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5届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之实词和虚词第9单元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015届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之实词和虚词第9单元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23:17:19

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卑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

(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二十以归吾 归:出嫁 B.其平居语言容止 容止:形貌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著:彰显 D.庶几以慰其魂 庶几:希望

〖思维导引〗A.“归”释为“出嫁”,现代汉语不常见,但为其基本义项,中学教材有“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归有光《项脊轩志》),代入文中亦可通。B.“容止”应为并列式语素构成的合成词。容,仪容;止,举止。不单指形貌。C.“著”有“明显,显出”“写作”“登记”等意,将“彰显”代入原文可推断意思正确。D.“庶几”有“差不多”意思,表可能;也有“但愿”的意思,表希望。结合语境来看,此处作“希望”讲符合文意。 答案:B。 〖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秋天,我的朋友宛陵梅圣俞先生从吴兴来看我,拿出他悼念亡妻的诗作,并悲伤地说:“我的妻子谢氏死了。”请我写一篇墓志铭来安葬她。我当时没有空闲写作。

过了一年,他写了七八封书信来,书信中没有不提到给谢氏写墓志铭的,并且说:“我妻子是已故太子宾客谢涛的女儿、谢希深的妹妹。希深父子当时都是很有名望的人,并且世家荣耀。谢氏生在一个富盛的家族,她20岁嫁给了我,总共过了17年就去世了。死的那天晚上,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可是谢氏却安适自在(不嫌弃),治理家庭,有她一贯的办法。家里的饮食器皿,虽然不是很多,但(饭菜)一定做得精细又美味;我们的衣服不论旧的新的,都一定清洗得干干净净,并缝补得整整齐齐;居住的房舍虽然简陋卑微,但一定把庭院洒水清扫得干净整洁;她的一言一行和日常起居,都很和悦从容。我一世贫穷由来已久,外出时有幸能与贤士大夫共游而感到快乐,回家又能见到我妻子的淡静怡然从而忘掉烦忧,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我经常与士大夫交谈,谢氏多从屏风后悄悄听我们谈话,过后,她对某人的才能、品德好坏以及时事的得失都能作出评价,都评说得有条有理。我在吴兴做官,有时从外面喝醉了回来,她一定会问:‘今天和谁饮酒这么快乐呢?’听说是与贤能的人饮酒,就高兴;如果不是,就感叹道:

‘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这一年,南方大旱,她仰头看见飞蝗而感叹说:‘如今西夏的战争威胁还没有解除,天下苍生赋税很重、生活困难,盗贼又在江淮地区出来作乱,而且天又大旱、飞蝗灾害又来。我作为妇人,死了还能有夫君埋葬我,已经算是幸运的了!’她能安然面对贫困的生活而不感到困苦的原因,是她见识高明而且懂得道理,大多像这样。哎!她一生受我贫困所累,而去世后也没有得到厚葬,只有文字可以彰显她的不朽。而且她平生尤其懂得文章是最珍贵的;死后能得到这样的墓志铭,希望能以此安慰她的灵魂,而且弥补我的悲痛。这是我多次向您请求为她写墓志铭的原因啊。”像这种情况,我能忍心不写吗?

例2:(2011·江苏卷第5题,文本《陈公弼传》见第75页)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县大耸 耸:震惊 B.以公少年易之 易:更换 C.甲不能戢士 戢:约束 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 蠲:免除

〖思维导引〗A.“耸”是个常用词,词语中就有“耸动”“耸人听闻”,其义项为“震惊”,解释准确。B.“易”是个多义词,有“更换”的意思,但结合前后文来看,“侮法粥狱”的人是名叫曾腆的老吏,陈公弼担任县令,老吏怎能“更换”他呢?显然不合逻辑,因此这里的“易”应是“轻视、看不起”的意思。如《高祖本纪》中有“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其中的“易”也是“轻视、看不起”的意思。C.“戢”有“收敛”的意思,句中由这一义项引申为“约束”。D.“蠲”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我们将“免除”这一义项代入原文理解,意思通顺,可以推测其正确。 答案:B。

解题指津

首先,丰富的积累是解答好文言文实词题的根本,我们应该通过理解、记忆教材中出现的重要实词的意义,不断充实自己的词汇仓库。要特别关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偏义复词等几种语言现象,对常见易误的词义应重点记忆,对次常用意义应勤翻字典整理记忆。

其次,对陌生词语学会推断至关重要。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很多,可以根据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来判断。下面介绍几种较为实用的方法: ①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如“典题例析”例2B项。

②课文迁移法。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充分调动大脑中的储存信息,进行灵活迁移,如“典题例析”例1A项。

③结构分析推断法。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呈现出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情况。我们可据之进行判断。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跬”与“小”对应,从“足”即可大致推断为小步(实为“半步”);再如“追亡逐北”中“亡”“北”对应,均指“溃

