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策略的研究结项报告
(二)理论意义 1、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充分地发挥学生主体性、实现个体化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结构;能够扩大学生的信息量,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2、为教师提供理论研究的平台。
使教师不断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课标、生活实践、教材与学生,练一招一式的过硬本领,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并在不断地创新与探索中有所发现与提高,尽快由“教书型”向“研究型”转化。
3、积累理论依据,提供参考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能积累一定的经验和资料,对于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以及校本课程的研发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1)政策依据
——《新课程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3。
——侯立伟.信息技术利于数学实验的开展[J].数学教育学报,2006,15(1). ——焦瑶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问题与对策
[J].电化教育研究,2004,12.
——高金岭 《现代信息技术技术与数学教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
5
(2)理论依据
本课题将应用教育评价理论、绩效理论等开展研究。
——教育评价理论:教育评价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教育目标
为依据,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过程。教育评价的趋势是教育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教育评价方法的多样性、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育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性功能。
——绩效理论:组织绩效是指组织在某一时期内任务完成的数量、质量、效率及
产生的效益情况。组织绩效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指标体系对组织的整体运营效果作出的概括性评价。通过有效的评价可以揭示组织的运营能力、偿债能力、赢利能力和对社会的贡献,为管理人员和利益相关者提供相关信息,为改善组织绩效指明方向。目前绩效评价较为成熟和流行的理论方法有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提出的BSC(Balance Score Card,平衡计分卡)、彼得·德鲁克的 MBO(Managent By Object,目标管理)、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关键绩效指标)等。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初步形成信息技术整合改革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探索中国特色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策略的评价模式,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贡献。具体目标如下:
——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初中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
转变,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研究改变我校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施等方面的策
略,以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效益最大化。
——形成对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的正确认识观,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 ——通过研究,以课题研究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我校的教师现代教学
技术水平,提高整体教师的现代信息化科研素质。
6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 如何让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农村初中数学的教和学。重点是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实现数学教学效益的提高。根据我们课题组的条件及我校学生知识素养状况,本课题的研究预计在开发课程资源、改变学生认知方式、提高学生数学兴趣和课堂活动能力以及转变教师课堂手段单一方面达到突破。开展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前提是要有一个现代化的硬软件设备作支撑。教师和学生面对信息化环境要有一个心理适应过程。教师使“整合”能否顺利进行且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2.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整合的理论体系的研究。包括信息技术条件下开展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可行性研究,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整合效果的分析研究,以及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评价方式的研究。
3.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包括初中数学实验课的组织策略,借助信息技术营造初中数学实验情景的策略,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对话与师生交互实验的组织方式的研究。
4. 现行初中数学教材中适宜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数学实验的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确定,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教学课件的设计原则与方法研究,初中数学实验课的学习积件的制作与共享方式的研究。
5.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外活动中应用是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延伸。通过师生共同搜索教学资源,创建学校网站,开展资源丰富多彩的校园网页制作,课件制作比赛,形成激励机制。总之,进行初中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及信息技术水平等相关因素的研究,通过开展各类调查和座谈,丰富第一手材料。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走访、测试等方式,全面了解我校学生现代信息技术素养现状,数学学习兴趣,以及数学知识素养现状;了解我校数学教师整合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认可、应用情况;同时也收集有关整合应用中
7
存在的困难,教师提出的建议和要求。
2、实验比较法:一是对同一教学内容分别进行与信息技术整合与不整合两种模式教学,比较优缺点;二是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均采取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比较信息技术对数学课程的适应性;三是在校内设立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不同的教学,比较学生在学习方式、信息素养方面的异同。
3、资料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此项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收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资料。同时利用网络、报刊,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论文、著作、报道等,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以及可资借鉴的优秀成功经验,丰富研究成果,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
4、个案分析法:对部分情况特殊的学生如优等生、特长生、后进生等进行重点跟踪研究,关注他们在整合实践中的变化,并撰写个案分析报告。
5、经验总结法:通过课题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研讨,及时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成效进行总结,探索出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整合的一般途径与方法,开发设计相应的教学资源,形成一批优秀的教学案例。在研究过程中,要及时对整合的结果进行分析,形成理论成果或应用规律,并运用于教学实践和后续研究当中。
七、课题研究实施策略
根据上述理论依据,我们制订了本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
1、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整合模式
根据教材内容,或是在知识的产生和形成阶段,或是在知识的拓展与应用方面,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从而确定整合模式,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制订教学设计方案
根据认知学习理论预先制订教学设计方案,从而避免盲目的实践探索。由课题组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就教学设计的方方面面进行详细论证,最后形成教学设计方案。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