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5-2016学年重庆一中高一(下)期末物理试卷
2015-2016学年重庆一中高一(下)期末物理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45.0分)
1.在科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开普勒在整理第谷的观测数据之上,总结得到行星运动规律 B.库仑提出了电荷周围存在电场的观点
C.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物理学家法拉第测得的 D.伽利略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得万有引力常量G值 【答案】 A
【解析】
解:A、开普勒在整理第谷的观测数据之上,总结得到行星运动规律;故A正确; B、法拉第最早提出了电荷周围存在电场的观点;故B错误; C、元电荷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出的;故C错误;
D、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的引力常量G;故D错误; 故选:A.
根据物理学史和物理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本题考查物理学史,属于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注重积累.同时注意准确,不能张冠李戴.
2.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物理量之“比”来定义一个新物理量的方法.以下表达式中不属于比值定义得到的是?( ) A.a= B.v= C.φ= D.E= 【答案】 D
【解析】
解:A、加速度a等于速度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加速度公式a= 属于比值定义法.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速度的定义v= 是通过比值定义法得出的;故B不符合题,故B错误; C、电势通过电势能与电量的比值来定义,故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电场强度E= 是电场强度和电势差之间的关系,电场强度与电势差有关;故不是比值定义法;故符合题意,故D正确;
本题选择不属于比值定义法的;故选:D.
根据物理量的定义分析是否是比值定义法.注意电容、加速度、速度、电势和磁感应强度都是采用比值定义法.
比值定义法是常用的定义方法,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定义出来的新物理与原来两个物理量无关.
高中物理试卷第1页,共15页
3.一端固定的轻质弹簧处于原长,现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F1、F2拉弹簧的另一端至O点,如图所示,在此过程F1、F2分别做了3J、4J的功;换用另一个力F仍使弹簧重复上述过程,该过程F所做的功是( )
A.1J B.5J C.7J D.9J 【答案】 C
【解析】
解:F1、F2拉弹簧的作用效果与力F拉弹簧的作用效果相同,故力F拉弹簧做的功等于力F1、F2拉弹簧做功之和故为: W=3+4=7J 故选:C
功时标量,求和直接相加减即可,拉力F1、F2与拉力F的作用效果相同,故拉力F做的功等于拉力F1、F2做功之和 本题主要考查了功是标量,几个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可以等效为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做的功
4.在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有a,b两点,相距为d.已知a点的场强大小为E,方向与ab连线成60°角,b点的场强方向与ab连线成30°角.如图所示,则点电荷Q的电性和b点的场强大小为( )
A.正电、3E B.负电、3E C.正电、 D.负电、 【答案】 C
【解析】
解:将场强Ea、Eb反向延长,交点即为点电荷所在位置,如图所示,由于电场强度方向指向外,则知该点电荷带正电. 如图.根据几何知识分析解得,a点到Q
b点到Q点的距离rb= d,点的距离ra=d,
a、b两点到点电荷Q的距离之比ra:rb=1: .
由公式E=k ,得:a、b两点场强大小的比值E:Eb=3:1.得,Eb=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用作图法找出点电荷的位置,根据电场线的方向判断电荷的电性,由数学知识求出a、b两点到点电荷的距离之比,由公式E=k ,求解Ea:Eb,即可求出b点的场强大小. 本题考查对点电荷电场的掌握程度.在电场问题中,画电场线、等势线及其他图形,将抽象问题变得直观形象,注意体会这种方法的应用.
5.有A、B两小球,B的质量为A的两倍.现将它们以相同速率沿同一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图中①为A的运动轨迹,则B的运动轨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高中物理试卷第2页,共15页
【答案】 A
【解析】
解:两球初速度大小和方向均相同,同时因抛出后两物体均只受重力,故加速度相同,因此二者具有相同的运动状态,故B的运动轨迹也是①;选项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明确抛体运动的轨迹取决于物体的初速度和加速度,明确加速度均为重力加速度,即可分析小球B的运动轨迹.
本题考查对抛体运动的掌握,要注意明确质量不同的物体在空中加速度是相同的,而影响物体运动的关键因素在于加速度,与质量无关.
