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试题]全国大联考200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
全国大联考
200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
编审:江西金太阳教育研究所化学研究室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 请将第Ⅰ卷答案填在第Ⅱ卷前的答题卡上,第Ⅱ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题。 4.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第五章到第七章、第二册第一章。
5.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Cl 35.5 Fe 56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含等物质的量的FeSO4和Fe2(SO4)3。的溶液混合,再滴人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5.5 nm~36 nm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B.所得的分散系中的分散质为Fe2O3,
C.给分散系通电时阳极周围黑色加深 D.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2.下列晶体中硬度最小的是
A.二氧化硅 B.碳酸钙 C.金属钠 D.冰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u、Fe等表示金属晶体的化学式,不可能是分子式 B.晶体中不一定含有阴离子,但一定含有阳离子 C.表示分子晶体的化学式如C02、P等都是分子式
D.原子晶体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4.下列物质的制备符合工业生产实际的是 A.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制漂白粉
B.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烧碱、氢气和氯气 2006届高三一联·化学卷 第l页(共6页)·[3+X]
C.将氢气和氯气混合后点燃,用水吸收产物制备盐酸
D.直接用水吸收三氧化硫制备硫酸
5.已知可充电电池在充电时作电解池,放电时作原电池。镍氢可 充电电池上有两极(如右图所示),一极旁标有“+”,另一极旁标 有“-”。下列关于标有“-”的一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充电时作阳极,放电时作正极 B.充电时作阳极,放电时作负极
C.充电时作阴极,放电时作负极 D.充电时作阴极,放电时作正极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些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也能自发进行
B.H20比H2S的热稳定性好是因为前者可以形成氢键
C.离子方程式H++OH一=H2O表示所有强酸和强碱的中和反应
D.在空气中易变质的物质都是因为和氧气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7.某溶液既能溶解SiO2,又能完全溶解乙酸乙酯,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1
A.K+、Na+、HCO3-、Cl— B.Ag+、NH4+、SO42-、Br— C.Mg、H、N03、SO4 D.K、Na、AIO2、CO3 8.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除去苯中溶有的少量苯酚:加入适量浓溴水反应后过滤 B.除去AP+溶液中的少量M矿+:加入足量氨水反应后过滤
C.除去FeCI,酸性溶液中的少量Fe2+:加人适量双氧水反应后放置 D.除去NaHC03固体中的少量Na2C03:置于坩埚中加热
9.1 g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热量120.9 kJ,则
A.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0(g);ΔH=+483.6 kJ·mol一1 B.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叫
C.1 mol H20(1)的能量大于1 mol H20(g)的能量
D.2 mol H2和1 mol 02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H2 0(g)的能量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Si02晶体中,1个Si原子和2个0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 B.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发生的反应类型相同 C.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阴极
D.胶体粒子直径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也不能透过滤纸
11.某固体化合物A不导电,但熔化或溶于水中能完全电离。下列关于A的说法中,正 确的是
A.A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B.A与金刚石的晶体类型相同
C.A中不可能有共价键 D.A溶于水中时一定破坏了A中的离子键 12.已知Fe的氧化性与Ag+不相上下。在含有Cu(NO3)2、Fe(NO3)3和AgN03的溶 液中加人少量铁粉,首先被置换的是 2006届高三一联·化学卷 第2页(共6页)·[3+X]
A.Cu B.Ag C.Fe D.Fe和Ag
13.用石墨作电极电解CuCI2溶液,为了测定通电2min后,溶液中被消耗的CuCI2的物质的量,设计下列实验方案(假设所有的实验操作都是规范正确的),其中最为合理的是 A.测定通电2 min前后的阴极质量差 B.测定通电2 min前后的阳极质量差
