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二)期末复习网上教学活动文本
为突出。妻子被调戏后,高衙内并没有善罢甘休,一而二,再而三地陷害他。他开始有所反抗,但他算账是找协从者陆谦而不找主要的仇人高衙内。他的反抗是有限的,反抗的范围和程度也是有限的。面对奇耻大辱,他再次忍让了。
作者通过林冲老婆被“花花太岁”看中企图调戏这个情节,既写出了林冲的性格,又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同时也提示了梁山起义事业逐步发展壮大、兴旺发达的社会根源,表达了深刻和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
在发配沧州的路上,受尽两个差拨的欺压、凌辱,但林冲还是忍受下去了,直到最后,火烧草料场,他才忍无可忍了,才不得不挺身反抗,杀了高俅的爪牙,雪夜上梁山。
由于林冲的反抗道路极为曲折,所以一旦走上了反抗的道路,就变得异常清醒和坚决,成了梁山上反抗意志毫不动摇的首领之一。
7、举例谈谈《西游记》的现实性。
《西游记》虽然是一部充满奇异的浪漫主义的神魔小说,但它仍在奇异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表现了作者关注世俗生活的情怀,这表现在:
《西游记》的现实性--世态人情与世俗情怀:
(1)在写人物的超凡入圣的同时,又处处点示他们身上的社会品性和世俗思想。写得很富于人情味。这种人情味来自世俗生活,又是现实生活所需要而为读者所喜爱和接受的。如写取经途中四人相依为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战斗的亲切关系;孙悟空的自尊意识很强,连神佛也不放在眼里,但对师父却十分恭顺和敬爱。“通天河落水”故事中,猪八戒的形象表现得很突出,作者具体描写了他丰富的生活常识与劳动经验,如用稻草包裹马足以防滑等,这是猪八戒平时不为人知的长处。《西游记》所包含的迁善改过、心诚志坚、勇猛精进、以臻完美的哲理,对每个人都是具有启发意义的。
(2)通过幻想的形式,曲折地影射和揭露现实世界中的黑暗和腐朽。《西游记》中的神魔都是地上的统治阶级和封建社会中各种残害人民的罪恶势力的象征。书中的皇帝,无论天上的玉帝,还是人间的国王,大多荒淫享乐、昏庸无道,这正式封建皇帝的折射;而妖魔与神佛的联系也曲折的映射出现实生活中复杂社会关系。
(3)形象地概括了现实生活中人民的斗争智慧和经验。在孙悟空斩妖除怪的斗争中, 孙悟空表现了高超的斗争智慧,斗这些争智慧虽然充满了奇异色彩,但是又无一不是现实斗争经验的运用,充满了鲜活的人间色彩。如狮驼岭斗三魔,事先作调查研究,了解三个妖精的特点,根据三大怪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斗争策略,取得了斗争的最后胜利。
8、举例谈谈《西游记》充满谐趣的艺术风格。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中趣味性和娱乐性最强的一部,虽然取经路上尽是险善恶水,妖魔鬼怪层出不穷,但是却充满了愉悦,一点紧紧张感和沉重感都没有。这种奇趣首先跟人物的思想性格有关,如孙悟空的乐观主义的喜剧性格,他以斗妖为乐事,以斩魔为耍子;猪八戒农民式的憨厚朴实、猪似的懒惰自私、贪吃好色、自作聪明,常常好耍点小聪明,却又常常弄巧成拙,可爱又可笑。
其次,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将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的结合起来,也是《西游记》奇趣的重要原因。《西游记》是一个神化了的动物世界,同时又熔铸了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孙悟空的热爱自由、不受拘束、勇于反抗等特点,体现着人性的欲求;而他的神通广大、变化无穷,则是人们自由幻想的产物;他的机灵好动、淘气捣蛋,又是猴类特征和人性的混合。猪八戒身上则具有现实生活中猪的一些属性,比如好吃、偷懒、蠢笨。这使得全书充满了童话的色彩,得到了从老人到小孩的广泛喜爱。同时《西游记》中还充满了童话中天真烂漫的乐观情调,这也是《西游记》奇趣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
