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仿写与创新 论文初稿
伊 犁 师 范 学 院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仿写与创新
作者:马玉洁
所在院系: 人文学院 指导教师: 王鹏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班 级: 10—1班 研究方向: 语文教学论
摘 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堂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模仿是创新的基础,有模仿才有创新,有创新才有发展。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以范文为例,实行读写结合,指导从仿写学习写作文,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正确认识和处理模仿与创新的关系,才能真正达到让学生\有创意\地表达的作文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摆正作文教学的心态,走出将\模仿\与\抄袭\混为一谈的误区,让学生通过\模仿\学会\创新\。
关键词:仿写;作文教学;创新
人从咿呀学语开始,就处在不断模仿的中。我们模仿自然界中的鸟发明了飞机;模仿水中的游鱼发明了潜艇和轮船;模仿黑夜里的蝙蝠发明了雷达。正如吕叔湘先生说的:“一个人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
那么什么叫“模仿”呢?“模仿”就是学模仿样,词典上解释为“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人类从开始有意识起,就对自己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模仿,可以这样说,它是人的一种本能。那么“创新”又是什么呢?创新就是创造,它指作为主体的人综合各方面的信
息,形成一定目标,进而控制和调节作为研究对象的客体,产生出从未有过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活动过程。模仿是创新的基础,有模仿才有创新,有创新才有发展。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以范文为例,实行读写结合,指导从仿写学习写作文,无疑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正确认识和处理模仿与创新的关系,才能真正达到让学生\有创意\地表达的作文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摆正作文教学的心态,走出将\模仿\与\抄袭\混为一谈的误区,让学生通过\模仿\学会\创新\。
一,仿写
仿写就是对文章的立意构思、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和表现手法进行模拟训练。要多仿形式少仿内容,力求仿中有创,创中有新。学生可仿课文,因为课文都是佳作,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也可仿课外文章。如读过童话,让学生仿写,这是一种从仿到创的过程。再让学生自选素材另写童话,这则是深层次的创新。 仿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摹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此话告诉我们仿写是写作入门的必经之路。仿写应以古今中外的优秀篇章,或者优秀的考场作文为范例,这些文章,无论思想内容,还是章法技巧,都堪称典范,摹拟这些范文,可以对学生有一种直观的现身说法的效果。久而久之,学生就可以从范文中找到学习的拐杖,使他们构思时不再感到抽象,其思路就会越来越开阔,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会随之迸发
出来。
“有文采”是高考作文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何谓“有文采”?有的说,文采是漂亮的词句,华丽的行文;有的说,文采是一种韵味,一种气度;有的说,文采是思想和语言的完美融合,是作者心声激荡读者心弦的旋律。词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语言是思想的外衣,是情感的依托和凭借。自然,一篇有文采的文章决不只是华美的语言,但一篇有文采的文章,首先打动人的却是语言。要么清丽温婉,要么灵动飞扬,要么含蓄蕴藉,要么热情奔放??优美的语言是文章引人注目的最初的亮点,是学生的语文功底的最好的诠释。过好了语言关 ,文章也就成功了一大半。可是,学生作文时,往往语言贫乏,陈旧,辞不达意,重复罗嗦,滥语套话比比皆是,遣词造句生硬呆板。如何使学生的语言由贫乏变得丰富,由低俗走向高雅,由混乱趋于规正?仿写,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一)仿写的作用 1、整理写作思路
作文教学中一篇文章的孕育到完成都必须有一个完整的过程,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写作思路。没有阅读的写作,就是“缘木求鱼”,就是没有鲜活,没有针对性,没有写作的“泉眼”。只有在阅读中,才找到写作的源泉,才有写作的活水滚滚而来,才有积极而准确的构思。这也是构思来源的一种途径。 2、 积累写作素材 (1)词语积累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