C.测定通电2 min前后的溶液质量差
D.先用足量NaOH溶液吸收通电2 min内生成的C12气体后,再测定吸收前后的 NaOH溶液的质量差
14.下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的局部示意图,其中燃料电池采用KOH为电解液。下
3+
2+
+
-
2-
+
+
-
2一
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循环使用 B.燃料电池系统产生的能量实际上来自于太阳 C.水电解系统中的阳极反应为:02+2H2O+4e一40H— D.燃料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反应为:H2一2e—+20H-=2H2O
2
-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第Ⅱ卷 ( 非选择题 共58 分)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5.(6分)下列实验设计或操作合理的是
A.液态溴乙烷中加人稀NaOH溶液共煮几分钟,然后加人足量稀HN03,再加 人AgNO3溶液检验Br一的生成
B.检验甲酸中是否混有甲醛,可向样品中加人足量NaOH以中和HCOOH,再 做银镜反应实验
C.进行中和热测定实验时,需要测出反应前盐酸和NaOH溶液的温度及反应后 溶液的最高温度
D.检验红砖中的氧化铁成分时,向红砖粉末中加入盐酸,放置至充分沉淀后,取 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2滴~3滴即可 2006届高三一联·化学卷 第3页(共6页)·[3+X]
E.制备硫酸亚铁晶体时,向废铁屑中加人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然后加 热蒸发滤液即可得硫酸亚铁晶体
F.在250 mL烧杯中,加入216 mL水和24 g NaOH固体,配制10%的NaOH溶液
16.(12分)若从H2 S04、Na2 CO3、Na2 SO4、NaCI、NaNO3、Cu(N03)2、HN03七种稀溶液中取
出其中的两种,进行混合及有关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表。试根据各步实验及
现象先进行分步推断,在推断所取的两种溶液的可能组合。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推断(或结论) (1) 将取出的两种溶液混合 混合溶液无色、澄清 混合液中肯定不含:Cu(N03)2 无明显现象 (2) 用pH试纸测定混合溶液测定结果: pH=2 的pH (3) 向混合溶液中滴入足量Ba(NO3)2溶液 (4) 向上述过滤所得的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 混合溶液的可能组 ① 合(写出溶质的化学 ② 式,有几组写几组) ③ ④ 无明显现象 有白色沉淀出现 混合溶液肯定不是下列组合: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17.近年来,我国储氢纳米碳管研究获重大进展。用电弧法合成的碳纳米管,常伴有大量
物质——碳纳米颗粒,这种颗粒可用氧化气化法提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口C+口K2Cr207+口H2SO4(稀)=口C02十口K2SO4+ 口Cr2(S04)3+口 (1)完成并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2)此反应的氧化剂是 ,氧化产物是
(3)上述反应中若产生11g气体物质,则转移电子的数目约为
18.(8分)1998年两位希腊化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在常压下把氢气和
2006届高三一联·化学卷 第4页(共6页)·[3+X]
用氮气稀释的氮气分别通人一个加热到570℃的电解池(图甲)中,氢和氮在电极上合成了氨,且转化率达到了78%。用来合成氨的电解质在电解池里起传导H的作用(见图甲),它是一种固体复合氧化物(缩写为SCY),具有钙钛矿晶体构型(最小重复单元
见图乙),电解池的两个电极则是吸附在SCY内外表面上的金属钯多晶薄膜。
● Ti o O ▲ Ca
图甲 图乙
(1)写出上述电解池阴、阳两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阳极
阴极
(2)钙钛矿晶体中,每个钛原子周围与它最近且等距离的钛原子共有 个 氧、钙、钛(Ti)的原子个数比是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 7分)
19.(8分)已知在不同条件下有如下转化关系:A+B →C+D A、B、C、D分别代表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粒子)。
请根据下列要求填空(有多种情况的,只写其中的一种情况):
(1)若A、B、D是化合物,C是气态单质.则化学方程式为 (2)若A是金属单质,C是固态非金属单质,B、D为化合物,则化学方程式为 (3)若A、B、C、D均为10电子粒子,则离子方程式为 。 (4)若A、B是易溶物质,C、D是难溶物质,则A、B的化学式分别为 。 20.(9分)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甲可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得到,乙为金属单 质,它在G的浓溶液中发生钝化,F的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有的反应可能在水溶液 中进行,有的反应的生成物未全部给出,反应条件也未注明)。 ·
(1)若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A、G的浓溶液并使它们接近时,有大量白烟生成;甲为 一种淡黄色固体,D、F的溶液均呈碱性。则:
①1.7 g A与02反应生成气态的B和C时放出22.67 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
4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