猪八戒行动莽撞、贪吃好睡、懒惰笨拙,既与他错投猪胎有关,又是人性的表现。自然,猪八戒也有些长处,如能吃苦,在妖魔面前从不屈服,总记得自己原是“天蓬元帅”下凡等等。但他的毛病特别多,除了上述几项,他还贪恋女色,好占小便宜,对孙悟空心怀嫉妒,遇到困难常常动摇,老想
21
着回高老庄当女婿,在取经的路上,还攒着一笔小小的私房钱。他在勇敢中带着怯懦,憨厚中带着奸滑。猪八戒的形象,体现了人类普遍存在的欲望和弱点。
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峻的批判艺术地结合起来,使不少章回妙趣横生,完满地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鲜明爱憎。
如在猪八戒的塑造上,其好吃懒作,贪财爱色,弄巧进谗,都受到轻重不同的嘲讽。对唐僧的无能,作者只是讥笑;但当他无情地诵念紧箍咒时,作者却通过行者的无辜受苦,八戒的幸灾乐祸,妖精的逞威行暴,以及唐僧本人的自罹险难,毫不容情地进行尖锐的批判。即使对孙悟空“秉性高傲”的特点,作者也不时安排一些局部的失败,给予善意的嘲讽。例如“二借芭蕉扇”时,作者故意让他没学到缩小扇子的口诀,结果就出现这样一副姿态:一个身长不满三尺的汉子,竟趾高气扬地扛着把一丈二尺的大扇。这种不成比例的形体对比,艺术地讥讽了孙猴子的自满。
至于对那些在生活中原本就是丑恶、畸形的东西,作者更是一片强烈的憎恨。龙婿九头虫身为恶贼,害人不浅,作者就为龙子龙父安排下斩尽杀绝的下场。杨老儿宽厚好善,并不能抵消强盗儿子人头落地的厄运。铜台府地灵县的一场官司,讽刺和揭发了刺史、禁子的贪婪凶暴。取经“要人事”则暴露了庄严法相后面隐藏着的丑恶世俗。
9、谈谈你对《西游记》的童话性质的认识。
(1)人物形象的动物特征。《西游记》的童话性质,首先是它的艺术形象的自然性,就是指形象所具有的动物属性,动物特征。它展现了一个神化了的动物世界,而同时又熔铸进社会生活的内容。孙悟空本来是一个猴子,在他的性格中具有猴子的属性,如机敏灵活,顽皮好动等。最典型的是第四十六回在车迟国同妖怪斗法时,他比什么都不怕,但就是怕比坐禅。当妖怪提出要比“云梯显圣”坐禅时,他与猪八戒有一段很风趣的对话。(见教材第115页)猪八戒是个猪身,具有现实生活中猪的一些属性,如好吃、偷懒、愚笨等,这又跟猪八戒的呆子性格和小私有者的落后意识完全一致。如第八十五回中猪八戒贪吃的一段描写。许多魔怪的形象,也具有这种鲜明的动物属性的特征。如蜘蛛精的肚脐里冒出丝绳织成大丝逢罩人等。总之,人物形象的动物特征,使得它具有童话的性质,得到从老人到孩子们的广泛喜爱。
(2)孙悟空的形象和《西游记》全书体现出的乐观情调,是童真——童话精神的生动表现。童话的思维方式,反映了儿童的心理、兴趣、眼光,通过艺术的想象力拟人化的方法展现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充满生机的世界。它所创造的世界正是一个充满儿童童趣的世界而在这世界里,我们可能听到明代中期以后特写时代的社会思潮的回声。
10、蒲松龄南游的生活对他的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
(1)南游作幕宾的生活,对蒲松龄的思想和创作有重要影响。
首先,南方的自然山水、风俗民情,不仅开阔了他的眼界,陶冶了他的性情,而且对《聊斋志异》的创作有直接影响,某些作品中对江南景色的描写就同这一时期的生活体验分不开。
其次,蒲松龄亲身经历和目睹的人民的苦难,以及由此产生的满腔忧愤,成为他创作《聊斋志异》的重要生活基础和思想基础。深切地感受到即使在号称富庶的南方,人民的生活也是同样悲惨,社会矛盾也是同样尖锐的。
再次,幕宾的身份使他有机会广泛接触封建官僚,熟悉官府的黑暗和腐败。这为《聊斋志异》中描写政治黑暗的作品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最后,孙惠的蓄妓养优,使蒲松龄有机会同同南方受封建礼教影响较少、思想比较开放而又富于才情的歌伎舞女接触。这些生活体验熔铸到《聊斋志异》的创作中,创造出了形形色色鲜明生动的形象,尤其是那些美丽动人的花妖狐魅的妇女形象。
(2)南游归来后坐馆教书、耕田度日的生活,对蒲松龄创作的影响。南游归来后坐馆教书、耕田度日的生活,既使蒲松龄获得了搜集民间传说,创作《聊斋志异》的好机会;又使他接近下层人民,了解熟悉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这使他能够在《聊斋志异》里充当人民的代言人,表达人民的爱憎情感和愿望要求。
11、为什么说《聊斋志异》是一部以幻想的形式写成的社会问题小说?
