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2.浩瀚的大气 2.2神奇的氧气 氧气能跟很多物质发生反应》 - 0
2.2.1神奇的氧气(共2课时)
第1课时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对较熟悉的氧气实行探究,使学生初步了解研究气体性质的一般方法。通过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引出氧化物、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化学概念。设计意图是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习得相关知识与技能,以贴近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符合从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的认知发展规律。
此外,在课外让学生通过家庭实验“铝在潮湿的空气中”和实践活动“收集资料,体会氧气的神奇”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落实探究学习,强化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亲近感,培养学生的实践水平,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在学习氧气的性质与用途时,通过对不合理使用氧气会对人类造成伤害这个事实的介绍,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描述,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写出有氧气参与的几个重要化学变化的化学反应式。
(2)了解氧化反应、氧化物、化合反应的概念,会用概念判断相关化学反应类型或物质类别。
(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体验氧气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水平,使他们知道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仔细观察和描述,逐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氧化物、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用品
药品:木炭、硫粉、红磷、细铁丝、蜡烛、澄清石灰水、氧气若干瓶。 仪器:集气瓶、燃烧匙、坩埚钳、酒精灯、火柴。 媒体: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PPT课件。
五、教学案例
1.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 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回答:21%。 设计意图 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确学习内[设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 [讲解]我们周围、我们的教室里有很多的主 题 引 入 物 理 性 质 氧气。我们天天在和氧气亲密接触。 [设问]那么,发现氧气具有哪些性质呢? [板书]2.2神奇的氧气 一、氧气的性质 [设问]物质的性质包括哪两个方面? [讲解]拿出一瓶氧气,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 [设问]密度呢?比空气大还是比空气小。 依据是什么? (提示:讲台上的集气瓶瓶口向上,说明什么?) [设问]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怎样?说出自己判断的理由? (提示: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 (有根有据,鼓励表扬) [板书]1. 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 g/L,略大于空气; 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 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能够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讲解]通过观察几个实验来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2.化学性质 [设问]如何观察化学实验,观察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媒体]观察要点: ①反应物的状态和色泽; ②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点; ③反应条件及现象描述; ④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⑤生成物的状态及检验。 下发事先印好的记录表,要求将观察结果记录好。(见相关链接) [演示实验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1.将木炭先在空气中点燃 (发出红光) 2.然后放入氧气瓶中 (燃烧更旺、发出白光) [设问]为什么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燃烧更旺? 3.燃烧停止后在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 看、想、说。 物理和化学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 回答。 说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鱼等能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溶有氧气。 容。 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逻辑推理水平。 强化记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化 学 性 质 回想前面学习的知识。 知道观察要点。 做好观察、记录准备。 观察、记录 描述现象。 思考。 石灰水变浑 让学生了解如何观察实验。 让学生学习实验报告的填写,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水平。 明白化学反应与浓度相关系。 的石灰水、振荡。 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 [结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化学反应式: 木炭+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C O2 CO2 [演示实验2]硫在氧气中燃烧 1.将硫粉放在燃烧匙中在空气中点燃。 (发出淡蓝色火焰) 2.将燃着的硫粉伸入氧气瓶中 (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讲解]这种带刺激性气味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对空气会造成严重污染,形成酸雨。 [结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请学生写化学反应式 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S O2 SO2 [演示实验3]磷在氧气中燃烧 将红磷在燃烧匙中点燃伸入氧气瓶中。 (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火光和浓厚的白烟) [设问]生成物的颜色和状态怎样? [结论]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请学生写化学反应式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P O2 P2O5 [演示实验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设问]观察这瓶氧气与前几瓶有何不同? 将铁丝用火柴引燃后,迅速伸入氧气瓶中。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讲解]黑色固体的名称是四氧化三铁。 [追问]为何集气瓶底要放少量水? (提示)生成黑色固体的温度很高,掉到集气瓶底会怎样? [共同解决]瓶底预先放少量水或铺一层沙子的目的。 结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浊。 回答:二氧化碳。 观察并描述现象。 比较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书写。 观察并描述现象。 白色、固体。 书写 瓶底有少量水 观察并描述现象。 理解 思考 思考:集气瓶可能破裂。 知道是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 学习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使学生知道由现象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 实行环保教育。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叙述水平。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叙述水平。 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 请学生写化学反应式 书写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Fe O2 Fe3O4 [演示实验5]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1.将点燃的蜡烛伸入装有氧气的干燥的描述实验现集气瓶中 象:集气瓶壁(剧烈燃烧,集气瓶中壁上出现无色液滴) 上有小水珠。 2.燃烧停止后在集气瓶中倒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石灰水振荡。 [问题讨论]由观察到的现象,可知蜡烛燃回答:生成水烧后生成什么物质? 和二氧化碳。 请学生写化学反应式 点燃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O2 CO2 H2O 结 论 [讲解]:能否对氧气的化学性质下一个定论。 (提示: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还是不活泼) [师生共同小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 [试一试](见相关链接:课堂练习一)(以抢答形式完成) [讨论]以上这些化学反应,有什么共同点? (抓住反应物中都有氧气) [讲解]在化学上,把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作氧化反应。 [设问]物质跟氧与物质跟氧气有什么不同? (引导、比较:氧是指一种元素,氧气是指一种具体的物质) [问题讨论]碳、硫、磷、铁与氧气的反应中还有哪些共同点? (抓住:反应物都是两种,生成物都是一种) [讲解]在化学上,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设问]蜡烛燃烧是化合反应吗?为什么? 思考、总结:比较活泼。 抢答 寻找共同点,发表观点。 知道氧化反应。 理解氧与氧气的区别 观察、归纳,回答。 理解化合反应 思考、回答: (不是,生成物不止一种。) 训练学生的归纳水平。 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 巩固所学知识 指导学生学习归纳。 氧 化 反 应 化 合 反 应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水平。 培养分析问题的水平。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