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于ISM方法的大学生课堂效率低问题系统分析
义,其观点也被称为单维度理论。Pines等人根据临床经验以及对个案的研究,也形成了自己的倦怠量表(Burnout,Measure,BM),虽然BM是工作倦怠研究领域内少数几个使用较多的测量工具之一,但它的信效度却一直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倦怠理论模型
按照Shirom与Melamed提出的倦怠理论模型(Shirom一 MelamedBurnoutModel,S一MBM),倦怠被看作是一种个体的情感状态,表现为生理上、情绪上及认知上的精力被用尽的感觉。Pines把倦怠看作一种单维的衰竭状态,而Shirom又将这种衰竭具体化到“精力资源”方面。他们理论的基础是来源于Hobf。n所提出应激资源守恒
(ConservationofResourees,COR)理论。Hobfoll指出,人们拥有一些有价值的资源,这些资源是人们希望得到保护和保存的。这些资源可以是客观资源,如汽车、住房;可以是条件资源,如朋友、婚姻、权力;也可以是个人性格,如自我效能和自尊;还可以是能源,如时间、金钱与知识。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总是试图保存已有的资源并渴望获得更多的资源;当资源受到威胁或不足以应付需求、资源失去或个体感到失去,以及进行了投入却没有收获时,就会出现心理应激。从COR理论出发,Shirom等人得出了一个重要的推论。他们认为,应激并不是作为一种个别现象产生,而是表现为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那些缺少有力资源储备的人就有可能经历反复的资源失去,造成恶
性循环。当个体长时期经历不断循环的资源失去时,倦怠的状态就可能产生。Shirom等人进一步指出,与倦怠有关的只是人的精力资源,其中又包含了生理的、情绪的及认知的精力。因此,结合他们的研究背景,Shirom等人就以此三方面的精力为主要内容来对工作倦怠进行说明,工作倦怠即表现为身体上的疲惫、情绪上的衰竭与认知上的厌倦相结合的一种状态。Shirom等人所提出的观点,以应激理论为依据,可以说更多地是在寻求工作倦怠理论上的突破。虽然 Maslach的三维度评价标准应用很广,但毕竟来源于实证,潜在的理论依据不强。Shirom就曾提出,在所谓的工作倦怠的三个维度中,只有耗竭维度是必要的,其它的两个方面是附带的:疏离是个体对耗竭的一种应付方式;而无效能感则是情绪衰竭产生的后果。所以,在COR理论启发下,Shirom等人提出的工作倦怠的理论将工作倦怠与之前的应激评价、之后的应付行为与后果等因素区分开来,这样做就使工作倦怠的概念进一步独立,减小与其它变量的重叠,也使理论更加清晰。
1.3现状分析
在近几年有关大学生学习现状的研究中主要发现了大学生学习的几个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引起并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和态度,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直至完成的内
在动力。通常,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是静止不变的,它随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对大学、大学生的各种影响,会使得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表现出时代性,甚至更具有复杂性。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特点: 1. 学习动机复杂多元化,即学习活动常受多种动机支配,且不稳定。; 2. 学习动机多为近景性、直接性动机。; 3. 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多指向功利性和实惠性。; 4. 当前大学生从其学习行为的表现上,反映出其成就动机的内部强度并不高,其主要表现为学习不很努力、不很自觉,尽管过去那种“60分万岁”不是很盛行了,但还是有相当多的人对学习抱着过得去的态度。 (2)学习倦怠
台湾的一些学者,如张治遥等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情况及影响因素作了研究和探讨,在这里,值得指出的是,第一,台湾学者的研究中普遍显示,性别因素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没有明显影响。第二,工科学生的人际疏离方面的倦怠程度显著较高,其他各类学科学生之间的学习倦怠程度没有明显差异。第三,外控组大学生在学习倦怠总分及各因素间的倦怠程度上均显著高于内控组大学生,内外控信念、社会支持人数、及社会支持满意程度为有效预测大学生在学习倦怠的变量,其中尤以内外控信念的预测力最高。第四,研究认为个体的学习倦怠越高其自我效能感
反而越低,反之亦然。第五、情绪是否稳定给大学生带来学习倦怠方面的显著差异,情绪稳定程度低的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比情绪稳定程度高的大学生更为强烈、明显。目前,国内的一些学者如连榕、杨丽娴等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集中在状况分析以及与专业承诺这一影响因素的关系上,并初步探索了从定量角度来研究这一问题。其研究成果主要有:第一,国内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的表现分为三个方面: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第二,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不容乐观,其中行为不当得分最高,其次为情绪低落和成就感低。第三,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的成就感低。第四,大学一年级学生比二、三年级的学生表现出更少的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其他三个年级的学生比大四的学生表现出更明显的低成就感;第五,在专业上,文科和理科学生在学习倦怠总分、情绪低落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工科学生;文科与学术科学生在行为不当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医科和工科;理科学生比医科和工科学生的成就感更低。第六,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专业承诺成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同时,专业承诺中感情承诺这一因子是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有效的预测因素,另外,理想承诺等都对学习倦怠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另外,山东师范大学的孙爱玲也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及影响因素作了一定的探讨。是在对Maslaeh的 MBI(MaSlaehBurnoutInventoy)问卷进行编译,检验了信度效度的基础上,大学生进行学习倦怠状况的测量,结果发现:第一,大学生学习中确实存在情绪低落、策略不当、成就感低等倦怠现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