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部编版2019-202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讲义02字词的理解和运用专项测试试卷
钱一样。
他和我,蹲在棕榈树下一块儿看着蜜蜂。我说:“你是干什么工作的,先生?”“我是诗人。你也是个诗人。你喜欢妈妈吗?”“她不打我的时候,喜欢。”他站起身来,从裤兜里掏出一张纸片:“这上面是首描写母亲的伟大的诗篇。我打算卖给你,只要四分钱。” 我跑进屋:“妈,你想花四分钱买一首诗吗?”“你听着,告诉那个家伙,赶快出去。” 我对诗人说:“妈妈说她没有四分钱。”“这就是诗人的遭遇。”他好像并不介意。“像你这样到处转悠着卖诗倒挺有意思。有很多人买吗?”“从来没人买过。”“那你为什么还要四处转悠?”“这样我就可以看到许多东西,我还一直希望遇到别的诗人。”“你真的认为我是个诗人吗?”我问。“你像我一样有才华。”他走了。我祈祷能再见到他。
一天下午,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在街的拐弯处又见到了他。“我已经等你很久了。”“卖掉诗了吗?”他摇摇头,说:“我院里有棵挺好的芒果树。现在芒果都熟透了,红彤彤的,果汁又多又甜。我等你是想请你去吃芒果。”
诗人住在一间小棚屋里,家具很少,显得很冷清。院子里绿茵茵的,还有一棵高大的芒果树。他说得不错,芒果汁又多又甜,我一连吃了六个。橘黄色的芒果汁从嘴角流到下巴上,我的衬衫也染上了果汁。
回到家后,妈妈很气愤:“你窜到哪儿疯去啦?去,给我拿根鞭子来!”我从家里逃出来,发誓再也不回去了。
我气极了,跑到了诗人家。他说:“别哭啦,咱们一块去散散步吧!”我们散了步,还躺在草坪上看星星,他让我猜那些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我按他说的做了,明白了他的意思。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如此骄傲和愉快,我的气愤一扫而光。
忽然,一个警察出现在面前。“你们在这儿干什么?”诗人说:“已经四十多年啦,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警察无趣地走了。 从此,我和诗人总是一起去散步,看星星。
一天,诗人对我说:“我告诉你一个重要的秘密。我正在写一首诗,世界上最伟大的诗篇。我已经写了五年啦。每月只写一行,再有二十二年就完成了。”“上个月写的那行是什么?”他仰起头看着天空:“往昔深邃而奇妙。”“是行很美的诗。”“我希望能把一个月的体会感受全部倾注到这行诗句中去,写出一首震撼全人类的诗篇。”我惊叹道:“等写完了最伟大的诗,你就会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了吧?”他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我觉得诗人在一天天衰老下去。一天,我到小房子里去看望他,他躺在小床上,看上去那么苍老、虚弱。他说:“诗写得不太顺利。”我敏锐地感觉到了什么,泪水突然涌了出来。他挣扎着坐起来,让我坐到他的膝盖上,看着我的眼睛说:“嗯,你也看出来了,我一直说你具有诗人的眼光。”他看上去并不难过,把我搂到瘦削的胸前:“想听我再给你讲一件有趣的事吗?”我什么也说不出来。“给你讲完,你要答应我马上回家,再也不要来看我了,好吗?”我点点头。“很好。现在听我讲,以前我给你讲过的那些什么作诗和世界上最伟大的诗,都是假的。你说这是不是你听过的最有趣的事?” 他的声音中断了。
不久,诗人的小房子被扒掉了。芒果树也被砍倒了。诗人好像从没有来到过这个世界。
(摘自奈保尔《米格尔街》,花城出版社)
(1)米格尔街的人是“好客”的,但“妈妈”为什么对诗人“极不友善”?
(2)诗人“讲得极缓慢而清晰,仿佛说出的每个字都要花掉他的钱一样”,一方面表明他使用语言________,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他物质生活上的________。当警察问:“你们在这儿干什么?”诗人答非所问,说:“已经四十多年啦,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诗人四十多年都在思考的问题是________。
(3)诗人最后对“我”说:“那些什么作诗和世界上最伟大的诗,都是假的。”出人意料,但为什么又是合情合理的?
