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鲁国土资字[2011]43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审工作的通知 - 图文
确定的生产规模要大于、等于政府主管部门对不同矿种规定的最低生产规模。 (2)产品方案
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或矿山建设条件,确定设计产品方案,并简要论述产品方案选择的理由。 3、矿床开采方式
根据矿体赋存情况及开采技术条件等因素,在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确定露天或地下开采方式。对于采用露天开采或地下开采优势不明显的矿床,应进行开采方式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佳方案。当采用露天和地下联合开采时,应确定二者的合理深度界线,阐明其开采位置在空间上的互相关系。
4、开拓、运输方案及厂址选择
(1)根据矿区地形条件和矿床赋存条件,同时考虑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利影响因素以及环保要求,提出开拓方式的技术方案比较,最终确定开拓方案和开拓系统,包括:确定井筒位置、井口标高、进出车方位角、井筒断面、井筒深度以及支护形式和支护措施;确定开采中段高度及其中段划分;确定井筒的使用功能(如主井、副井、风井的提升分工、进、出风等)及安全出口;井筒压矿时,应进行经济论证并提出保护资源和井筒安全的措施。
(2)根据设计生产规模、运输距离等条件确定井下运输方式。 (3)根据地表地形条件、外部运输道路条件以及井口位置、生产工艺配置、内、外部运输道路联系等确定工业场地和设施布局。厂址选择应提出方案比较,进行技术和经济论证后,推荐合理的厂址方案。
(二)、主要生产系统及设施配置 1、提升方案及设施配置
确定提升方式,选择提升设备以及与提升相关的辅助设施。提升能力应满足设计生产能力的需要。
2、排水方案及设施配置
根据开拓系统、开采深度、涌水量、基建和生产水平安排等情况,确定排水方案,选择水泵型号、数量、排水管道以及水仓容积等。
3、通风方案及设施配置
根据开采方式、开拓系统以及所需风量等确定通风方案、设备选型及相关的配套辅助设施。
4、压气设施
确定空压机站的位置、确定生产用气量、选择压气设备和压气管道。
5、供配电及通讯设施
根据矿山用电设施、设备以及供电负荷等级确定供电电源、电压、供电负荷以及供电系统。对于地下开采的矿山需要设置一级供电负荷时,必须采用双电源供电。简述供电安全措施;简述矿山通讯设施及配置。
(三)防治水方案
排水方案是防治水方案中的措施之一,当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有径流大量渗漏时,需采取地下和地表的防治水措施,以确保安全生产,应进行全面防治水方案的综合比较,并提出与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相适应的防治水措施。
五、矿床开采 (一)露天开采
1、露天开采境界:阐明圈定露天开采境界的原则、方法及所采用的经济合理剥采比。
2、确定露天开拓方式、采场构成要素及其技术参数。 3、圈定露天开采境界和爆破安全警戒范围,并应分析开采境界内是否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必要时进行不同境界方案比较,确定最优境界。
4、确定矿山工作制度、验证生产能力。 5、确定爆破方案
6、采剥工作:确定采剥工作主要工艺过程及采剥工作面主要结构参数,计算年采剥总量及生产剥采比。
7、主要设备选型:选择采、剥、运主要生产设备。
8、计算废石总量,提出废石综合利用(处理)方案及废石场选址。 (二)地下开采
1、确定矿区开采总顺序并阐明首采地段选择的原则和依据。 2、验证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和论证推荐的生产能力可靠性。 3、利用远景储量扩大生产能力或延长矿山生产年限的可能性。 4.开采移动范围的确定
根据矿山工程地质条件和开采范围、采空区处理措施等合理选取岩石移动角参数,并在有关图纸上圈定地表移动范围。
5.采矿方法及其选择
(1)简述开采技术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对采矿方法选择的影响。
(2)采矿方法的选择和比较,论证推荐采矿方法与开采技术条件的适应性和对资源充分利用的合理性。
6、确定矿块(房)结构及参数、叙述采矿工艺及采矿设备、计算矿块(矿房或采场)的矿石回采率和矿山综合回采率;合理选择贫化率指标参数。
7、采空区处理
根据矿山工程地质条件、采矿方法以及生产安全要求等,提出采空区处理措施。采取充填的矿山,应简述充填工艺及设施,充填材料及来源、充填量。
(三)井下爆破器材设施
根据生产规模及爆破器材用量和开拓系统,按照有关规范、规定,确定井下爆破器材设施设置,对不便于设爆破器材库的矿山应提出其它供应方式。
(四)确定基建工程量及基建时间。 六、选矿及尾矿设施 (一)选矿方案
1、选矿实验研究及评价。
对选矿实验研究主要成果做出技术经济评价,指出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意见;具备选矿实验条件的大、中型矿山,应进行工业或半工业选矿实验,应有加工实验评价结论。
2、根据选矿试验研究结果及评价资料提出推荐的选矿方案。 3.确定选矿回收率、产出精矿品位,计算年产精矿量及其它有关技术经济指标。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