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物理备考系列专题碰撞与动量守恒
A.根据速度定义式,当
非常非常小时,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
思想方法。
B.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D.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25
三、实验题
11.如图所示,质量m1=2kg的木板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2=4kg的铁块B(大小可忽略),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l=0.25,木板长L=1m,水平恒力F作用在铁块上,假设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g取10m/s2。
(1)若水平地面光滑,计算铁块与木板相对静止的最大外力F等于多少?
(2)若水平恒力F=20N,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求铁块运动到木板右端所用的时间。 12.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来探究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木板上固定两个完全相同的遮光条A、B,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木板通过两个滑轮与弹簧测力计C相连,木板放在安装有定滑轮和光电门的轨道D上,轨道放在水平桌面上,P为小桶(内有砂子),滑轮质量、摩擦不计,
(1)实验中轨道应倾斜一定角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如图乙所示,则遮光条的宽度d=_____cm. (3)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测量木板(含遮光条)的质量M,测量两遮光条间的距离L,按图甲所示正确连接器材;
②将木板左端与轨道左端对齐,静止释放木板,木板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F及遮光条B、A先后经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1、t2,则遮光条B、A通过光电门的过程中木板动能的变化量ΔEk=________,合外力对木板做功W=________.(以上两空用字母M、t1、t2、d、L、F表示)
26
③在小桶中增加砂子,重复②的操作,比较W、ΔEk的大小,可得出实验结论. 四、解答题
13.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其宗旨是鼓励人们在市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骑车或步行,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该日,小明在上班途中向一公交车站走去,发现一辆公交车正从身旁平直的公路驶过,此时,他的速度是1m/s,公交车的速度是15m/s,他们距车站的距离为50m。假设公交车在行驶到距车站25m处开始刹车,刚好到车站停下,停车时间8s。小明的最大速度只能达到6m/s,最大起跑加速度只能达到2.5m/s2。 (1)若公交车刹车过程视为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是多大? (2)通过计算说明小明是否能赶上这班车。
14.如图所示,空间有相互平行、相距和宽度也都为L的I、II两区域,I、II区域内有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I区域磁场向内、磁感应强度为B0,II区域磁场向外,大小待定。现有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从图中所示的一加速电场中的MN板附近由静止释放被加速,粒子经电场加速后平行纸面与I区磁场边界成45°角进入磁场,然后又从I区右边界成45°角射出。
(1)求加速电场两极板间电势差U,以及粒子在I区运动时间t1。
(2)若II区磁感应强度也是B0时,则粒子经过I区的最高点和经过II区的最低点之间的高度差是多少。 (3)为使粒子能返回I区,II区的磁感应强度B应满足什么条件,粒子从左侧进入I区到从左侧射出I区需要的最长时间。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B A D A A D
二、多项选择题
27
7.BC 8.AC 9.AC 10.ABC 三、实验题
11.(1)F=30N (2)t=2s
12.平衡摩擦力 0.560cm 四、解答题
2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