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第5章 成本理论思考练习题1

第5章 成本理论思考练习题1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6:55:32

15、 当边际成本底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上升。F 16、 当产量Q=99单位时,TC=995元,如Q增加到100单位时,AC=10元,由此可知

MC=15元。F 17、 在从原点出发的射线与TC曲线的切点上,对应的AC值最小。T 18、 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成本大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可变成本(AVC),那么

产量增加后AVC将减少。`F 19、 短期生产条件下,可变要素的产量曲线递增时,可变成本曲线递减,平均产量最大

时,平均可变成本最小。T 20、 平均不变成本(即固定成本)决不随产量的增加而提高。T 21、 短期平均成本大于长期平均成本。F (三)长期成本 22、 长期成本总是小于短期成本。【 F 】 23、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上升时,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之

右。F(规模不经济阶段-左侧) 24、 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都存在着一个LTC曲线与相应的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TC

曲线的相切点,一个LAC曲线与相应的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的相切点,一个LMC曲线与相应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MC曲线的相交点。T 25、 当企业处于规模内在经济阶段时,其LAC是上升的。F 26、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包络线F 27、 外在经济使LAC曲线向上移动,外在不经济使LAC曲线向下移动。F 28、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最低点的轨迹。F 29、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是短期边际成本最低点的轨迹。F 30、 如果规模报酬不变,长期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本且不变。T规模报酬不变是指随着

产量的增加,长期平均成本保持不变(常数)。假设LAC=K(K为常数),则LTC=KQ,

LMC=

dLTC?K,所以长期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本且不变。 dQ31、 边际成本先于平均成本而上升。T边际成本的变化总是较之平均成本的变化要快。

当投入生产要素进行生产时,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边际产量增加,边际成本下降,平均成本下降,当生产要素的配置达到最佳状态之后,边际产量开始下降,边际成本开始上升,但平均产量仍在上升,于是平均成本也仍在下降,一直到边际产量上升交于平均产量的最低点,平均成本才转而进入上升阶段。 32、 如果生产函数是不变规模报酬的生产函数,企业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一定是下降的。

rix1?C(Q)i?1?F由于 LAC?,当要素投入增加t倍后,Qf(x1,?,xn)nLAC??r(tx)iii?1nf(tx1,?,txn)??rxi?1niif(tx1,?,xn)?LAC,故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此时为一水平线。

四、简答题 1. 判断:某方案的机会成本是指决策者为采取该方案而放弃的任何其他方案的利益。(上海交大1999研)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是要研究一个经济社会如何对稀缺的经济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问题。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方面。这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由此,便产生了机会成本的概念。

机会成本指人们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在其他可能的用途中所能够获取的最大收入。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第一,资源是稀缺的;第二,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第三,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提出的。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方面。这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能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这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缘由。因此,社会生产某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它不能生产另一些产品的代价。所以,机会成本的含义是:任何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一般都有多种不同的使用途径或机会,也就是说可以用于多种产品的生产。但是当一定量的某种资源用于生产甲种产品时,就不能同时用于生产乙种产品。因此生产甲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不生产乙种产品的代价,或者是等于该种资源投放于乙种产品生产上可能获得的最大报酬。因此,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 西方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概念和一般理解的成本概念有什么不同?(中国海洋大学2001研)(机会

成本与会计成本有什么区别?) 答:(1)机会成本是指人们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在其他可能的用途中所能够获取的最大收入。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而提出的。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方面。这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能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这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缘由。因此,社会生产某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它不能生产另一些产品的代价。由此产生经济成本的概念,即厂商所使用的全部资源的机会成本。在进行经济分析时,一般首先分别研究厂商所有投入要素的机会成本,然后再根据各种投入要素的机会成本计算产品的经济成本。设Ce为经济成本,Xi为各种投入要素的数量,Pij为第I种投入要素的第j种市场价格,则Ce??max(P)X。

ijii?1n(2)我们通常所说的成本大多是指会计成本。会计成本是厂商在生产过程中购买和使用的且按市场价格直接支付的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其在企业的会计账簿中会直接反映出来。会计成本比较关注产品成本结果本身,成本计算的对象是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产量被看作是产品成本的惟一动因,并认为它对成本分配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

机会成本包括显成本和隐成本两部分,而会计成本只是其中显成本的部分。 3. 某企业打算扩大生产,其可供选择的筹资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利率为10%的银行贷款,

二是利用企业利润。该企业的经理认为应该选择后者,理由是不用付利息因而比较便宜,

你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吗? 答:他的话没有道理。 在作经济决策时,必须重视隐性成本的计算,所谓隐性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企业自己所拥有资源的价值,价值必须按照它可能的最好 的用途来计算,本例中,如果企业利润不投入自己的企业而贷给其他人经营,它也可能得到年利率10%的利息收入的话,这两种筹资方法对该企业来说是不分轩轾的。 4. 在经济学中厂商的成本都包括哪些?

