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课时3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 知识与技能 结合“插花”情境,了解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算,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与区别;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为乘法算式,能正确读写除乘法与除法的各个部分的名称;掌握有关0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 ②依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思考有关于0的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③在学习乘法的意义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用乘除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乘除法的简便,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案,多媒体 复 ★小明每天向存钱罐放2枚硬币,那么5天小明可以放多少枚硬习 币? 导 师:这个题目怎么算? 入 生:列式2+2+2+2+2=10(枚) 师:在这个题目中,5个2连续相加,那么如果碰到100个2、200个2怎么计算呢?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 1、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1(1)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 4=12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 讲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 乘法。)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理解除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简的关系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 学 5
过 程 出示例2(2)(3) (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授 算? 列式计算:12÷3=4 12÷4=3 (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 新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 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课 (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 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完成做一做。 5、教学例3.关于0在除法中的特性, 启发同学想: 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得什么数?引导学生自己举例。 老师提问:为什么相除的结果都是0? 教师强调: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才得0,所以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商都是0. 学生讨论: 0能作除数吗?为什么? 6
教师说明: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5.0÷0不可能得到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课堂练习 课后练习 课堂小结 ★完成教材第6页的“做一做”。 ★完成练习二4、5题。 ★在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 ★讲一讲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板 书 设 计 积=因数×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任何数加上0还是0。 任何数乘0都等于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两个不等于0的相同数相除,商一定是1。 0不能做除数。 教 学 反 思
7
课时4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页 知识与技能 结合情境,了解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算,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与区别;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为乘法算式,能正确读写除乘法与除法的各个部分的名称;掌握有关0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 ②依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思考有关于0的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③在学习乘法的意义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用乘除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乘除法的简便,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练习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案,多媒体 复 习 导 入 教 学 师: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得什么数? 学生讨论回答。 生:等于0. 师:讲得非常好,0除以一个非0数得0. 讲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