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习题
A.完全必然的 B.偶然的
C.有时是必然的,有时是偶然的 D.必然和偶然的统一. 115.“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
这种看法是( )
A.宿命论的观点 B.机械论的观点
C.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D.历史唯物论的观点 116.人的本质属性是( )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先天属性 D.物质属性 117.“人性自私”观点的错误在于( ) A.不符合“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
B.违背人有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的观点 C.把人的自然属性当作人的本质
D.违背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科学论断 118.人的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突出表现为( )
A.人的自私性 B.人的阶级性 C.人的个体性 D.人的意识 119.人在价值关系中( )
A.只能是价值主体 B.只能是价值客体
C.只能是价值的享受者 D.既可能是价值主体,又可能是价值客体 120.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它们是( )
A.人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 B.人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C.人的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D.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121.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A.个人对社会奉献的多少 B.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
C.个人知识和才能的多少 D.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 12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
A.两个不同阶段 B.两个不同的道路 C.两个不同的结果 D.两个不同的状态 123.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人们( )
A.选择的自由 B.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C.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D.摆脱必然性而独立 124.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人的社会价值 C.两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125.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
A.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B.劳动者的素质
C.劳动工具的状况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126.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的关系 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D.分工协作的关系
13
127.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 B.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 C.剩余产品的出现 D.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 128.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
A.传统意识 B.阶级关系 C.生产方式 D.政治制度 129.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30.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131.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 ) A.人的自身需要 B.人类的共同利益 C.人的自然属性 D.人的社会关系 132.人的个性决定于( )
A.先天的禀赋 B.家庭出身
生理状况 D.后天的社会实践
13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它的科学含义是指科学技术是( ) A.生产力的决定性要素 B.构成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C.能够渗透到生产力的其他要素中,并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D.现实的生产力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 )
A.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B.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
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的过程 E.社会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过程
2.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表现在 ( ) A.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B.它决定各种社会形态的全部具体形态 C.它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过程 D.它决定着整个社会形态的性质和面貌 E.它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应理解为( )
A.是第一生产力 B.是独立的生产力
14
) C. C.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D.是转化为生产力三要素的生产力 E.是已经转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力 4.下列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政治法律制度
C.国家政权 D.社会意识形态 E.社会风俗习惯
5.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能动的反作用在于它( ) A.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C.排除对立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D.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E.决定经济基础的变化
6.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阶级斗争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C.社会改革 D.社会革命 E.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7.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 A.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
B.提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
C.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D.说明了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E.说明了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度 8.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 )
A.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 B.可以决定历史事件的外貌特征 C.可以加速一定历史的进程 D.可以延缓一定历史的进程 E.可以不受历史条件的限制而对历史起作用
9.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有 ( )
A.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中的决定力量的原理 B.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共同创造历史的原理 C.从个别到一般,在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秩序
D.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人类认识总规律 E.群众的一切意见都必须遵从的观点
10.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包括以下内容 ( )
A.承认群众有绝对自由的观点 B.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D.一切向人民负责的观点 E.一切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11.社会发展往往面临多种可选择的道路,其中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 ( )
A.多数人选择的道路 B.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
C.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 D.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 E.能够实现社会公平的道路
15
12.“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这一观点的含义是 ( ) A.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体系
B.社会运动同自然运动一样,无须人的意识活动的参与而照样进行 C.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有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D.人们有可能以自然科学那样精确的眼光来研究人类社会 E.社会同自然界遵循完全相同的规律 13. 历史人物的作用表现为( )
A.是历史事件的发动者 B.决定历史事件的个别特点和面貌 C.决定历史发展的进程 D.对社会发展能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E.不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1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之一是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这是指( )
A.社会意识永远落后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能超越社会存在而产生
C.旧思想意识在其物质基础消灭之后,还能存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 D.某些理论学说能预言未来社会存在的变化
E.新的或旧的思想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变化都是绝对不一致的 15.“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一观点的含义是( )
A.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体系
B.社会运动同自然运动一样,无需人的意识活动的参与而照样进行 C.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有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D.人们有可能以自然科学那样精确的眼光来研究人类社会 E.社会同自然界遵循着完全相同的规律
16.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包含以下的内容( )
A.承认群众有绝对自由的观点 B.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D.一切向人民负责的观点 E.一切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17.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表现在( )
A.他们能够揭示他们所处的时代的发展趋势 B.他们是革命事业的倡导者 C.他们是历史进程的决定者 D.他们能够决定历史发展规律 E .他们是历史事件的发动者 18.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之一,是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这是指( )
A.社会意识永远落后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能任意超越社会存在而产生
C.旧思想意识在其物质基础消灭之后仍能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D.新的理论学说能预言未来社会存在的变化
E.新的或旧的思想的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变化都是绝对不一致的 19.列宁认为以往的历史理论根本的缺陷是( )
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