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鲁国土资字[2011]43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审工作的通知 - 图文
如:有相应勘查资格的地勘单位按现行规范和规定编制的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矿石加工利用实验报告、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及备案证明、划定矿区范围批复、设计委托书等资料文件。对正在生产或恢复开采的矿山,资源整合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如采场开采现状平面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与预测
(一)该矿产在本地区及周边需求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本地区及周边地区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二)产品价格分析
1、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一)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二)该设计矿山的资源概况 1、矿区地质、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3、矿山资源储量情况。 4、对资源储量报告的评述。 四、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一)开采方案
1、开采范围、设计可利用资源储量和采出资源储量的确定 ①开采范围确定
限定在国土资源部门批准划定的矿区范围内,确定设计的开采范围(包括平面范围和开采深度范围)。确定设计开采范围时,应根据地面地形、建(构)筑物情况等,核对经国土资源部门批准划定的矿区范围是否需要调整,如果需要调整,应提出调整的建议和说明需要调整的理由。
②设计开采境界内圈定资源储量和采出资源储量的确定 根据矿产资源储量报告提交并经县、市国土资源储量管理部门认可或评审备案的地质资源储量,按国土资源部门划定或批准的矿区范围,核查矿区范围内保有的资源储量。在矿区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基础上,按确定的开拓方案和边坡要素圈定露天开采境界后,计算设计圈定资源储量、剥离量、平均剥采比。在设计圈定资源储量的基础上,按设计确定的开采回采率,计算实际可采出的资源储量。
2、建设规模、产品方案 (1)建设规模
根据露天采场可布置的工作面个数及工作线长度,论述本矿山可能达到的建设规模(万m3/a)。在经过生产能力验证可能达到的最大生产规模范围内,根据市场需求等确定合理的生产规模。
确定的生产规模要大于、等于政府主管部门规定的最低生产规模。 (2)产品方案
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或矿山建设条件,确定设计产品方案。
3、矿床开采方式
根据矿体赋存情况及开采技术条件等因素,对矿床的开采方式进行分析研究。
4、开拓、运输方案及厂址选择
(1)根据矿区地形条件和矿床赋存条件,同时考虑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利影响因素以及环保要求,提出开拓方式的技术方案比较,最终确定开拓方案和开拓系统。
包括:确定露天顶部及底部标高、采场分层(或台段)高度及划分;确定露天公路开拓运输线路布置形式及其相关技术参数,或其它开拓方式开拓系统的布设形式及其相关技术参数等。
(2)根据地表地形条件、外部运输道路条件以及采场总出入沟位置、生产工艺流程、内、外部运输道路联系等确定工业场地和设施布局。
(二)防治水方案
简要描述矿山水文地质条件、水量等情况,根据确定的露天开拓系统、开采深度、涌水量、基建和生产水平安排等情况、确定排水方案及防水措施,凹陷露天矿要选择水泵型号、数量、排水管道等。
五、露天开采
1、露天开采境界:阐明圈定露天开采境界的原则、方法及所采用的剥采比。
2、确定露天采场构成要素及其技术参数。
3、圈定露天开采境界和爆破安全警戒范围,并应分析开采境界内是否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必要时进行不同境界方案比较,确定最优境
界。
4、确定矿山工作制度、验证生产能力。
5、采剥工作:确定采剥工作主要工艺过程及采剥工作面主要结构参数,计算年采剥总量及生产剥采比。
6、确定采用的爆破方案。
7、主要设备选型:选择采、剥、运主要生产设备。 8、确定首采地段,估算基建工程量及基建时间。
9、计算废石总量,提出废石综合利用(处理)方案及废石场选址。 六、破碎加工 (一)破碎加工
初步选择主要破碎、加工设备型号及确定破碎、加工工艺流程,确定产品堆存方案。
(二)供配电
根据矿山破碎、加工系统用电设施、设备以及供电负荷等级确定供电电源、电压、供电负荷以及供电系统。
七、环境保护
(一)矿山地质环境报告
1、对采矿引起的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应做出初步评价,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监测预防措施。
2、对采矿引起的区域地质条件做出影响评价。 3、露天开采边坡稳定性评价。
4、矿山闭坑时对造成的地质灾害提出处理措施。
(二)矿山环境影响报告书(分析环境影响因素、制定环境保护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