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_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 . . . .
XXX校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书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参考
XXXX XXX XXXXXXXX
年X月X日
XXXX. . . . .
第一章 概 况
为满足测绘工程技术专业所有学生的实习需要,XXX学院2011年八月份的实习安排,我们系的学生对XX校区进行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在此过程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5-6人左右,并且对校区进行地籍测量和校区以外的大乙坡进行了地形测绘。
测区概况:
武定县位于云南省楚雄州,而武XX区位于XX,本校区占地大约60多亩。该校区处于北纬25°30′31·07″、东经102°25′04·73″、海拔1751米、测区交通便利,沟渠纵横。 作业时间为一个月,因受季风气候影响,加以测区内草木茂盛,给测绘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测区地形困难类别定为一般地区类。
第二章 编制方案的技术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1:500》GB/T7929-1995(以下简称《图式》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GJJ8-99 (以下简称《规范》)
第三章 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方案
一、平面控制点资料 测区附近有我校的已知点。 经踏勘检查,标志完好。 成果可供利用。 二、高程控制点资料
在测区附近有我校的已知点的国家四等水准成果。经踏勘检核无误。 成果可作为本次测量起算成果。 三、地图资料
测区有武定县土地利用详查图,可以参考进行测区技术设计、控制网布设和踏勘选点工作。
第四章 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一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二、高程系统:采用85国家高程基准。 第五章、地形图的比例及成图方法
本测区成图比例尺为1:500,基本等高距0.5m。
野外采用带有内存的全站仪进行施测,内业用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第六章 采用的软件系统
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公司的CASS6.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件。 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①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学习参考
. . . . .
Autocad软件2005版本 第七章 平面控制测量
一、以校区的已知点为起算点。使用全站仪直接布设图根点,以测区内D002(E级)进行测区校正。
图根点相对于D002,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
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15cm。 二、控制点的命名、编号 图根点编号为S01、S02…等。 三、控制点的设置
控制点应选在符合观测条件,通视良好,便于长期保存以及便于以后扩展的地方,在硬性路面宜埋石的点,打入铁钉(桩顶直径1.5㎝以上)作标志,在铁钉顶用小钉凿出小眼,并在路面上用红漆圈示;在农田中埋设木桩,桩顶钉入钢钉作为中心标志。 四、野外数据采集
野外观测采用南方公司的老南方、新南方、瑞德等仪器。此仪器经省测绘专用仪器计量站年检合格。
第八章 高程控制测量
以测区东侧的四等水准点为起算点为起始点。
测量方法:中丝读数法,读上、下丝计算距离,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 图根点相对于D002,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5㎝。
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5cm。
第九章 地形测量与成图 第一节 地形测量
1.1图根控制及其技术要求
因测区内农田较多,工矿居民点成条形分布,故直接在图根点上发展支导线,支导线须观测左、右角(具体技术要求详见下表)图根支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 项 目 要 求 支导线最长 900m 单边最大边长 300m 支导线最多边数 3 测角回数 1
圆周角闭合差 ≤±40〃 测边回数 单向1测回
学习参考
. . . . .
1.2地形图测绘 1.2.1地形图测绘方法
碎部点数据采集采用全站仪在测站上直接采集碎部点坐标,存储在仪器内,现场实时绘制测站草图,供数字化成图时参考。
碎部点数据采集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项 目 要 求 图根点数/k㎡ 60 最大测距 地物点320m 地形点500m 角度读至 1〃 距离读至 1mm
测站定向角检核 ≤1′ 固定方向归零检查 ≤1′ 仪器对中误差 2mm
1.2.1.1 地形测图时,每一测站上的文件以当天日期命名。仪器架设在测站上,以较远的一点定向,用其它点进行检核,其角度检测与原角值之差不应大于1′。检测值超限时,应查明原因,在记录手薄上应写明。每站定向和检核后,可选远处目标固定明显、成像清晰的尖状构筑物(如电视塔顶、避雷针等)或房角为固定方向,测图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固定方向,固定方向归零差不应大于1′。定向点、检核点方向值以及每次固定方向检查值应存进测站文件中。当固定方向归零差超限时,应将固定方向值配置至原来方向值。碎部点测量从上一次固定方向归零检查处重测。
1.2.1.2 测站点至碎部点的距离一般不得大于定向边的长度,特殊情况不得大于定向边长2倍。
1.2.1.3 测量地物点时,应尽量多采集它们轮廓明显点坐标;测量地形点时,应尽量多采集地形特征点坐标。对于少数施测困难的地方,可用钢尺量取尺寸到厘米,在草图上标明,最大量距为30米。
1.2.1.4 测量碎部点时,棱镜应尽量放置在所测点最近处,仪器应照准碎部点,测取碎部点坐标;对电杆以及近处的地物点进行偏心观测。 1.2.2 地物、地貌要素测绘及《图式》运用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按《图式》规定执行。 1.2.2.1 测量控制点 图根点用规定图式表示。 1.2.2.2 居民地和垣栅
(1)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连线为准,对房屋不同层次、不同结构性质、主要房屋和附加房屋之间的关系,都应用分割线区分表示出来。
(2)房屋基脚轮廓线凹凸在图上小于0.4mm,简易房屋小于图上0.6mm时,可适当综合取舍。 (3)居民住房不注结构性质,只注层次。对房屋楼层高度低于2.2m和该层实际投影面积不足下层楼房面积范围1/2的假楼可不反映。图上房屋层次注记从2层起注。 (4)已建屋基或虽然基本成型但未建成的房屋,应绘出墙基外角的连线并加注“建”说明注记。 (5)居民院内高度不超过正常围墙高度的房屋,破坏房屋,面积小于2㎡的房屋,临时性的围墙、工棚,可搬移的售货亭不表示。
(6)凡土墙以及用草、油毛毡、石棉瓦、塑料制品等材料层顶和用铁皮构建的房屋,均用简
学习参考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