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他( )喝了一大碗的水。 ·大黑狗( )从身边跑过去。
(2)比较补充前后的句子,读一读,演一演,结合语境感受句子中有拟声词和没有拟声词在表达效果上的区别。
6.创设情境,让学生模仿例句写一写这样的句子。
生活中,小鸟极速飞走时是怎样的情景?玻璃窗一下子被打碎又是怎样的情景?模仿例句,选择一个情景,用拟声词写一句话。
示例:·轻捷的云雀呼的一声从草丛直冲到云霄里去了。 ·窗玻璃嘭的一声被打破了,玻璃碴哗啦哗啦碎了一地。 (二)运用对比的手法拟标题。
1.教师激趣引入,引导学生谈谈对文章标题的印象。
过渡:常听人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你们看来,好的文题都具有哪些特点呢?(学生自由表达,教师归纳:简洁明了,概括内容,新颖别致……)确实,文章的题目是内容的浓缩和提炼,必须对文章内容有所提示才行,而一个新颖别致的题目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能够让人产生阅读文章的强烈欲望。
2.引导学生认真品读课本上的四个题目,看看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这样拟题有什么好处。
明确:(1)题目中有两个相关的人,提示了故事的主人公。
(2)这两个人具有相反的性格特征。他们同时出现在一个故事中,肯定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
(3)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引导学生从四个文题中感受故事主角的特点,并借助比较,体会故事内容基本上都是重点围绕这些特点展开想象的。
4.模仿例子,说几个这样的题目。 (1)将下列题目补充完整。
善良的狼和( ) ( )阿姨和矮个子( ) (2)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题目吗?
5.拓展练习:试着根据自己拟定的题目编一个简单的小故事,与同学交流,看看谁的想象最有趣。
5
6.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故事题目?这些题目为什么“有趣”? (三)学会转述句子。
1.出示小剧本,引导学生表演“转述”。
过渡: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份剧本,我要找三个小演员将它表演出来,谁来试一试?(出示课件。)
王老师(微笑着面向张铭):赵健这个同学真不错,你看,这地拖得多干净。 张铭:是的,王老师,他的确挺能干的。
(王老师说完走了,正巧赵健走过来)赵健:张铭,刚才是王老师吗? 张铭:是啊,正巧,王老师还说起你呢。 赵健:王老师说起我?
张铭:对,王老师夸你真不错,把地拖得这么干净。 (赵健开心地笑了。) 2.引导学生讨论并认识转述。
(1)如果我们把王老师说话的情景写下来,你会怎么写?
·王老师微笑着对张铭说:“赵健这个同学真不错,你看,这地拖得多干净。” (2)张铭是怎么把王老师的话告诉赵健的?和刚才的句子一样吗? ·张铭对赵健说:“王老师夸你真不错,把地拖得这么干净。”
明确:张铭向赵健转述了王老师说的话。“转述”就是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直接说的话,意思不变。
(3)比较教材中的两句话,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 ·裁缝说,他和别的裁缝不一样,他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
明确:像第二句这样用另外一个人的语气来表述裁缝说话内容的方式叫作“转述”。注意“说”后面用冒号和引号的形式叫“直接引用句”,而转述句则需要将“说”后面的标点符号改成逗号,引号里面的“我”要改成第三人称(他、她)。
(4)教师总结,提示转述的要点。
一个前提:只有理解别人说的话的意思,才能准确转述。 三个要点:
6
·人称变了,别人说的话中的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要改变。 ·标点变了,冒号变逗号,去掉双引号。 ·语气词去掉了。 3.玩玩游戏,尝试转述。
游戏:三个同学一排,左边的同学先对中间的同学说话,然后转过身去;中间的同学转向右边的同学,右边的同学问左边的同学刚刚说什么,中间的同学进行转述。三个人轮流担任不同的角色,体验转述。
4.照样子自主练习转述下列句子,再交流评议。
·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裁缝又补充一句,说他指的是明年冬天。)
·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老婆婆说,管他狼,管他虎,她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提示:先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要点转述。完成转述后,注意关注句子的三点变化,再读一读,检查意思是否一致。
四、日积月累
1.质疑引入古诗学习。
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桃花一般都在什么时间开放吗?(三月。)可是,有的地方却不是这样的,不信你们看。
2.出示《大林寺桃花》并播放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边听边感受诗歌的朗读节奏,同时想一想自己都听懂了什么。
3.指导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准诗句的节奏。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4.指名学生简要说说自己对诗歌的感知,借助文中的插图说说古诗的大意。教师点拨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大林寺:位于江西庐山大林峰,是庐山“三大名寺”之一。 芳菲尽:百花凋零。 始:才,刚刚。 长恨:非常惋惜。 无觅处:无处寻找。
5.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脑海中都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又
7
体会到了诗人白居易怎样的情感。
明确:大林寺的桃花正在盛开。诗人因为看到了此处桃花开得比山下的桃花迟,所以感到很惊讶、惊喜。
6.质疑探究:为什么大林寺桃花开放的时间比山下迟很多?
明确:山高温度低,节令也略迟,所以桃花开放的时间要晚一些。体现了诗人善于观察、思考、感悟的品质。
7.教师适时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歌情境,读出美好的画面感以及诗人的惊喜之情。
8.诗歌诵读比赛。比一比谁读得更有感情,节奏感、韵味感更强。教师适时予以评价并强调指导。
9.学生齐读诗歌,并试着进行背诵。 10.教师小结。
小结:同学们,其实,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我们都要努力做一个有心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藏在生活和书本中的有趣知识,也才能真正有效地进行语文知识的积累。
五、课堂小结
通过对“语文园地”的学习,我们不仅系统了解了关于复述故事的几种方法,积累了一些有趣的词语,还学习了怎样把句子说(写)具体、生动,给自己的习作拟亮眼的题目,更欣赏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可以说是收获满满。
语文园地教学是巩固一单元学习的综合性教学。本单元语文园地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之余,使学生通过观察找出汉字的某些构字的特点,扩充识字量;能够通过读一读、做一做等体会词语在语句表现的情景,学会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学会给故事编写有趣的题目,学会和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学会对古诗的欣赏,并积累所学。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要在语文园地语文教学设计上下功夫,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习惯,开发其智力。
在“交流平台”栏目中,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复述出来。复述课文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强化学生的语言积累。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依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