(4)小说中,诗人为什么和“我”成为了好朋友?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答案】 (1)因为诗人说想看看蜜蜂,这让“妈妈”觉得很诡异,难以理解(或让“妈妈”产生了警惕、提防心理)。“看蜜蜂”属于闲情逸致,与这里的贫困生活格格不入。 (2)非常严谨(字斟句酌、谨慎、爱推敲);贫困;人生应该如何度过(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
(3)①诗人因沉迷诗歌而一生穷困潦倒;②诗人和“我”是朋友,善良的他不希望“我”重蹈他的人生之路。
(4)①从诗人的角度,诗人孤独,渴望交流分享与情感慰藉;举例略。②从“我”的角度,“我”是一个小孩,保有童真和诗性,能同情、理解诗人的遭遇与情感,能和诗人精神相通;举例略。
【解析】【分析】(1)根据上下文内容分析,诗人来我家的目的是“想看看蜜蜂”,我们这里的住户都很贫困,没有闲情逸致去看蜜蜂,因此诗人的目的让“妈妈”觉得很奇怪,产生了警惕和提防心理。因此妈妈对诗人“极不友善”
(2)这句话描述了诗人讲话的状态,表现他每说一句话都字斟句酌,为人非常严谨,这与他诗人的身份相符;“仿佛说出的每个字都要花掉他的钱一样”,连他说话都让我和金钱相联系,可见他生活的贫困;结合诗人的生活状态来分析,他用了四十年来思考的是:人为什么活着,但他一直还没有弄明白。意思对即可.
(3)结合前文内容分析,“我正在写一首诗,世界上最伟大的诗篇.我已经写了五年啦.每月只写一行,再有二十二年就完成了”可以看出诗人有宏大的志向,但临死前却说这一切都是假的,是因为这正是他一直不明白的地方: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写诗却会一生穷困潦倒?再结合前文内容来看,诗人已把我当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他在临死前说出这样的话,是真诚的希望我不要重走他的人生之路.这一切都是在前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合情合理。
(4)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的基础上,从诗人和“我”两个角度来分别进行分析。 从诗人的角度,诗人孤独,渴望交流分享与情感慰藉,但这个世界没有人能理解他。如他要看蜜蜂我妈妈对他极不友善,他的诗没人买,得不到承认,连四分钱都没人买等;从“我”的角度分析,“我”是一个孩保有童真和诗性,能同情、理解诗人的遭遇与情感,这从我能和诗人一起看蜜蜂,到诗人家里吃芒果,和诗人一起看星星,能够分享诗人的秘密和喜怒哀乐可以看出。
故答案为:⑴ 因为诗人说想看看蜜蜂,这让“妈妈”觉得很诡异,难以理解(或让“妈妈”产生了警惕、提防心理)。“看蜜蜂”属于闲情逸致,与这里的贫困生活格格不入。 ⑵非常严谨(字斟句酌、谨慎、爱推敲) 贫困 人生应该如何度过(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
⑶ ①诗人因沉迷诗歌而一生穷困潦倒;②诗人和“我”是朋友,善良的他不希望“我”重蹈他的人生之路。
⑷ ①从诗人的角度,诗人孤独,渴望交流分享与情感慰藉;举例略。②从“我”的角度,“我”是一个小孩,保有童真和诗性,能同情、理解诗人的遭遇与情感,能和诗人精神相通;举例略。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句子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上下文内容理解句子所蕴含的意思。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一定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答题原则,认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
⑶本题考查赏析小说结尾艺术的能力。小说的结尾有这几种形式:①出人意料式;②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③补叙式;④卒章显志式;⑤令人感伤式;⑥大团圆式。此结尾属于补叙式。结构上,与上文情节的呼应,解释悬念;内容上,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3.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完成小题。
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
迄今没有见到为他们留下的影像,定格他们倒在废墟里的姿势。也许根本就没有人为他们留下过影像。但是,随着搜救人员一点点挖开瓦砾、水泥和砖块,我们依旧记住了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
21岁的幼儿园老师瞿万容,被扒出废墟时,人们看到她扑在地上,用后背牢牢挡住一块垮塌的水泥板,紧紧护住自己怀里的一个孩子。
孩子只受了轻伤,呼吸很平稳,而年轻的女老师,却因为头部和背部骨折,早已停止呼吸。
这一幕,定格在“5·12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二天,人们扒开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废墟时的那一刻。
