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电子教案
备课时间 审批人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过程 方法 情感 态度 上课时间 审批意见 课型 新授课 审批时间 5.3.2命题、定理 班班通 了解命题的概念,并能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经历判断命题真假的过程,对命题的真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初步培养学生不同几何语言相互转化的能力。 命题的概念和区分命题的题设与结论。 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探究法 讲练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次备课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下列问题: 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2.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 学生能积极的思考教师所出示的各个问题复习巩固有关的知识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注意: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三种,另外还有平行公理的推论) 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 教师给出下列语句, ①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②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③对顶角相等; ④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同位角不相等. 学生学生能由教师的引导分析每个语句的特点.思考:你能说一说这4个语句有什么共同点吗?并能耐总结出这些语句都是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初步感受到有些数学语言是对某件事作出判断的. 教师给出命题的定义.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3)命题的组成. ①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17
②命题的形成,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真命题与假命题: 教师出示问题: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 如果a>b.b>c那么a=b 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它们是邻补角. 三、尝试反馈理解新知 明确命题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命题的正确性是我们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得到的真命题叫做定理,作为真命题,定理也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 1.“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是命题吗?它们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2.命题“两条平行线被第三第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是正确的?命题“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它们是邻补角”是正确吗?再举出一些命题的例子,判断它们是否正确. 四、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小结,强调重要的知识点. 五、布置作业:习题5.3第11题. 教 学 反 思
18
备课时间 审批人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过程 方法 情感 态度 上课时间 审批意见 课型 新授课 审批时间 5.4平移 班班通 了解平移的概念,会进行点的平移,理解平移的性质,能解决简单的平移问题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用运动的观点分析问题. 会把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平移的概念和作图方法 平移的作图 讲练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观察图形形成印象 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请同学们欣赏下面图案. 观察上面图形,我们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局部和其他部分重复,如果给你一个局部,你能复制他们吗?学生思考讨论,借助举例说明. 二.提出新知实践探索
19
平移:(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个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3)连接各组对应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图形的这种变换,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图案,利用一张半透明的纸附在上面,绘制一排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图案 引导学生找规律,发现平移特征 三.典例剖析深化巩固 例如图,(1)平移三角形ABC,使点A运动到A`,画出平移后的ΔABC 先观察探讨,再通过点的平移,线段的平移总结规律,给出定义 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平移 四、巩固练习课本33页:1,2,4,5,6,7 五、小结: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也可能在一条直线上,当图形平移的方向是沿着一边所在直线的方向时,那么此边上的对应点必在这条直线上。2利用平移的特征,作平行线,构造等量关系是接7题常用的方法. 六、作业课本P30页习题5.4第3题 六、教学后记
2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