6.关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球同步卫星只能定点在赤道上空,相对地面静止不动
②地球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一定,但高度和线速度可选择,高度增加,线速度增大 ③地球同步卫星的线速度小于7.9km/s ④周期是24小时的卫星一定是同步卫星.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解:①、它若在除赤道所在平面外的任意点,假设实现了“同步”,那它的运动轨道所在平面与受到地球的引力就不在一个平面上,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同步卫星相对地面静止不动,故①正确.
②③、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 =m
(R+h)=m,其中R为地
球半径,h为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由于同步卫星的周期必须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所以T为一定值,根据上面等式得出: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h也为一定值.由于轨道半径一定,则线速度的大小也一定,但小于第一宇宙速度7.9km/s,故③正确,②错误. ④、周期是24小时的卫星,不一定在赤道的正上方,不一定是同步卫星,故④错误; 故选:A.
了解同步卫星的含义,即同步卫星的周期必须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它所受的合力提供向心力,也就是合力要指向轨道平面的中心. 通过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通过已知量确定未知量.
地球质量一定、自转速度一定,同步卫星要与地球的自转实现同步,就必须要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等,这就决定了它的轨道高度和线速度大小.
7.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系一小球,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小球以恒定速率在竖直平面内由点B运动到点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所受合力为0 B.绳子上张力T做负功
C.重力的功率P逐渐增大 D.水平拉力F逐渐减小 【答案】 D
【解析】
解:A、小球以恒定的速率在竖直平面内运动,由于合力提供向心力,则合力不为零,故A错误.
高中物理试卷第3页,共15页
B、绳子的拉链方向与速度方向始终垂直,则绳子张力不做功,故B错误.
C、重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越来越大,根据P=mgvcosα知,重力的功率P逐渐减小,故C错误. D、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在垂直绳子方向的合力为零,设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Fcosθ=mgsinθ,
解得:F=mgtanθ,θ逐渐减小,则水平力F逐渐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靠合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绳子张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张力的做功情况.根据重力与速度方向的夹角变化,判断重力的瞬时功率变化.根据垂直绳子方向合力为零,得出水平拉力F的变化.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功的正负判断以及功的求法,知道F是变力,在垂直绳子方向上合力为零,难度不大.
8.如图所示,空间有一水平匀强电场,在竖直平面内有初速度为v0的带电油滴,沿直线由A运动至最高点B的过程中,轨迹与电场线方向夹角为θ,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油滴带正电 B.油滴所受合力为0 C.油滴在最高点末速度vB=0 D.油滴在水平方向上运动位移为
【答案】
C
【解析】
解:A、粒子沿直线由A运动到B,粒子做直线运动,粒子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与水平方向的电场力作用,粒子所受合力不为零,则粒子所受合力方向在AB直线方向上,则粒子所受电场力水平向左,粒子所受电场力方向与场强方向相反,粒子带负电,故A、B错误;
C、粒子所受合力沿BA方向向下,粒子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粒子到达最高点时粒子速度为零,故C正确;
D、设粒子的位移大小为L,在竖直方向上,由动能定理得:-mgLsinθ=0- m(v0sinθ)
2,粒子的水平位移:x=Lcosθ
,解得:x=
,故D错误;
故选:C.
粒子做直线运动,粒子所受合力为零或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根据粒子的受力情况判断粒子的电性;
根据粒子运动性质判断粒子在最高点的速度;在竖直方向上应用动能定理求出粒子的位移,然后求出粒子的水平位移.
本题考查了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知道粒子做直线运动的条件是解题的前提与关键,对粒子正确受力分析、应用动能定理与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即可解题.
9.有两根光滑绝缘杆,它们可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绕O点无摩擦转动.两杆上各穿有质量为m,带电量分别为q1、q2的小球.两杆与水平面间夹角相等都为θ时,两小球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处于平衡状态时,它们到O点距离均为l.θ取何值时小球到O点的距离l最小?( ) A.37° B.45° C.60° D.
高中物理试卷第4页,共15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