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海大学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下部:白色微晶灰岩,斑块巨粒结晶灰岩,晶粒可达0.1~1cm,厚度约5m。
主体部分:灰白色略显肉红色微晶生物屑灰岩为主,夹生物屑灰岩、砂屑灰岩,厚层到块状,层理不清,仅能根据缝合线来判断其产状。
图1-3 石炭系黄龙组
3)上统船山组(C3c)如图1-4
与下伏黄龙族为假整合接触,黄龙组顶面受到侵蚀,起伏不平,并受到氧化颜色发红,厚度约40m。
岩性及化石:为黑白相间生物屑灰岩、微晶灰岩。具有缝合线构造,可判断层面。具有核型石,产麦粒蜓化石。
中部及上部产有核形石,为圆球形,
图1-2 高骊山组下部(砂-页-砂)
图1-4 石炭系船山组
似豆粒大小,色灰白,既见于深灰色灰岩中,如图1-5也见于浅灰色灰岩中,是藻类生物聚集而成的。核形石是识别船山组地层的重要标
图1-5 石炭系船山组岩石
志。
2、泥盆系
上统五通组(D3w)
岩石坚硬,长构成高山之顶,露头好。假整合于茅山组地层之上,接触面略显受侵蚀之痕迹,局部见到细的砾石,砾石成分为茅山组砂岩。
第 5 页 共 15 页
图1-6 泥盆系五通组灰黑色炭质页岩
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五通组厚约150m,可分四部分: 底部:灰白色石英砾岩、石英砂岩,厚层状,层次清楚,石英砾岩有三层以上,砾石成分:白色石英、黑色燧石等,呈滚圆或半滚圆状,粒径在1~3cm为主,砾石,可以排列成单向斜层理。
下部:灰白色石英砂岩如图1-7,厚层状,夹有粉砂岩薄层。砂岩中石
图1-7 泥盆系五通组石英砂岩
英含量可达95%以上,为硅脂胶结。具有缝合线构造,具有单斜层理。
上部:黄褐色砂岩、粉砂岩,夹有很多的灰白色粘土岩及灰黑色碳质页岩,局部夹有扁豆体状薄层赤铁矿。
顶部:灰白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缝合线构造非常发育,根据此能准确判断层面。
3、二叠系
1)下统栖霞组(P1q)如图1-8 岩性及化石:分为四部分:1)臭灰岩段:为灰黑色富含沥青质生物屑微晶灰岩,20米厚。据资料,其中产米斯蜓和介形类化石。2)下硅质层段:黑色硅质岩。3)栖霞本部段:灰褐色微晶生物灰岩,盛产
图1-8 下统栖霞组
灰黑色燧石结核。产有化石球蜓。4)上硅质层段:为灰黑色燧石岩夹生物屑灰岩,并可见一些沉淀。化石丰富:常见早坂珊瑚、奇壁珊瑚、米氏珊瑚、南京蜓、球蜓等,由于化石突出于岩石表面,极易找到。
栖霞组厚度约为130米。与船山组为整
图1-9 泥盆系五通组石英砂岩
合接触。
第 6 页 共 15 页
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2)大隆组(P2d)如图1-9
岩性及化石:下部为黄绿色页岩夹生物屑微晶灰岩、钙质灰岩、灰黄色泥质粉砂岩;中部为灰紫色页岩、灰黑色硅质页岩与燧石岩互层;上部为黄绿、灰黑色页岩、夹硅质页岩与生物屑微晶灰岩透镜体。产有蛇菊石等化石。
厚度为20米。大隆组与下伏龙潭组为整合接触。 4、三叠系
1)下、中三叠统青龙群(T1+2q)
岩性及化石:下青龙组底部以页岩为主,夹有灰岩如图1-10;中部以灰岩和
页岩交互产出;上部是一套薄层微晶灰岩,夹杂页岩。据资料产蛇菊石、克氏蛤及佛莱明菊石。
下青龙组厚度约为200米,与下伏大隆组为整合接触。如图1-11
图1-10 三叠系下青龙组(薄板灰岩) 图1-11 三叠系下青龙组(泥岩,页岩为主夹少量灰岩)
2)上青龙组(T2s)如图1-12
岩性及化石:紫红色瘤状灰岩数层,含蠕虫状灰岩,粉砂岩,灰岩透镜体。据资料,产多瑙菊石及荷兰菊石等化石。
上青龙组厚约300余米,与下伏下青龙组为整合接触。
(三) 地质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
断裂构造 1、 褶皱构造
汤山镇湖山地区主要发育有汤山复式大
第 7 页 共 15 页
图1-12 三叠系上青龙组
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背斜,在该背斜北翼发育有次一级的向斜(陡山向斜)和背斜(孔山背斜)。
1)孔山背斜如图1-13
该背斜西起乌龟山经孔山之顶到獐龙山一带,背斜枢纽近东西向。背斜核部地层为上泥盆系五通组石英砂岩组成,两翼地层由老到新依次出露为:下石炭统金陵组(C1j)、高骊山组(C1g)、和州组(C1h)、老虎洞组(C1l)、中石炭统黄龙组(C2h))、
图1-13 孔山背斜
图1-14 背斜两翼地层组成
上石炭统船山组(C3c)以及二叠系栖霞组地层组成如图1-14。背斜核部地层五通组石英砂岩中节理、裂隙发育,使得岩石破碎,极易风化,岩石由新鲜颜色灰白色变为灰白色夹红褐色。
背斜南东翼地层倾角较缓,测得产状:1780/SE∠320;而北西翼地层较陡,测得产状:3560/NW∠760。因而背斜横剖面不对称但转折端,呈圆弧状,轴面向南倾斜,枢纽走向近东西向,呈波状起伏,倾角100,该背斜为一倾伏斜歪背斜。
2、 断裂构造
在大石碑基座以西约50米,在该古采石场内岩壁上,在栖霞组灰岩中发育
第 8 页 共 15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