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7-2018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一模理综化学试卷含答案
**==(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高三一模
理综化学试题
1. 《本草纲目》中的“石碱”条目下写道:“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每百引入粉面二三斤,久则凝淀如石,浣衣发面,甚获利也” 。这里的“石碱”是指 A. KOH B. KAl(SO4)2 C. KHCO3 D. K2CO3 【答案】D
【解析】“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说明“石碱”成分来自植物烧成的灰中的成分,“以水淋汁”,该成分易溶于水,久则凝淀如石,亦去垢,能洗去油污,发面,能作为发酵剂,排除KOH、KAl(SO4)2,植物烧成的灰中的成分主要为碳酸盐,所以碳酸钾符合,故D符合。答案选D。
2.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食盐水时,若阴极得到2NA个电子,则阳极一定产生22.4 LCl2(已折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B. 2 L 0.05 mol·L乙醇溶液中含有H原子数目为0.1NA C. 4.0 g HO与D2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2NA D. 常温下,1 mol的NaHCO3固体中HCO的个数必定小于NA 【答案】C
-1
.........
3.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 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后显中性: Ba2++2OH-+2H++SO===BaSO4↓+2H2O B. 向Fe2(SO4)3溶液中通入足量Na2S溶液:2Fe3++S2-===2Fe2++S↓
C. 强碱溶液中,用次氯酸钠与Fe(OH)2反应是湿法制备高铁酸钠的最主要过程,可表示为:2ClO+Fe(OH)2===FeO4+2Cl+2H
D. 将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次氯酸钠溶液中:CO2+H2O+2ClO===CO3+2HClO 【答案】A
【解析】A. 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后显中性,则NaHSO4与Ba(OH)2按2:1反应,Ba
+
2
-
2—
-
2—
-
+
+2OH-+2H++SO===BaSO4↓+2H2O,故A正确;B. 向Fe2(SO4)3溶液中通入足量Na2S溶液:
2Fe3++S2-===2Fe2++S↓,过量的硫离子与生成的亚铁离子生成FeS沉淀,故B错误;C.强碱溶液中,离子方程式的生成物中不可能出现大量氢离子,故C错误;D. 因次氯酸电离常数大于碳酸的二级电离常数,故将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次氯酸钠溶液中:CO2+H2O+ClO===HCO3+HClO,故D错误。
4. 已知:①CH3OH(g)+O2(g)===CO2(g)+2H2O(g) ΔH1=-a kJ·mol-1 ②CO(g)+O2(g)===CO2(g) ΔH2=-b kJ·mol ③H2(g)+O2(g)===H2O(g) ΔH3=-c kJ·mol-1 ④H2(g)+O2(g)===H2O(l) ΔH4=-d kJ·molA. 由上述热化学方程式可知ΔH3<ΔH4 B. H2的燃烧热为d kJ·mol-1
C. CH3OH(g)===CO(g)+2H2(g) ΔH=( a- b-2c)kJ·mol-1
D. 当CO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时,放出Q kJ热量,则混合气中CO的物质的量为【答案】B 【解析】A.气态水到液态水继续放热,所以d>c,ΔH3>ΔH4 ,故A错误; B.燃烧热应生成稳定氧化物,应该是液态水,燃烧热为d kJ·mol-1,故B正确;C.根据盖斯定律,CH3OH(g)===CO(g)+2H2(g),由①-②-③×2得到:CH3OH(g)===CO(g)+2H2(g) ΔH=(b+2c-a)kJ·mol-1,故C错误;D.设CO和H2物质的量分别为n、2n,则CO放出的热量是nb,氢气放出的热量是2nd,即nb+2nd=Q,解得n= Q /(b+2d)mol,则该混合物中CO的物质的量为Q /(b+2d)mol,故D错误。答案选B。
5. 如图是利用一种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如淀粉)和废气NO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mol
-1 -1
-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质子透过阳离子交换膜由右向左移动 B. 与X相连接是用电器标有“+”的接线柱
C. M电极反应式:(C6H10O5)n+7nH2O-24ne-===6nCO2↑+24nH+
D. 当M电极微生物将废水中16.2 g淀粉转化掉时,N电极产生134.4 L N2(标况下) 【答案】C
【解析】根据题给信息知,该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电池,由图可知,M是负极,N是正极,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溶液,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A.M是负极,N是正极,质子透过离子交换膜由左M极移向右N极,故A错误;B.电子从M极(负极)流出,与X相连接处是电子流入端,则与X相连接是用电器标有“—”的接线柱,故B错误;C.若有机废水中含有葡萄糖,葡萄糖属于燃料,在负极M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6H10O5)n+7nH2O-24ne-═6nCO2↑+24nH+,故C正确;D.每转化掉16.2 g淀粉(即0.1nmol)时,转移电子数为2.4mol,N电极产生0.6mol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3.44 L,故D错误.答案选C。
点睛:电化学内容考查时,从图中元素价态变化,确定得失电子,确定正、负(或阴阳极),或从反应方程式出发,用双线桥法确定两个半反应,写出半反应式,由半反应式确定电解质中离子迁移方向、电子转移数目(守恒法)计算等。
6. 如表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 向装有石灰石的简易启普发生器中加入浓醋酸,A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先无色NaBr溶液变将氯水加入到NaBr溶液中,所得混合溶液加入到B KI和CCl4混合溶液中,振荡、静置 紫红色 黄色、后下层溶液显非金属性:Cl>Br>I 苯酚钠溶液产生浑浊 酚 现象 结论 酸性:醋酸>碳酸>苯 向装有固体NaOH试管中加入浓氨水,产生的气体C 通入到AlCl3溶液中, 向稀硫酸和硫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AgNO3D 溶液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AlCl3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 碱性:NaOH>NH3·H2O>Al(OH)3 说明Ksp(Ag2SO4)>出现黑色沉淀 Ksp(Ag2S)
7. 部分氧化的Fe-Cu合金样品(氧化产物为Fe2O3、CuO)共5.76 g,经如下处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滤液A中的阳离子为Fe2+、H+ B. 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为2.24 g C. 样品中CuO的质量为4.0 g D. V=448 mL 【答案】C
【解析】A.生成的滤渣3.2g是铜,金属铜可以和三价铁反应,所以一定不含有三价铁离子,故A正确;B.固体为三氧化二铁,其物质的量为3.2g/160g/mol=0.02mol,铁元素的量为0.02mol×2=0.04mol,质量为:0.04mol×56g/mol=2.24g,故B正确;C.根据B的答案知道铁元素质量=2.24g,而原来固体才5.76g,所以CuO质量不超过5.76-2.24=3.52g,故C错误;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