22
《聊斋志异》是一部以幻想的形式写成的社会问题小说,它所反映的社会人生,包括:
(1)抨击黑暗政治,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聊斋志异》对黑暗政治的抨击有以下几个特色:a 小说揭露的是整个吏治的腐败,而不是各别官吏的品德不良,这触及了封建政治的本质问题。b 小说不仅揭露一般官吏,还将矛头指向最高统治者皇帝。c ; 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不仅无情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还借助现实或超现实的力量,是恶人受到惩罚,被压迫者过上幸福生活。
(2)歌颂青年男女纯洁真挚的爱情,表现为: a 塑造了一系列“情痴”的形象;b 突破了古典小说戏曲中才子佳人的传统模式,强调一种心灵契合的知己之爱;c 表现和赞美超越生死的爱情力量;d 表现男女主人公在争取爱情的过程中,同封建礼教和世俗观念的曲折斗争。
(3)揭露讽刺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弊端。a 揭露试官的昏庸无能和贪鄙;b 揭示热衷功名的士子痛苦空虚的精神世界。
(4)热情歌颂普通人的种种美好的品德,如不屈不挠地反抗精神、热情无私、诚实淳朴、勇敢机智等。
(5)总结社会人生的经验教训,对人进行教育和劝戒。 12、举例说明《聊斋志异》以幻写真的艺术特色。
《聊斋志异》的艺术想象丰富、大胆而奇异,其人物多是花妖狐魅,神鬼仙人,都具有超人的特点和本领;活动环境包括仙界、冥府、龙宫等,神奇怪异,五光十色。这些幻想都是“幻”和“真”的结合。
(1)首先通过超现实的幻想表现的是现实的社会内容;以虚写实,幻中见真,是《聊斋志异》所创造的奇幻世界的本质特征。有些篇目中只是一些场面或细节的奇异想象,服务于整篇小说的艺术构思和主题思想。如《劳山道士》中写道士剪纸如镜,贴在墙上变成了月亮,而且有嫦娥从里面出来跳舞唱歌;《翩翩》中的翩翩用芭蕉叶做的衣服,像绿色锦缎一样细腻柔滑等。
有的整篇就是一种想像的世界,如《罗刹海市》中的美丑颠倒、是非混淆的罗刹国,这显然是一篇充满奇思异想的愤世之作、骂世之作。“花面逢迎,世情如鬼”,文中的这八个字,正是作者所要揭露和抨击的目的,也是对当时社会一种最精当的概括。
(2)这些幻想都有现实生活的客观依据。如《花姑子》中的花姑子是个獐子精“气息肌肤,无处不香”;《葛巾》中的葛巾是个牡丹花精,“纤腰盈掬,吹气如兰”等,都或显或隐地反映十分深厚的生活基础,奇幻的环境、景物、气氛,也大都可以找到现实生活的依据。
13、试分析《聊斋志异》是如何在神鬼怪异的故事中反映现实的社会人生的。
《聊斋志异》是一部以幻想的形式写成的社会问题小说,它所反映的社会人生,包括:
⑴抨击黑暗政治,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聊斋志异》对黑暗政治的抨击有以下几个特色:a 小说揭露的是整个吏治的腐败,而不是各别官吏的品德不良,这触及了封建政治的本质问题。b 小说不仅揭露一般官吏,还将矛头指向最高统治者皇帝。c 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不仅无情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还借助现实或超现实的力量,是恶人受到惩罚,被压迫者过上幸福生活。
⑵歌颂青年男女纯洁真挚的爱情,表现为:a 塑造了一系列\情痴\的形象;b 突破了古典小说戏曲中才子佳人的传统模式,强调一种心灵契合的知己之爱;c 表现和赞美超越生死的爱情力量;d 表现男女主人公在争取爱情的过程中,同封建礼教和世俗观念的曲折斗争。
⑶揭露讽刺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弊端。a 揭露试官的昏庸无能和贪鄙;b 揭示热衷功名的士子痛苦空虚的精神世界。
⑷热情歌颂普通人的种种美好的品德,如不屈不挠地反抗精神、热情无私、诚实淳朴、勇敢机智等。
⑸总结社会人生的经验教训,对人进行教育和劝戒。
14、为什么说《儒林外史》“隐括全文”的第一回是体现全书主题思想的一个纲? 《儒林外史》第一回通过王冕的故事概括了全书的主题思想。借王冕形象体现出来的的思想倾向: (1)开篇一首词就道出了否定功名富贵的思想,这是全书的总的思想倾向;王冕有学问却不愿意做官,不仅不追求做官,而且逃官,是个逃官的典型。这与当时整个社会上在科举制度下热衷功名
