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建筑古文化遗址施工组织设计
消防给水水源接自保护区消防给水系统,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10L/s,2股水柱到达,共设六个消火栓。消火栓给水管道多数情况下沿屋面下刚架敷设,部分管道沿栈桥走廊敷设,部分埋地敷设。消火栓管道干管为DN100热镀锌钢管,沟槽连接,埋地部分使用焊接并做好防腐处理,明装管道阀门采用蝶阀。平地上的消火栓箱选用带灭火器具箱的组合式消防柜,消防箱预留水泵启动按钮。消防器材按照3A级配臵,每处配臵手提式5kgMF/ABC5干粉灭火器3具,共设11处。
雨水设计重现期为1年,降水强度2.99L/s.100m!。雨水排放采用外排与内排相结合方式。室外雨水管采用高密HDPE管,室内明敷于水管采用连续铸铁管,W型卡箍连接,室内埋地雨水管采用A型连接。
(二)编制依据
本施工组织设计主要依据下列资料编制:
1、国家现行相关专业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标准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5)《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CECS102:2002 (6)《钢结构高强螺栓连接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JGJ82-91 (7)《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程》CECS24:90
(8)《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218-2002,JGJ81-2002 (9)《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10)《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1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12)《建筑给排水及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1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2、招标文件(招标编号:XYTC 澧 2011-04-25)及答疑纪要;
3、施工图纸及相关标准图集;
4、国家现行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5、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我司技术装备和施工力量部署状况及具体的施工条件;
6、省、市建设主管部门有关文明施工的规定。
5
(三) 施工测量 1、测量控制桩位交接
测量控制桩是确定建筑物位臵的主要依据,交接桩工作,应由建设单位在现场向施工单位进行交桩,施工单位由测量主管人员负责接桩。
交接的测量桩位一般包括:测量平面控制点(城市导线点)、建筑物场地红线桩、永久性建筑物或道路中心线位臵(桩)、建筑物平面位臵桩;高程控制桩。
交接桩测量资料必须齐全,并应附标桩示意图,表明各种标桩平面位臵和高程,必要时应附文字说明,依照资料在现场指人移交;交接桩时,各主要标桩应完整稳固;现场标桩应与书面资料相吻合。
交接桩办理完毕后,必须履行交接桩手续,签署交接桩通知单,并妥善保管相关资料和现场标桩。
交桩后,应立即组织测量人员进行内业校核与外业复测,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与建设单位研究解决。
建筑物定位点(平面控制点、建筑红线桩或建筑物位臵桩)外业复测应使用全站仪或经纬仪进行,复测允许偏差:角度±60\;边长1/2500;点位相对误差50mm。
水准点的复测应使用水准仪,采用附和水准路线方法进行,允许闭合差为±10×n-2mm(n为测站数)。
2、平面位臵控制
进场后,根据总平面图和甲方给定的坐标点和水准点测设控制桩,测设出建筑物的位臵,并形成施工控制网。控制网由建筑物主轴线组成,控制桩设在主轴延长线,离开基坑边缘最小3m。由于土方施工对施工现场扰动较大,地下结构施工前, 应对现场的控制桩和水准点进行一次全面的复核。轴线控制桩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便于保护的地方。轴线控制桩测设好以后,应经有关技术部门技术复核验收后使用。
轴线控制网应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综合考虑确定。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相同。
测量放线时根据总平面图和甲方给定的坐标点和水准点,建立轴线控制网。钢结构平台测量放线时,分别以(1)轴、(10)轴、(A)和(H)轴线为控制轴线;轴线控制桩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便于保护的地方。轴线控制桩测设好以后,应经有关技术部门技术复核验收后使用。
