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粤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 - 图文
1、游戏----活动3:猜材料。 2、运用各种感官,通过触、摸、听等方法进一步了解材料的特点。 3、小组开展游戏,并描述物体的特征。 四、知识延伸,实际应用。 1、实际生活中,不同种材料制成同种物品有哪能些应用? 2、学生讨论、汇报。 五、总结全文、深化理解(略) 本堂课教学我利用多媒体技术(课件)再现生活中的事物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活动和交流机会。在讨论、游戏等活动中让学生对物体特征有具体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题 物体的分类 课时安排 1 教 学 反 思 1、科学知识目标:能按材料种类对物体进行分类;知道在生活和生产中需要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2、能力目标:了解分类的基本方法;学会按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学习活动;意识到材料可回收利用。 学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和好动性较强,对科学探究性兴趣浓厚,但学生小组合情作探究才初步形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收与放的尺度,恰到好处地分让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小组学习。 析 重 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学会按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点 难 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学会按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点 教 材 分 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探究活动的问题。 1、课件展示一间摆放整齐有序、舒适的房间。
(1)师:看了以后,你想说些什么? (两三名学生谈观后感)
(2)波波的房间又会是怎样的呢?(课件展示波波凌乱的房间)(3)你看到了什么?你喜欢他的房间吗?(指名谈感受) (4)你能给波波出个主意吗?(小组讨论)
(5)看到大家讨论得这么热烈,老师很高兴。谁来告诉老师,你想的办法?(指名回答)
2、小结:真棒!你们帮了波波一个大忙,像这样把同一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物体的分类)
(评价:通过比较整齐与凌乱的房间,使学生很直观地知道收拾房间的重要性。教 学 过 程
为学生创设“帮助波波整理收拾房间的物品”的任务,既能引出探究活动的问题,又渗透了乐于助人的思品教育。) 二、学习分类。
(1)活动探究1——给书包里的物品分类。 1、小组长把大书包放上桌面。
2、明确活动要求:选一个同学负责记录,其他同学负责分类。小组合作,按照材料的不同把书包里的物品分类。 3、合作“分书包”。
4、派代表汇报。(投影学生的书本表格若干) 5、观察一下,哪种材料制成的物品比较多?
6、小结:在平时的生活中,除了按照材料的不同来分类,还有很多的方法,比如:按照颜色、大小、形状、新旧、用途等等的方法来分!(现在,请把桌面的物品轻轻地放回书包里面。)
(评价:通过活动切入学习,树立“用教材教”的思想。科学学习提倡把动手操作的研究时间留给学生,而不能是通过教师反复讲、学生认真听的方式获取知识,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他们的技能、能力、态度、情感得以发展与提高。教师在旁适当组织、引导,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行获得新知。)
(2)活动探究2——给小组的玩具分类。 1、谁愿意把自己带来的玩具给大家做个介绍?
2、每个小组都带来了很多有趣的玩具,请同学们商量一下,可以怎样分一分你们小组的玩具?(教师巡视,着重指导学生商量好分类的标准)。 3、合作“分玩具”。
4、哪个小组想给大家说一说,你们是按照什么来分类的,怎样分?还有别的分法吗? 5、评一评。
A、你认为哪个小组的分类方法比较好?(指名回答)
B、哪个同学的发言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指名回答,用你喜欢的方式表扬他。) 6、小结分类方法。(板书)(现在看哪个小组能最快把玩具放好。) (评价:通过活动切入学习,树立“用教材教”的思想,借助玩具来研究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学生见到心爱的玩具有一种亲近感,愿易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把上一环节的学具摆放好,有助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三、 拓展延伸——废品的分类回收。
1、谈话: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也利用了分类? (播放商店、书店、图书馆等实景影片。)
2、(课件展示一幅照片)你们知道这里哪些物品是可以回收,循环再用的吗?(小组观察、讨论)
3、小组合作,填写探究活动记录卡。
4、汇报交流,幻灯展示若干探究活动记录卡。
5、小结:大家分得很准确!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回收利用的物品主要集中在——金属、玻璃、纸和塑料这四类材料。
(评价:通过活动,一是让学生知道分类方法广泛地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强化了教学目标。二是使学生意识到材料可回收利用,提醒他们平时注意回收,渗透环保意识。可谓是“一箭双雕”。) 四、师生共同总结。
1、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和你的小伙伴说说!
2、师:这节课同学们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学了按照不同的方法,把物品分类。老师相信,交上了分类这个好朋友,不但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而且还能保护环境!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美化我们的家园! (评价: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把知识反馈的时间真正留给学生。) 五、布置课后实践。 1、回家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 2、登陆“小学科学网”,和家人共同设计一个“物品回收利用”的活动方案 (评价:“课前——课中——课后”,整个教学设计都贯穿、渗透“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观念,注重科学探究。) 板书设计: 物体的分类 按照材料的不同:金属、玻璃、纸、陶瓷、塑料、棉绒等 其它的分类方法:颜色、大小、形状、新旧、用途等 1. 整节课通过设计一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教 2. 在分类过程中,各小组的学生都把自己带来的物体先集中再分类,他们合学 作定标准,合作分类,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他们按大小、形状、颜反 色的不同标准给物体分类,体现了分类的多样性。 思 课题 材料的性质 课时安排 1 1. 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如是否导电、是否溶解、是否传热、沉浮性等),根据这些性质对常见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 2. 能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比较不同材料在吸水、耐热、承重力等方面的性能。 3. 初步感知材料的特性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情分析 重教 材 分 析 通过学生经历“制作自动浇花器”、“选择购物袋”活动后,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能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比较认识某些材料的吸水性、耐热性、承重性等性质,而且能将这些特性与用途相联系。 初步感知材料的特性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比实验的方法。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