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
来的。
2、全诗中,哪些句子写的是作者看到的实景呢?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读一读,再回答)。
前两行是作者看到的。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写表现了整棵柳树的颜色、形状及树上的柳条之多,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
3、诗的后两行写的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抽人读完后回答)
写的是作者的想象。这样写使我们感受到柳树的美和它生命力强的样子,同时诗人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了对春天的赞美,表达出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4、有感情的朗读全诗(注意把握节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活动3【活动】迁移运用,培养能力
《咏柳》这首诗描写了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描写春天的一处景物(如校园、果园、油菜田等),表达自己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
活动4【作业】小结本文的学习,布置作业。 1、背诵《咏柳》
2、发挥想象,把诗中的景物画下来。
3、板书设计
咏柳
碧玉 妆 高 谁裁出?
丝绦 垂 万 二月春似剪刀!
《古诗二首》B
《村居》
一、猜谜激趣,导入揭题。
1.猜谜语:“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面: 一只蝴蝶轻轻飘,顺着风儿上九霄。一心向着云外飘,可惜绳子拴住腰。” (风筝)
2. “对,就是风筝。古时候人们把风筝称为‘纸鸢’、‘纸鸦’,也有人把它称为‘纸鹞’或‘风鹞’。放纸鸢一定是小朋友们都喜欢的吧!”
3. 揭题。
(1)出示课文插图。
“瞧,图上的小伙伴正玩得带劲呢!诗人高鼎把他们写进了一首诗中,大家想读读吗?”
(2)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平舌音“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这首古诗《村居》。请大家齐读诗题。
二、初读感知。
过度:“这是诗人高鼎在农村居住时写下的一首赞美春天美景的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1. 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宇音。
2. 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指名读,齐读。
三、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 学习“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①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
②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当时你是怎样做的?你的心情怎样?)
③大家看诗中是怎样写的?
④理解诗意:齐读,你读懂了什么?
2. 朗读“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①指名读。
②点评。读出孩子们放风筝时高兴的心情。(板书:人乐)
③男女生赛读。
④全班齐读。
过渡:孩子们有一个好心情跟他们周围的景物是分不开的。
3.学习“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①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春天的景色以及自己的感受。) (板书:景美)
②诗中哪一句是描写景的?(引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③理解诗意:自由读,说说诗句中写了哪几种景物,并想象描绘出景色来。
4.朗读“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指名读——点评(读出美感)——分组赛读——齐读
5.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小伙伴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情境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四、读诗想画,指导背诵。
1.师配乐朗诵,小朋友闭上眼睛听,再说说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
2.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五、拓展。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