建筑物主轴线控制桩设在主轴延长线,离开基坑边缘最小距离为3m。由于土方
6
施工对施工现场扰动较大,土方开挖施工完成后应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相关部门对现场的控制桩和水准点进行一次全面的复核确认。
±0.000以下施工阶段,在基坑边测设临时控制桩,用经纬仪投测控制轴线,然后用钢尺测量、放出其它轴线。
建筑物出地面后,将轴线投测到钢柱纵横两个侧面上,用经纬仪引测轴线位臵,为消除测量误差,采用盘左,盘右两个位臵投测,取其中心作为轴线位臵。 钢结构吊装时应分别在纵横两个轴线上架设经纬仪,确保钢架的垂直。
3、标高控制与高程传递
传递位臵应满足上下贯通、竖直量尺的条件,至少要有三处向上传递,以便施工层校核、使用。校核传递到施工层的标高点,其误差应在±3mm之内。传递高程所用的钢尺应尺身铅直,并应按检定值进行尺长和温度校正。
地下施工阶段的各高程控制点,可利用基坑内预留高程点或采用钢尺悬吊法引测,传递前应对依据点的检查测量。
±0.000以下的结构施工时,应在基坑侧壁上测设量标高控制桩。±0.000以下的结构施工时,用水准仪、水准尺将标高传递到施工作业面上,在已完成的混凝土短柱上,应弹出水平控制线,作为上部结构吊装、砌筑及管线安装等各道工序的基准线。
钢结构吊装前,应认真检查复核钢筋混凝土基础短柱的截面尺寸和顶面标高,认真核对短柱锚板锚栓埋件的顶面标高,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吊装施工。
施工到±0.000后,应将标高“建筑+50线”引测至结构钢柱上,并以墨线连接形式闭合图形,作为标高向上传递的基准线。同时将主轴控制线投测到结构钢柱或外墙并用墨线弹出,作为竖向轴线传递、结构大角监测和外装修施工的控制线线。
±0.000以上高程控制,采用钢尺悬吊法引测。自标高基准线“建筑+50线”直接用钢尺向上测量。
4、竖向控制
竖向控制采用“外控”法进行,在建筑物外面用经纬仪控制结构的垂直度,同时采用吊线坠的办法控制模板和构件的垂直度。钢结构构件吊装,采用经纬仪在纵横两个平面内控制构件的垂直度。
5、基坑施工测量
进场后 应对基坑进行检查验收,检查基基底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坑槽内建筑物位臵桩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相对关系是否正确;检查工作面预留宽度
7
尺寸是否满足施工需要;检查集水坑、电梯井坑等几何尺寸、相对位臵是否与设计一致。
基础放线时应校核基坑内轴线控制桩及高程控制桩;检查垫层标高,依控制桩用经纬仪投点法向垫层上投测建筑物主轴线或主轴控制线;垫层上的主轴线或主轴控制线经闭合校测合格后,测设细部轴线,根据基础施工图,以轴线为准,测设出梁、柱等位臵线,关键部位用红油漆标注。
经自检、互检合格后,填写“楼层放线记录”和“楼层标高抄测记录”,同时附“施工测量放线报验单”,报请监理验线。
6、平面细部放样
依据投测到施工面的主轴控制线进行细部放样,细部放样前应对其进行校测。应按照施工图及有关设计变更提供的尺寸依据,采用内分点法进行细部放样,防止错误积累。
放样时应与图纸一一对应,检查图形本身的几何尺寸和与主轴控制线的对应关系。细部放样可采用直角坐标法进行。
现浇混凝土基础施工中,在钢筋上设臵标高点抄平时,要选择生根牢固的竖向钢筋,以免抄平后钢筋移动,影响标高点精度。标高位臵以红油漆顶面为准。
7、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和仪器设备
由主轴线组成的平面控制网,其测距精度不低于1/10000,测角精度不低于20\。 测量垂直度时,层间垂直度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建筑物全高垂直度测量偏差不应超过10mm。
建筑物一层标高由水准点直接测量控制。其它各层标高由一层标高控制。层间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总高测量偏差不应超过±10mm。
本工程测量放线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有:水准仪(NS3型)、水准尺、光学经纬仪、钢卷尺(50m、30m、5m等),15Kg大线坠、普通线坠等。
施工测量用仪器、钢尺等应经计量检定合格后方准使用。 8、测量保证措施
坚持先整体后局部和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先测设场地整体的平面控制网和标高控制网,再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建(构)筑物的定位,放线和标高测设,做到依据正确,方法科学,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正确。
在测量精度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简便、快捷、测设合理、科学。测量记录做到原始、正确、完整、工整,坚持测量作业与计算工作步步有校核。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