在地震刹那间摧毁我们的家园后,从城市的碎片下,不止一处,人们看到这种凝固的姿势。
5月13日22时12分,震后第二天,德阳市看到了这种姿势。在汉旺镇东汽中学的废墟下,年近50岁的教导主任谭千秋,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他的后脑被楼板砸得深深凹下去,但4个学生都活了下来。
5月14日7时,震后第三天,崇州市看到了这种姿势。当一夜未眠的搜救人员从怀远镇中学垮塌的教案楼下找到吴忠洪的遗体时,这位45岁的英语老师背部向上弓曲着,双手撑地,身下是两名已经死去的学生。
5月14日早上,震后第三天,什邡市看到了这种姿势。搜救人员在龙居中心小学的废墟里刨出一个死去的女子,她同样正努力护着3个孩子,而她的头已被砸下的重物削去一
半。幸存师生仔细辨认,才认出那是学校最年轻的女老师向丽。
5月14日10时,震后第三天,绵阳市看到了这种姿势。在平武县南坝小学塌下的一根钢筋水泥横梁下,48岁的代课女老师杜正香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死死地各拉住一个孩子,胸前还护着3个孩子。
汶川县也看到了这种姿势。当那里的幸存者们徒手搬开垮塌的映秀镇小学教案楼的一角时,他们惊呆了:29岁的男老师张M亚跪扑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孩子都还活着,这位平时爱唱歌的老师却已经离我们而去。他紧抱着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为了救出孩子,救援人员不得不含泪将手臂锯断。
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定格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瞬,尽管不能以影像的形式流传,却足以在人们心间永久驻留。
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定格了他们在这世上的最后一次努力,那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他人。
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相信没有功利的考量,来不及是非的权衡,而只有人性深处的本真,以及人类心中永不泯灭的爱。再强大的自然伟力,也摧毁不了它。这种爱,足以战胜自然的伟力,为生命支撑起一块的空间,尽管狭小局促,甚至狼狈,但是无比壮美。 (1)文章标题“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有哪两重含义? (2)揣摩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①老师们倒下的姿势,基本上都有“紧紧护住”“死死护着”“死死拉着”这样的动作,请你说说这些加点词的作用。
②第6段中“他紧抱着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为了救出孩子,救援人员不得不含泪将手臂锯断。”这句话的加点词体现了救援人员怎样的心情?
(3)请你说说对第10段中“这种爱,足以战胜自然的伟力,为生命支撑起一块的空间,尽管狭小局促,甚至狼狈,但是无比壮美。”这句话的理解。
(4)读完全文,请你给文中一位最让你感动的老师或老师群体写一句颁奖词。(要突出人物的特点,有一定的文采,不超过60字)
【答案】 (1)他们最后倒下的姿势被固定在废墟里;他们壮烈牺牲,无私奉献精神的精神永驻人们心中。
(2)①可见老师们当时是竭尽全力地保护他们的学生,突出了老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②体现了救援人员极度无奈和无比悲痛的心情。
(3)示例:在灾难来临的那一时刻,老师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保护学生的壮举感天动地。这种无私的爱,让强大的自然力显得微乎其微。
(4)示例:她的生命永远凝固在花一样的年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相信怀里的孩子可以装点更灿烂的春天。
【解析】【分析】(1)结合文章内容可知,“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是在地震来临时,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相同的情景,各位老师将孩子们护在身下,他们最后倒下的姿势被固定在废墟里。深层含义根据议论抒情句子“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定格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瞬,尽管不能以影像的形式流传,却足以在人们心间永久驻留。”可得知老师们壮烈牺牲,无私奉献精神的精神永驻人们心中。
(2)①“紧紧护住”“死死护着”“死死拉着”这些都是老师们舍身保护学生的姿势,表现老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