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习题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这句话表明( )
A.产生于一定时代的哲学都是时代的精华 B.真正的哲学就是唯物主义 C.真正的哲学就是唯心主义
D.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是否以思想的形式表现了时代精神
2.意识是从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的特殊性发展而来的,这是一种(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正确揭示意识发展过程的唯物主义观点
3.在历史的真正创造者问题上,下述哪个观点是正确的( )
A.“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 B.伟人的活动是“全部世界历史的灵魂” C.“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D.无伟人就无历史
4.在阶级社会里,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
A.发展生产力 B.国家政权 C.转换经济体制 D.确立指导思想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6.逻辑矛盾是指
A.思维中前后不一致 B.语言不清晰
C.现实中的矛盾 D.认识过程中存在的矛盾 7.下列命题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命题是( )
A.“宇宙即吾心”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心外无物 D.上帝创造万物
1
8.“世界统一于存在”是
A.唯心主义的命题 B.唯物主义的命题 C.折衷主义的命题 D.朴素唯物主义的命题 9.下列主张属于“二元论”的有
A.精神是世界的唯一本原 B.物质是世界的唯一本原
C.世界有两个各自独立、并行存在的本原 D.世界只有一个本原,或者是物质,或者是精神 10.事物联系形式之不同是由于( )
A.事物性质不同 B.事物运动 C.事物客观性 D.人的主观意志 1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的变化过程 B.事物由旧质转化为新质 C.事物的量变过程 D.事物的运动过程 12.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就是( )
A.过程 B.联系 C.变化 D.发展
13.“物质是永恒的”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 )
A.都是正确的 B.后者正确,前者错误 C.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D.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 14.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问题 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问题 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 15.作为质与量统一的度,是指( )
A.事物的构成成份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 B.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 C.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
2
D.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 16.假象是( )
A.事物本身所具有的 B.对现象的歪曲反映 C.人们的错觉 D.不表现本质的 17.“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这是( )
A.唯心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一切唯物主义共有的主张 D.诡辩论的观点 18.生产力和生产的关系是( )
A.相互包含 B.相互决定 C.相互作用 D.相互等同 19.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 )
A.间接动力 B.唯一动力 C.最终动力 D.次要动力
2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表明( )
A.对立统一规律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质变优于量变 D.量变就是质变 21.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
A.否认肯定和否定的区别 B.坚信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C.认为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D.认为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22.内容和形式存在矛盾,是因为( )
A.新事物利用了旧形式或旧事物采用了新形式 B.内容比较保守稳定,形式相对活跃易变 C.内容的变化经总是落后于形式 D.形式比较稳定,内容相对活跃易变 23.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
A.抛弃 B.继承 C.扬弃 D.循环
3
24.把“否定之否定”称作为“仿佛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是( )
A.循环论的观点 B.诡辩论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
25.人和物的要素从可能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是因为( )
A.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把诸要素结合起来 B.劳动对象范围的不断扩大
C.把科学技术物化在机器、工具等生产资料中 D.正确调整分配关系以及由它决定的消费关系 26.在认识问题上,“跟着感觉走”是( )
A.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B.不可知论思想的表现 C.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D.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7.人对事物的认识遵循的次序是( )
A.从一般结论到个别事实,再由个别到一般 B.从已知到未知,再从未知到已知 C.从少到多,再从多到少
D.从个别事实到一般结论,再从一般到个别 28.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求知愿望 B.社会实践 C.科学兴趣 D.好奇心理 29.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D.能动的反映论与直观的反映论的对立 30.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 )
A.发现真理 B.改造世界 C.揭示客观规律 D.创立科学理论 31.真理是( )
A.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