答:在经济学的分析中,厂商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隐含成本两部分。所谓的直接成本是指厂商为购买各种生产要素或投入而支付的货币。所谓隐含成本是指与厂商所使用的自有资源(包括企业家的劳务,自己所拥有的资本等)相联系的成本。它反映的是这些资源相应的可以用在别处的这一事实,应该包含在厂商的总成本之中。在计算厂商总成本的时候,如果忽略了厂商的隐含成本,将会使决策严重失误。

一定资源或投入用于某种特征生产时的成本,就是这些资源可能生其他产品的价值,用这种方式定义的成本就是所谓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概念强调的是:一种资源可以生产许多东西。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成本即直接成本和隐含成本之和,将趋近于和他所使用的资源的机会成本相等。除此之外,成本中还应该包含另外的一部分,即所谓的正常利润,这是在支付了所有其他生产要素的机会成本以后,把一个企业家留在一个特定行业中的最起码的报酬。正常利润之所以也构成成本的一部分,是因为如果这部分得不到补偿,对于一个特定的行业来说,企业家的供给将会枯竭。

以上所说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隐含成本和正常利润)仅指私人成本。 5. 已知生产函数如何求出相应的成本函数。(同济大学1998研)

答:生产函数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各种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Q=F(L,K)联立求得相应的成本函数。实际上,在短期中,每一种生产规模都是最低成本的规模。由此,我们可以将成本函数的确定,转化为在给定产量下确定最小成本的问题,那么通过构造拉格朗日函数,便可确定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代入生产函数求出成本函数。例如:设生产函数为Q=F(L,K),TC=wL+rK,构造拉格朗日函数Z=(L,K,?)=wL+rK+?[Q-F(L,K)],对L、K、?分别求偏导,得出L与K关系,然后代入生产函数求出Q与TC的关系,即为成本函数。

6. 简要说明在短期中,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之间的关系。(人大1998研)

答:(1)假定短期生产函数为:

Q?f(L,K)

短期成本函数为:

TC(Q)=TVC(Q)+TFC

TVC(Q)=w·L(Q)

且假定生产要素劳动的价格w是既定的 根据②式和③式,有:

TC(Q)=TVC(Q)+TFC =w·L(Q)+TFC

式中,TFC为常数 由上式可得:

dTCdL?w?0dQdQ1MC?w?

MPLMC?L根据③式有:

AVC?TVCL?wQQ

1?w?APL(2)参见简答题第10题。

7. 平均产量和平均可变成本的关系如何?

答:(1)平均产量指每单位的可变投入要素量所获得的产量,等于总产量与可变投入量的比值。假设短期内只有一个可变要素投入L,则平均产量可以表示为: AP=Q/L

其中,Q为总产量(TP)。最初平均产量开始时增加,达到最大值以后,转而减少。从总产量(total product)曲线的图中可以看出,平均产量曲线是一条倒U型的曲线。AP曲线上的最高点e的斜率为0,表示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过了e点以后,平均产量下降。 (2)平均每单位产品所消耗或均摊的可变成本,其公式为: AVC=VC(可变成本)/Q(产量)

平均可变成本通常为U字形,先降后升。它的变化具体有三个阶段:①递减阶段。此时固定要素没有与可变要素相配合,因此未被充分利用,但平均产量上升,且产量增加的速度超过可变成本增加的速度,使平均成本下降。②不变阶段。此时可变要素的增加使固定要素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因此在一定范围内,产量的增加可能导致平均产量不变,平均成本也不变。③递增阶段。这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 (3)平均产量和平均可变成本的关系:AVC=W/AP

① 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产量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前者递增时,后者呈递减。 ②MC曲线和AVC曲线的交点与MP曲线和AP曲线的交点是对应的。

8. 证明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的对偶关系,并简单说明它们的变动规律。(对外经贸大学2002

研) ) 证明: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关系:

TC(Q)?TVC(Q)?TFC?w?L(Q)?TFC

dL/dQ 由上式可得: MC?dTC/dQ?w?即: MC?w/MP

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MP曲线的上升阶段对应MC曲线的下降段;

MP曲线的下降段对应MC曲线的上升段;MP曲线的最高点对应MC曲线的最低点。

9. 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是如何得到的?其中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与变动要素的平均产量

和边际产量有何关系? 答:(1)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可以由成本、产量以及要素投入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得出,

搜索更多关于: 第5章 成本理论思考练习题1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15、 当边际成本底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上升。F 16、 当产量Q=99单位时,TC=995元,如Q增加到100单位时,AC=10元,由此可知MC=15元。F 17、 在从原点出发的射线与TC曲线的切点上,对应的AC值最小。T 18、 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成本大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可变成本(AVC),那么产量增加后AVC将减少。`F 19、 短期生产条件下,可变要素的产量曲线递增时,可变成本曲线递减,平均产量最大时,平均可变成本最小。T 20、 平均不变成本(即固定成本)决不随产量的增加而提高。T 21、 短期平均成本大于长期平均成本。F (三)长期成本 22、 长期成本总是小于短期成本。【 F 】 23、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上升时,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之右。F(规模不经济阶段-左侧) 24、 在每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