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电子教案
审批人 教学内容 教 学 目 标 5.2.1平行线 审批意见 经历观察教具模式的演示和通过画图等操作,交流归纳与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知 识 技 能 念 过 程 方 法 情 感 态 度 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知道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 会用符号语方表示平行公理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探究法 启发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 堂 教 学 程 序 设 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复习提问: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相交的两条直线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把教具中木条b与c重合在一起,转动木条a确认学生的回答.教师接着问:在平面内,两条直线除了相交外,还有别的位置关系吗? 2.教师演示教具. 顺时针转动木条b两圈,让学生思考:把a、b想像成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两条直线,顺时针转动b时,直线b与直线a的交点位置将发生什么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直线b与c木相交的位置? 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并形成共识. 转动b时,直线b与c的交点从在直线a上A点向左边距离A点很远的点逐步接近A点,并垂合于A点,然后交点变为在A点的右边,逐步远离A点.继续转动下去,b与a的交点就会从A点的左边又转动A点的左边……可以想象一定存在一个直线bc的位置,它与直线a左右两旁都没有交点. 二次备课 acab 二、平行线定义表示法 1.结合演示的结论,师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平行定义:同一平面内,存在一条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这时直线a与b互相平行.换言之,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直线a与b是平行线,记作“∥”,这里“∥”是平行符号.
9
AbB教师应强调平行线定义的本质属性,第一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第二是设有交点的两条直线. 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从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交点情况去确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相交或平行,两者必居其一.即两条直线不相交就是平行,或者不平行就是相交. 三、画图、观察、归纳概括平行公理及平行公理推论 1.在转动教具木条b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能使b与a平行? 本问题是学生直觉直线b绕直线a外一点B转动时,有并且只有一个位置使a与b平行. 2.用直线和三角尺画平行线. 已知:直线a,点B,点C. (1)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 (2)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的平行线平行吗? B3.通过观察画图、归纳平行公理及推论. (1)由学生对照垂线的第一性质说出画图所得的结论. (2)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板书.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比较平行公理和垂线的第一条性质. 共同点:都是“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这表明与已知直线平行或垂直的直线存在并且是唯一的. 不同点:平行公理中所过的“一点”要在已知直线外,两垂线性质中对“一点”没有限制,可在直线上,也可在直线外. 4.归纳平行公理推论. (1)学生直观判定过B点、C点的a的平行线b、c是互相平行. c(2)从直线b、c产生的过程说明直线b∥直线c. b(3)学生用三角尺与直尺用平推方验证b∥c. (4)师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这个结论,教师板书. a结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结合图形,教师引导学生用符号语言表达平行公理推论: 如果b∥a,c∥a,那么b∥c. (5)简单应用. 练习:如果多于两条直线,比如三条直线a、b、c与直线L都平行,那么这三条直线互相平行吗?请说明理由. 本练习是让学生在反复运用平行公理推论中掌握平行公理推论以及说理规范. 四、作业:课本P16.7,P17.11. Ca教学后记
10
备课时间 审批人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过程 方法 情感 态度 上课时间 审批意见 课型 新授课 审批时间 5.2.2平行线的判定(一) 班班通 经历探索两直线平行条件的过程,理解两直线平行的条件. . 通过例题学习,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想、推理等能力. 体验获得成功的感受、增加学习自信心. 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 理解“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探究法 讲练法 启发法 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 一、情景导入. 装修工人正在向墙上钉木条,如果木条b与墙壁边缘垂直,那么木条a与墙壁边缘所夹角为多少度时,才能使木条a与木条b平行?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弄清楚平行的判定。 二、直线平行的条件 以前我们学过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如图(课本P13图5.2-5)在三角板移动的过程中,什么没有变? 三角板经过点P的边与靠在直尺上的边所成的角没有变。 简化图5.2-5,得图3. ECAH1二次备课 P2DBGF 图3 ∠1与∠2是三角板经过点P的边与靠在直尺上的边所成的角移动前后的位置,显然∠1与∠2是同位角并且它们相等,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1=∠2∴AB∥CD.
11
如图(课本P145.2-7),你能说出木工用图中这种叫做角尺的工具画平行线的道理吗? 用角尺画平行线,实际上是画出了两个直角,根据“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可知这样画出的就是平行线。 如图,(1)如果∠2=∠3,能得出a∥b吗?(2)如果∠2+∠4=1800,能得出a∥b吗? c a b 1 3 4 2 (1)∵∠2=∠3(已知)∠3=∠1(对顶角相等) ∴∠1=∠2(等量代换) ∴a∥b(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你能用文字语言概括上面的结论吗?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2=∠3∴a∥b. (2)∵∠4+∠2=180°,∠4+∠1=180°(已知) ∴∠2=∠1(同角的补角相等) ∴a∥b.(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你能用文字语言概括上面的结论吗?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4+∠2=180°∴a∥b. 四、课堂练习 1、课本P15练习1,补充(3)由∠A+∠ABC=1800可以判断哪两条直线平行?依据是什么? 2、课本P162题。 五、课堂小结:怎样判断两条直线平行? 六、布置作业::P16、1、2题;P174、5、6。 教 学 反 思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 审批时间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