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动画标准班教学大纲
5
动作表演设计课程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能够让学生们将以前所学习的基础知识结合起来,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完整的动作规律和节奏,也是学习动画过程中的重点关注课题!
用完整的运动原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在动画片中,不仅有人物、动物类型的角色,同时为了剧情的需要,还有与角色生活环境有关的各种自然现象,这些角色的形体运动,随从运动,自然现象运动是复杂多变的。应熟知各类动体的运动规律,熟练地掌握这些运动规律的动画技巧,使运动中的画面更加合理,自然顺畅,更加符合运动规律。
动态的运动规律通常可分为人的运动规律、动物运动规律和自然现象运动规律三个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充分熟练地掌握绘制人的运动规律、动物运动规律和自然现象的技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一)曲线运动
了 解:什么是曲线运动。无论是原画进行关键动态设计,还是动画画好中间动作过程,都是十分重要的技巧。
理 解:曲线运动与力学的关系。
掌 握:弧形运动、波形运动绘制方法。 熟练掌握: S形运动的运动规律及绘制技巧。
重 点:曲线运动的技法及动画绘制中的具体应用。 (二)人的运动规律
了 解:在动画创作中人的运动规律属于动画设计的基础构成。 理 解:人的运动规律与力学的关系。
掌 握:人的行走、奔跑、跳跃的绘制方法。 熟练掌握:人的运动规律特点,结合分镜头设计与设计稿的内容创作出带有情景的内容。 重 点:依据人的运动规律与原画设计、动画表演等课程相联系,以基础带动创作。 (三)兽类(四足动物)的运动规律
了 解:在动画创作中兽类的运动规律属于分镜头创作的基础。 理 解:兽类的运动规律。 掌 握:兽类运动规律的绘制。
熟练掌握:力学原理—力的传递,发力点与受力点。结合原画设计与设计稿的内容创作出带有情景内容的兽类运动。
重 点:依据兽类的运动规律与分镜头设计、动画表演等课程相联系,以基础带动创作。
(四)禽类的运动规律
了 解:在动画创作中禽类的运动规律属于中期创作的基础,应用的方面较广。 理 解:禽类的运动规律。
6
掌 握:禽运动规律的绘制。
熟练掌握:力学原理—力的传递,发力点与受力点,曲线运动。结合原画设计与设计稿的内容创作出带有情景内容的禽类运动。
重 点:依据禽类的运动规律与原画设计、动画表演等课程相联系,以基础带动创作。 (五)鱼类与两栖类的运动规律 了 解:在动画创作中鱼类与两栖类的运动规律属于中期创作的基础,应用的方面较广。
理 解:鱼类与两栖类的运动规律。 掌 握:鱼类与两栖类运动规律的绘制。
熟练掌握:曲线运动“S”形运动,对角线运动。结合原画设计与设计稿的内容创作出带有情景内容的禽类运动。
重 点:依据禽类的运动规律与原画设计、动画表演等课程相联系,以基础带动创作。 (六)昆虫类的运动规律
了 解:在动画创作中昆虫类的运动规律属于中期创作的基础,应用的方面较广。 理 解:昆虫类的运动规律。
掌 握:昆虫类的运动规律的绘制。 熟练掌握:力的传递—通过关节逐级传递。结合原画设计与设计稿的内容创作出带有情景内容的昆虫类运动。
重 点:依据昆虫类的运动规律与原画设计、动画表演等课程相联系,以基础带动创作。
(七)自然界运动规律
了 解:自然现象有的用于背景,有的用于拟人,对剧情起着衬托作用。在动画创作中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属于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创作的基础,应用的方面十分广泛。
理 解:自然界运动规律。 掌 握:自然界运动规律的绘制
重 点:熟练运用自然界运动规律的基本形式“S”曲线运动,在掌握基本自然现象运动规律的同时能够根据不同的创造风格绘制不同形式的自然现象。能够将各种自然现象结合在一起,在一个镜头中同时使用。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序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设计 人的运动规律 人行走、奔跑、跳跃的动作设计 兽类的运动规律 四足动物的基本动作设计 禽类的运动规律 家禽和飞禽基本动作设计 鱼类的运动规律 鱼类的基本动作设计 主要内容 主要教学 方 式 讲授 指导演习 讲授 指导演习 讲授 指导演习 讲授 指导演习 讲授 指导演习 讲授 200课时 学时 分配 备注说明 讲授与练习并举 学分:35分 十一 昆虫类的运动规律 7 十二 昆虫类的基本动作设计 十三 自然界运动规律 十四 自然界的动画设计 指导演习 讲授 指导演习 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
