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年天津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______(填序号)。 A.样品中一定含有镁
B.样品中一定不含有银,可能含有镁 C.所得溶液中溶质总质量为12g
D.加入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23.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硝酸钠、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为了研究该混合物的成分,某同学按下列流程进行了实验(各步均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流程图回答问题:
(1)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根据实验现象推断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3)该同学为了进一步确定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取样品20.9g(其中含钠元素质量为6.9g),按上述流程图进行实验,产生11.65g白色沉淀A,产生2.2g气体W.通过计算,确定该混合物中还含有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其质量为______g。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25.乙醇(C2H5OH)可用作燃料。按要求计算: (1)乙醇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______;
(2)乙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写最简比); (3)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4)9.2g的乙醇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g。
26.取含杂质的硫酸镁样品7g(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06gcm3),恰好完全反应,得到71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计算: (1)样品中硫酸镁的质量;
(2)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计算结果精确至0.1)。
第5页,共15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解:
A、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故选项正确。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点火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节水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禁止燃放鞭炮,故选项错误。 故选:A。
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常见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常见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答案】C 【解析】
解:A、矿石粉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湿衣晒干是水分蒸发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粮食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石蜡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3.【答案】A 【解析】
解: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元素是氧元素,故A正确; B.海洋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故B错误;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元素,故C错误; D.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故D错误。 故选:A。
A.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 B.根据海洋中含量进行分析;
C.根据空气中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 D.根据人体中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之最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常见的化学之最的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
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可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D、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 故选:B。
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C、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第6页,共15页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
解:A、硫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不符合题意; B、硝酸钾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符合题意; C、碳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含有氮元素的化肥属于氮肥,含有磷元素的化肥属于磷肥,含有钾元素的化肥属于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肥属于复合肥。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化肥的分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化肥的种类做出正确的判断。 6.【答案】D 【解析】
解: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
A、甲烷和一氧化碳不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故A错误; B、一氧化碳不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故B错误;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不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故C错误;
D、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故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题目较为简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7.【答案】D 【解析】
解:A、苹果汁的pH比纯鲜牛奶的小,因此苹果汁酸性比纯鲜牛奶的酸性强,故说法错误; B、炉具清洁剂的pH比肥皂水的大,因此肥皂水的碱性比炉具清洁剂的碱性弱,故说法错误;
C、厕所清洁剂显酸性,炉具清洁剂显碱性,因此厕所清洁剂不能与炉具清洁剂能混用,故说法错误; D、蚊虫分泌的蚁酸显酸性,因此人被某些蚊虫叮咬后可涂抹显碱性的肥皂水减轻痛痒,故说法正确; 故选:D。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 当溶液的pH小于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
解答本题类似题目,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8.【答案】C 【解析】
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产生热量,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不是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第7页,共15页
9.【答案】B 【解析】
解: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故选项解释正确。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解释错误。
C、盐酸、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均是氢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D、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某稀溶液中显红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物质导电的原因是物质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粒子;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C、D的质量和为16g+64g=80g,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11:9,则D的质量为36g。
设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A+2B═C+2D
32×2 2x
64g 36g
=
x=18
故选:C。
根据反应物的质量求算生成物的总质量,进而根据生成物质量比求算D的质量,然后求算D的相对分子质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11.【答案】B 【解析】
解:A、高钙豆奶粉中的“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项说法错误。
B、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燃料燃烧时一定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C、洗涤剂能洗掉餐具上的油污,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故选项说法错误。
D、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它们的结构不同,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B、根据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微观构成与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乳化作用、对元素概念的理解、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A 【解析】
解:A、将装有某气体的试管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产生爆鸣声,该气体不一定是氢气,只要是可燃性气体都可以,故A说法错误;
第8页,共15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