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化学试卷以及解析答案
项错误;
B、t2℃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一定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C、t3℃时,若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正确;故选项正确;
D、将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所得甲、乙的溶液仍都是饱和溶液错误,因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变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3.【分析】A、根据镁燃烧现象分析; B、根据铝的自我保护分析; C、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
D、根据高锰酸钾加热可分解生成二氧化锰分析。
【解答】解:A、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常用于制作烟花,故正确;
B、通常情况下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故错误;
C、着火点一般是固定不变的,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错误;
D、用氯酸钾制氧气时,若没有二氧化锰时也可以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同样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是因为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二氧化锰,可作为氯酸钾反应的催化剂,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分析】A.根据单质碘可以使淀粉变蓝色;
B.根据铵盐能和熟石灰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进行分析; C.根据碳酸钙能和盐酸反应生成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D.根据硫酸铜溶于水,Fe不溶于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A.单质碘可以使淀粉变蓝色,检验食品中是否含有淀粉:可以用碘酒溶液,
第13页(共19页)
故A错误;
B.(NH4)2SO4能和熟石灰如此一生成具有氨味的气体,而K2SO4不和熟石灰反应,故B正确;
C.碳酸钙和碳酸钾都能和盐酸反应,因此当CaCO3固体中有少量Na2CO3时,不能用盐酸除去,故C错误;
D.硫酸铜能溶于水,Fe不能溶于水,所以分离Fe和CuSO4固体混合物时,可以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得到铁和硫酸铜溶液,得到硫酸铜固体还需要蒸发结晶,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了解物质的性质,明确除杂、鉴别的注意事项,并能结合题意分析解答,本题能很好的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15.【分析】A、根据反应的质量关系分析; B、根据原电池的原理分析; C、根据能量的转化分析; D、根据电子的得失分析。
【解答】解:A、由方程式Zn+CuSO4═Cu+ZnSO4可知,每65份质量锌置换出64份质量铜,溶液的质量要增加,故A错误;
B、Zn、Cu、CuSO4溶液及外电路共同构成了原电池。由于Zn失去的电子经导线转移到Cu片上,故导线上有电流通过,实验二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故B正确; C、实验一不能体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实验二体现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 D、实验一和实验二从微观角度分析,都存在着电子的得失,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与盐的反应,准确理解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量的转化、电子的得失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知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分析】(1)根据所需营养素的食物来源、洗衣粉的乳化功能进行分析; (2)根据物质的分类、生锈的原因进行分析;
(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进行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沼气的生成物进行分析; (4)根据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进行分析。
【解答】解:(1)小麦粉、白砂糖富含糖类;花生油富含油脂;鸡蛋富含蛋白质;当衣服上粘有油脂时,可以用洗衣粉除去,其去污原理是乳化;
第14页(共19页)
(2)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舰体在高盐的海水中易生锈,原因是海水中所含的盐类物质存在时会加速铁的锈蚀;
(3)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无污染;
(4)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利用硝酸铵固体溶解时温度降低,起到快速止血的作用。 故答案为:
(1)花生油 乳化; (2)复合材料 盐类; (3)CH4+2O2(4)降低。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7.【分析】(1)①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②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③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进行书写;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
(2)①根据玻璃棒的用途进行分析; ②根据蒸发过程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1)①甲仪器的名称是水槽;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制氧气,发生装置可先A;用装置C干燥O2,气体由导管a进入;氧气不易溶于水,故能用E装置收集;
③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2)①实验的主要步骤:称量与溶解、过滤、蒸发;蒸发结束后用玻璃棒将固体从蒸发皿转移到纸片上,比较食盐提纯前后的状态;
②a.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液体要,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而飞溅,故a正确; b.当出现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用蒸发皿的余热把食盐蒸干,故错误;
第15页(共19页)
CO2+2H2O;
CO2+2H2O 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无污染;
c.蒸发时若有滤液溅出,会造成精盐的损失,则精盐质量将偏低,故c正确;
d.蒸发过程中,溶液中钠元素质量的质量分数增大,溶液中钠元素质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ac; 故答案为: (1)①水槽;
②A;a;氧气不易溶于水;
③CaCO3+2HCl=CaCl2+H2O+CO2↑;CO2+H2O=H2CO3; (2)①玻璃棒; ②ac。
【点评】本题考查了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仪器的名称和用途以及粗盐提纯的注意事项等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分析】根据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一种含有四种元素的盐,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所以A是碳酸氢钠,其反应原理:A和B反应生成C、D和E三种物质,通过光合作用D和E反应生成F和G,煤气主要成分H在F中燃烧生成E,所以H是一氧化碳,E是二氧化碳,F是氧气,I和D反应只生成J,所以I是氧化钙,D是水,J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所以J是氢氧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所以G是葡萄糖,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一种含有四种元素的盐,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所以A是碳酸氢钠,其反应原理:A和B反应生成C、D和E三种物质,通过光合作用D和E反应生成F和G,煤气主要成分H在F中燃烧生成E,所以H是一氧化碳,E是二氧化碳,F是氧气,I和D反应只生成J,所以I是氧化钙,D是水,J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所以J是氢氧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所以G是葡萄糖,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G的化学式为:C6H12O6,G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氧;
(2)A的俗称是小苏打,A和B的反应是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3)I的用途是干燥剂;H在F中燃烧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O+O2
2CO2;
第16页(共19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