讲授课程的同时使学生逐步消化吸收,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更直接的掌握物体的运动规律,对各种运动规律分别讲授,使学生们在分镜头和动画设计的实际绘制中得到实践。在每次课堂教学结束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动画设计过程中练习巩固每种运动规律的知识点。
五、评测标准
1,课堂作业考核 2,阶段测验
人物运动作画考核(走,跑,跳,摔),动物运动作画考核,自然状态作画考核(10分)
原画概论课程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动画片创作过程中,需要一个镜头接着一个镜头的去绘制,最后再把许多镜头组接在一起来完成一部影片。本课程的出发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动作的产生、延展原理,为今后设计复杂连贯动作积累正确的意识和观察、表现方法。
中心任务是解决学生对叫关键祯的有效认识,指导学生不但要掌握绘画、表演的基本知识,同时还要有对物体运动有敏锐的观察,绘制和戏剧夸张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了 解:原画绘制的是动画中的关键张,在动画绘制中关键帧的作用。
理 解:根据剧情和导演的意图,画出运动物体的关键动作,完成动画剧情中所有角色的动作设计。
掌 握:原画的绘制理论。 熟练掌握:原画的绘制方法。 重 点:在原画的绘制过程中把握好原画各个力学知识点的要求,配合动作的起止结束,在运动轨迹线的基础上准确、合理的绘制。将各个知识点综合运用,结合镜头要求、表演、运动规律等知识来创作原画。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序号 1 2 主要内容 力学原理与物体的属性 预备动作与力的传递 主要教学 方 式 讲授 指导演习 学时 分配 100学时 备注说明 讲授与练习并举 8 3 4 5 6 关键祯的认识 连贯动作的设计,主要动作和次要动作 原画的绘制技术原理 预备动作,缓冲动作,跟随动作 命题动作演习:预备,起,走,跑,停,缓冲,坐卧,附件跟随。 讲授 指导演习 讲授 指导演习 7 指导演习 学分:20分
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
参照动画中期制作流程进行,通过文学剧本、动画剧本(文字分镜头)、美术设计(造型、场景、道具)、分镜头的绘制等前期程序,切入到镜头的绘制,将动画表演的基本元素融入原画创作中。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为动画基础造型、运动规律,动画表演、二维动画短片制作的基础和预备铺垫。
六、评测标准
1,课堂作业考核
2,阶段测验,命题连贯动作设计。(20分)
场景设计课程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的宗旨是让学生了解动画场景不是简单的风景写生,也不同于环境设计。它是为动画影视服务为展现故事情节,完成戏剧冲突,刻画人物性格服务的时空造型艺术,它的创作是依据剧本、依据人物、依据特定的时间线索而进行创作的。通过镜头调度、运动主体调度、镜头构图、景物透视与光影及空间想象等手段,确立美术风格即艺术类型。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了 解:影视动画场景设计概念和任务,动画场景的美学特点和艺术风格。 理 解:影视动画场景设计的特性与共性及它在影片中的功能。
掌 握:掌握景物、空间、形、光、色等造型形态的综合能力和表现技巧。这其中包括空间场景的透视关系,重点学习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及散点透视以及他们之间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