23
富贵、追求做官的风气完全背道而驰,篇中借人物之口,明确地批判了科举考试制度和读书做官的思想。另外,这一回里也已经触及到了官场的黑暗和腐败,如时知县的巴结上司,追名逐利;以同情的笔调写到了人民的痛苦生活等。所有这些思想内容,在以后的几十回书里都是突出地描写和反复描写的。
(2)除总的思想倾向外,还有儒家德治、仁政的政治理想;主张“以仁义服人”而不是要“以兵力服人”。
(3)儒家的孝悌信条;全书盛赞孝道,王冕的形象,在第一回里就有了提挈的作用。 (4)对学问的理解仍是经史、天问、地理等儒家传统提倡的范围。
总之,这“隐括全书”“敷陈大义”的第一回,不但揭示了全书的主题,而且全书的一些主要内容,包括积极的因素和消极的因素,也都同时体现出来。
15、以周进、范进的故事为例,分析说明《儒林外史》是如何揭露科举考试制度对封建士子身心的摧残和毒害的?
科举考试制度造成了封建知识分于以及整个社会对科举的热衷、对功名富贵的追求:
(1)周进中举之前穷困卑微,艰难度日,还要受到众人对他的侮辱、蔑视,到省城参观时,悲从中来,一头撞在号板上,差点送了老命,他大半辈子追求功名富贵而不得,深刻暴露了科举考试制度下封建知识可悲的命运和空虚的灵魂。他意外中举后,情况马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顿时身价十倍,不但亲与不亲的与他相认,就连从前嘲笑奚落过他的人也来跟他巴结关系。
(2)范进中举后的遭遇,更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他中举前凄苦可怜,形同乞丐,最后一次应试遇上有相同经历的学道周进主持考试,因为周进的同情心,他竟胡里胡涂地当了第一名,中了相公,到省里参加完乡试 “己是饿了两三天”,出榜那天,家里连早饭米也没有,是何等地凄惨,中举后竟欢喜得发疯。一中了举人,马上有人送银子、房屋、田产,不到两三个月,举凡富贵人家的东西都应有尽有了。
范进中举的故事,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含义:(1)范进发疯回应着他几十年的悲酸,揭示了科举考试制度对封建士子身心的摧残和毒害;(2)范进中举后,周围对他的态度的巨大变化,揭示了一批像范进这样可怜的知识分子热衷科举考试,几十年而不气馁的社会原因;(3)从范进的中举可以看出科举考试的考官是昏庸无能的,反映了科举考试制度本身的腐朽和不合理。
16、鲁迅先生评价《儒林外史》时曾说:“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又说:“讽刺小说从《儒林外史》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试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儒林外史》全面深刻地揭露、批判了科举考试制度,概括为:
结合科举考试制度造成的恶浊的社会风气,揭露了科举考试制度对封建士子身心的摧残和毒害,以范进、周进的故事最具有典型意义。
小说揭示了由八股取士的科举考试制度所造成的功名富贵热在社会上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 小说还揭示出科举考试制度不仅造成社会上广泛的功名富贵热,还派生出各种各样的丑恶社会现象,严重毒化了社会风气。
《儒林外史》对科举考试的揭露,还触及到了八股取士的内容。
小说还生动地揭露了科举考试制度的虚伪和腐败,首先是主持考试的学政等官吏的昏庸、腐朽、不学无术;其次是科场的腐败丑陋。
17、曹雪芹的家世和生活对《红楼梦》的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
(1)曹雪芹出生于一个和清王朝有着特殊关系的贵族之家,这样显赫的家世,使他对贵族阶级的穷奢极侈、腐朽没落以及黑暗罪恶有深刻的认识,这是他创作《红楼梦》的生活基础。
(2)曹雪芹家庭的文化传统,使他从小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和艺术熏陶,这对《红楼梦》的创作也有很大影响。
(3)曹雪芹少年时在南京锦衣玉食的荣华生活和南京比较开放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也都影响了《红楼梦》的创作。
2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