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试卷]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期末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3)

[经典试卷]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期末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3)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2 18:25:01

【经典试卷】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期末综合检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隋文帝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君主,下列哪一项措施不属于隋文帝所为( ) ...A.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C.励精图治,注重节俭

B.灭掉陈,南北重归统一 D.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半两钱

2.在电视剧《唐太宗秘史》中可能出现的事件有( ) ①魏征直言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玄奘西游 ④任李林甫为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士科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有( )

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 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 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A.①② A.玄奘西行 C.唐蕃和亲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民族交流、交往和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反映这一主流的是( )

B.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 D.郑成功收复台湾

5.据《大唐西域记》记载:“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凌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亲自经历过如此险恶状况的历史人物是( )

A.玄奘

B.鉴真 C.刘邦 D.李时珍

6.在宗法观念盛行的社会,姓氏是有贵贱之分的,《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序是“赵钱孙李……”。将“赵”姓排在第一,由此可推断《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7.“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般(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与此盟约无关的是( ) ..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C.以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表述,正确的是( )

8.在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历史事件的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③都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中国历代王朝都以农为本,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列关于农业方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B.隋唐时期流行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C.水稻在宋朝时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D.宋朝时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10.“政府铸造的铜钱超过前朝十倍,但仍不敷应用。在缺铜的情形下,民间开始发行纸币。”这一现象最早应出现在( ) A.西汉 C.北宋

B.唐朝 D.南宋

11.国家统一,民族和谐,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以下几组名词中,正确反映元朝社会发展状况的是 ( ) A.澶渊之盟 宣政院 行省制度 B.澎湖巡检司 宣政院 行省制度 C.达赖 伊犁将军 驻藏大臣 D.大都 中书省 伊犁将军

12.有西方学者曾说:“直至18世纪中叶,在中国刊印的书籍比在世界上其余地方所印刷的总数还要多。”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北宋哪一技术的发明和普及( ) A.造纸术 C.活字印刷术 了( )

B.火药 D.指南针

13.右图为我国古代群众在“瓦舍”中听书的场景,“瓦舍”取“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

A.隋唐科举制的发展

[来源学科网]

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宋代市民文化丰富 D.明清工商业繁荣

14.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搜集了一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统治者的画像,请你按时间顺序为其排列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

C.②①④③

15.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见右图)的设计,一方面闪烁着当代建筑科技新的光辉,另一方面也传承着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厚内涵。下列关于中国传统工程建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秦朝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B.我们今天见到的长城大都是清朝修建的 C.隋朝大运河开凿于隋文帝时

D.故宫修建于明朝,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16.从元朝开始,历代中央政府为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都重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元朝和清朝管辖西藏地方事务的机构或官员分别是( )

A.宣政院、伊犁将军 B.澎湖巡检司、乌里雅苏台将军

C.宣政院、驻藏大臣 D.澎湖巡检司、驻藏大臣

17.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18.元、明、清三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 )

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②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③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 ④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在某学校的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出示了中国古代几个历史阶段和概括历史阶段特征的词组。下列词组中,概括了康雍乾时期历史发展特征的是( ) A.“繁荣开放的社会” B.“经济重心南移”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盛世潜伏危机”

20.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大事表,这组大事集中说明了这一时期( )

A.经济重心南移 B.盛世局面下危机四伏 C.抗击外国侵略成绩卓著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8分,第23题18分,第24题12分,共6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唐朝时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最重要,武则天时又推行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宋朝时考试内容重经义,大幅扩大进士录取名额。明清时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被称为“八股文”。

材料二 由于文官制度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的驱使,以及中国科举考试的示范,西方国家在19世纪前后纷纷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该考试制度吸取了科举制的合理内核,而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经典内容。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1)根据材料一,简要梳理中国科举制的主要发展历程。(4分)

朝代 ① 唐朝 宋朝 明朝 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Z,X,X,K]

发展概况 设置进士科 进士、明经最重要;② 、武举出现 重③ ;扩大进士录取名额 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文体是④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吸取了中国科举制的哪些“合理内核”。(2分)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客观评价中国的科举制?(6分)

22.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探究一 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秦朝、元朝在地方上各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分)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经典试卷】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期末综合检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隋文帝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君主,下列哪一项措施不属于隋文帝所为( ) ...A.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C.励精图治,注重节俭 B.灭掉陈,南北重归统一 D.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半两钱 2.在电视剧《唐太宗秘史》中可能出现的事件有( ) ①魏征直言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玄奘西游 ④任李林甫为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士科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