军”;再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中,“用”“以”对应,均为“被任用”之意;又如“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中,“腰”与“戴”对应,可推断“腰”用作动词“佩”。

④成语联想推断法。不少成语源自古籍,其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语,借助我们熟知的成语,对阅读材料中的文言实词的词义作推断或印证,有时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如从成语“日薄西山”中“薄”的含义,可推知“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和“义薄云天”中的“薄”,均为“迫近、接近”的意思。

Ⅱ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考点透视

命题范围:江苏《考试说明》明确要求考生掌握“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这18个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

命题方式:一是单独命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二是在整体阅读尤其是翻译题中有所涉及。自2007年后江苏卷就没有针对虚词单独命题。 典题例析

例1:(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送丁琰序 [宋]曾 巩

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予尝论今之守令,有千里者相接而无一贤守,有百里者相环而无一贤令。至天子大臣尝患其然,则任奉法之吏,严刺察之科,以绳治之。或黜或罢者,相继于外。于是下诏书,择廷臣,使各举所知以任守令。每举者有姓名,得而视之,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卒亦未见焉。举者既然矣,则以余之所见闻,阴计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而天固不生才于今哉?

使天子大臣患天下之弊,则数更法以御之。法日以愈密,而弊日以愈多。岂今之去古也远,治天下卒无术哉?盖古人之有庠有序,有师友之游,有有司之论,而赏罚之始于乡,属于天下,为教之详至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则皆得行其教;有可教之质,则皆可为材且良,故古之贤也多。贤之多,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咸宜焉,独千里、百里之长哉?其为道岂不约且明,其为致天下之材,岂不多哉?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 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教于乡于天下,则无路焉。人愚也,则愚矣!可教而贤者,卒谁教之哉?故今之贤也少。贤之少,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常不足其人焉,独守令哉?是以其求之无不至,其法日以愈密,而不足以为治者,其原皆此之出也已。噫!奚重而不更也?

姑苏人丁君琰佐南城,南城之政平。予知其令,令曰:“丁君之佐我。”又知其邑人,邑人无不乐道之者。今为令于淮阴,上之人知其材而举用之也。于令也,得人矣。使丁君一推是心以往,信于此,有不信于彼哉?

求余文者多矣,拒而莫之与也。独丁君之行也,不求余文,而余乐道其所尝论者以送之,以示重丁君,且勉之,且勉天下之凡为吏者也。

(本文有删节)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思维导引〗考生对选项涉及的四句课内句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熟悉的,可以较准确地判断。再结合文意,A项“材且良”的“且”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皆且为所虏”的“且”是“将要”的意思。B项两个“也”均为助词,用在句中舒缓语气。C项前一个“则”是连词,表承接,可翻译为“就”;后一个“则”也是连词,表转折,可翻译为“却”。D项前一个“之”作前置的宾语,是代词;后一个“之”是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B 〖参考译文〗

太守和县令对于老百姓来说,离得最近又特别重要,这是显而易见的。我曾经(这样)评价当今的太守和县令:治理千里之州的州官,一个一个地数,没有一个是贤良太守,治理百里的县官,环视一圈,找不到一个贤良县令。这致使天子和大臣时常忧虑这些,于是委派奉守制度法令的人,去加强对太守和县令的考核与监察,用来约束惩治他们(不贤官吏)。或被降职,或被罢免,被处理的地方官一个接一个。在这种情况下,皇帝下达诏书,选定朝臣,让他们分别荐举自己所了解的人才去担任太守或县令。每回举荐都有名有姓,叫到跟前来考察,推究那才干品行确实能胜任的人,到最终也没有见到过。举荐已经是这个样子了,凭借我所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私下里估计那些人有谁真该被举荐,最终也没有见到过。我还担心自己愚昧又地位低下,所闻与所见的人太少,不足以了解天下的人才,于是向贤明而又享有名声与地位并且所闻所见也特别广博的人请教,从他那里询问那些人有谁真该被举荐,可也一直没有见到过。难道说天底下有人才原本就是非常虚妄的,还是上天压根就没在当今降生下人才呢?

这让天子和大臣们担心天下的弊病,于是就多次更改法令来防备这种弊端。法律条文一天天地愈加周密,然而弊端一天天愈加繁多。难道今天离古代已远,治理天下最终没有办法了吗?古人有学校,有师友的交往,有相关部门的考评,因而奖励惩罚从乡里开始及于天下,施教详尽到如此地步。士人有圣人的学说,那么都能推行圣人的教化;有可教之人,那么都能成为人才并且是良材,所以古代的贤人多。贤人多,那么从公卿大夫开始,到管理牛羊粮仓的这些小官的人选,都是适宜的,难道会缺乏掌管千里之州郡、百里之县的长官吗?他们为官施政难道不是既遵守法律并且处事严明,他们招致天下的人才,难道不多吗?哪里会有搜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卑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 (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