的脑力劳动者仅占3.4%。
5、就学状况:
尽管我县残疾少年儿童的义务教育有很大的改善,但是我县由于没有特殊教育学校,大部分残疾少年儿童都是随班就读,由于普通学校没有专用的教学设备,难以推行个性化教育教学,使随班就读的残疾少年儿童的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全县残疾少年儿童的义务教育率只有63%,且教学质量还很低。
6、经济收入状况:我县残疾人由于受自身残疾人影响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加之无职业技能,就业率很低,导致经济收入低、贫困面大,全县有各类贫困残疾人12600多人,占残疾人数的46.3%,其中特困的30%多人,人均收入低于680元的残疾人约占28%,861-800元的占有35%,全县有21%的残疾人靠种粮为生,靠低保维护生活,6%的残疾人靠国家救济渡日,生活在极度贫困的状况下。
二、项目提出的背景
荔枝区属秦巴山区老、少、边、穷的国定贫困县。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信息闭塞而导致经济文化落后,人民群众生活相对困难。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国家政策扶持和全县人民的奋发努力,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十五”、“十一五”期间,荔枝区委、县政府确立了“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开放活县”发展战略,突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全力加大农村及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惠民政策,切实加强农村新农村建设、农民医保、义务教育、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各项工作,农村贫困人口、残疾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的改善。但是,由于地域、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山区贫困的荔枝区基础薄弱,起步较晚,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地方财政极其困难,属保工资型国家重点转移支付的贫困县。尤其是残疾人综合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尚未起步,发展投入资金严重不足,没有专门的服务机构和场所,极不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形势与长远发展的要求。
目前,全县残疾人事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一是残疾人就业困难。首要问题根据身体状况掌握技能少。第二是县内无技能培训机构和技能服务设施。第三缺乏资金,不能脱贫;二是特殊教育得不到享受。全县有8-17岁聋哑儿,不能正规启蒙教育,随年龄增大学到知识少,严重阻碍社会、家庭、生产、生活的发展。伴随着年龄的增大,丧失学习的良好时机,影响一生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