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秋风秋雨愁煞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秋风秋雨愁煞人
作者:岳慧敏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11期
摘 要:历来,马致远的《汉宫秋》被诸多文人墨客所追捧,称其为“千古绝品”的戏曲作品,甚至将其列为元曲四大悲剧之一。作品中以“秋”为中心线,暗示着汉宫中的悲剧,昭君之悲,元帝之悲,王朝之悲,文人之悲,向我们传达了哀婉、缠绵的艺术之悲,感人肺腑。 关键词:汉宫秋;悲剧性;秋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3-0010-01
马致远的《汉宫秋》并非取自于正史,而是依托于《王昭君变文》,又融合了历代笔记小说、民间说唱文学、文人诗篇等样式,再加上自身在面对国家政权跌宕的大背景下的诸多经历和感受而汇成的一部戏曲文学。此剧中以“秋”字贯穿全文主线,为全剧定下了悲剧的情感基调,以“孤雁”等意象来为全文渲染出了愁苦、凄凉之感,从而突出富丽堂皇的汉宫之中的各种悲剧,昭君之悲,元帝之悲,王朝之悲文以及人之悲。 一、昭君之悲
《汉宫秋》中的王昭君被作者塑造成了一个家境贫寒的农家之女,本可凭着自己“光彩射人,十分艳丽”的容貌而在后宫挣得一个安身之所,不想遇上了贪得无厌的毛延寿向其索要钱财,并向昭君做出了“黄金百两,选为第一”的提议,可是奈何昭君家中无大钱财,便只能拒绝。毛延寿却怀恨在心,将画图中点了些破绽使其被打入冷宫。后来幸得上天犹怜,与巡宫的皇帝偶然相见,惊为天人,纳为后妃。生活本应如此快乐美满下去,可是逃往匈奴的毛延寿却在此时将昭君的美人图献给了单于,单于垂涎昭君的美貌,于是遣兵南下,逼近汉室,索要昭君。此时的昭君为了自己的国家以及千千万万的百姓,挺身而出,自愿和番,平息战火,“妾蒙陛下厚恩,当效一死,以报陛下,妾情愿和番,得息兵刀,亦可留青史,( 番王) 今拥兵来索,待不出,又怕江山有失” 。而她如此的举动也与满朝文武贪生怕死,力荐昭君和番的举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昭君,虽只是一介女流,却能在大事上行大杰,保了汉室安宁,国家安定,最后她为了忠义两全,只能一死以谢天下,这何尝不是昭君之悲,她的死,死的悲壮,死的崇高。 二、帝王之悲
汉元帝和王昭君的爱情是剧本中一条主脉线,而汉元帝与昭君相识、相知、相离的过程中也无不体现着帝王之悲。元帝身处政治权利的巅峰可以说是至高权力的象征,而就是这种权利也有人敢去违抗。毛延寿只是一介宫廷画师,却敢私自扰乱选秀秩序,戏弄皇帝感情,可见帝王之悲。皇家没有真正的感情,《长生殿》的作者洪升曾说:“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