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5届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之实词和虚词第9单元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④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A.①②③④都相同 B.①②③④都不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答案 C (①②均为副词,确实、的确;③连词,表假设,如果;④真心诚意。) 13.与“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的“除”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B.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C.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 D.为汉家除残去秽
答案 B (例句和B项中的“除”都是“任命、授职”的意思。A.修治、整理;C.台阶;D.清除、去掉。)
14.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答案 D (①推辞;②找托词、找借口;③带领,使??跟从;④通“纵”,合纵的盟约。)
15.与“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的“殆”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B.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C.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 A (例句和A项中的“殆”都是“几乎、接近于”的意思。B.危险;C.大概、恐怕;D.疑惑。)
16.下列句中“当”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答案 D (均为“应当”的意思。A.对着、面对/挡住,遮挡;B.通“倘”,假如、如果/对等,比得上;C.掌管、主持/占据、把守。) 17.下列句中“道”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 A (均为“道理”的意思。B.主张、学说/风尚、传统;C.途径、方法/说、讲;D.通“导”,引导/动词,取道、经过。)
18.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答案 B (①得意、满足;②通“德”,感恩、感激;③④均为“估计、推测”的意思。)
19.与“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B.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C.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D.人非生而知之者
答案 D (例句和D项中的“非”都是“不是”的意思。A.非难,责怪;B.违背;C.错误的、不对的。)
20.与“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的“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 B.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C.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答案 C (例句和C项中的“复”都是“恢复”的意思。A.免除赋税徭役;B.回答、答复;D.再,又。)
21.下列句中“负”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 B (均为“背负”的意思。A.辜负、对不起/承受、承担;C.依恃、凭仗/违背、背弃;D.使??承担/败、失败。)
22.与“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的“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庭有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
B.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C.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D.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答案 C (例句和C项中的“盖”都是连词,表推测原因,“大概由于、因为、原因是”的意思。A.车盖或伞盖;B.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D.发语词,放在句首,可不译。)
23.下列句中“故”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 D (均为“与‘新’相对”的意思。A.缘故、原因/变故、事故;B.旧交情/过去、从前;C.衰老/特意。)
24.下列句中“固”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 A (均为“本来”的意思。B.坚固/坚决;C.固执、顽固/使??稳固、巩固;D.确实,实在/究竟、到底。)
25.与“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