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黄陂蔡家榨街经济发展特色研究 - 正文

黄陂蔡家榨街经济发展特色研究 - 正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7 2:30:38

黄陂蔡家榨街经济发展特色研究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 研究的目的

蔡家榨街位于武汉市城区东北部60公里、黄陂城区东部20公里,史称黄陂东乡。全街辖35个村,1个社区,有244个自然湾,31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6715人,农业人口40226人,水田31183亩,旱地6700亩,国土面积84平方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4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2公里。东部洞岗山和北部红岗山与红安县交界,西部凤凰寨与王家河街毗连,南邻汉(口)麻(城)公路与六指街接壤。

全街由九岭十八岗组成,地势高南低,北部为丘陵区,南部为岗岭平原区。两河(青龙河、凤凰河)、五库(吴家寺、南塘角、肖家田、绵羊山、红十月水库),六山(红岗山、洞岗山、马鞍山、会龙山、铁淋寨、凤凰寨),纵横交错,山青水秀。耸立在木兰湖渡假区东畔的红岗山为全镇最高点(海拔280米),山上绿茶飘香,登高远眺,南能俯瞰全镇,西能遥赏木兰山、湖之壮美。位于南部水口寺村的细丁湾,乃是全镇的最低处(海拔34.4米)。全镇土壤为黄沙土和黄粘土,局部地区蕴藏着粉红色岩石。森林覆盖率为18%,多为马尾松、香椿、冬青、杨、柳、茶、桃树、银杏等。街内公路铁路纵横,特别是武麻高速黄陂北互通,将蔡榨溶入了全国高速公路网络,使蔡榨“口子镇”地位更加明显。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走特色经济发展路,让武汉市黄陂区蔡家榨街经济迅速发展,并不断创新,充分利用地理、气候、土壤结构等自然条件独特,茶叶产业在我区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并小有名气,有“武汉第一茶乡”之称。街域内有规模以上具备一、二、类压力容器制造资质的企业4家,是全省同行业中聚集度最高的乡镇,又有“湖北省压力容器之乡”的美誉。 1.2研究的意义

蔡家榨街是历史文化名镇,辛亥革命第一村——蔡官田村孕育了辛亥革命首义“大总管”蔡济民;曾国藩后裔聚居地曾家大湾培养出清代榜眼曾大官,现代爱国诗人曾卓、《中华民国公报》社长蔡良村、护法战争军需处长蔡极忱、中国共产党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湖南省委组织部长蔡以忱、瑞典大剧院、挪威大剧院、哥德堡歌剧院终身演员蔡大生、武汉蔡林季热干面创始人等都出生于蔡榨街。同时,民间文化活动十分丰富,每年正月凤凰寨龙灯高峰时有近百条龙灯在此进香,凤凰寨庙会成为黄陂民间特色文化的代表。

蔡榨街经过近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厚积薄发,立足自身优势,顺应大潮,把握契机,开拓创新,全街经济社会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以压力容器为代表,被武汉市授予“压力容器之乡”。以信义兄弟为代表的武汉东方建筑公司去年纳税近2000万元。二产业成为支撑我街经济发展的支柱。二是

特色产业不断壮大。

蔡榨有着悠久的茶业种植历史和传统,是武汉目前茶叶种植面积最广、名优茶产品最多、品牌知名度最高的茶叶种植大街,有“武汉第一茶乡”美誉。生产的“红岗山”系列绿茶多次在国家、省、市的评比中获一等奖,形成一批有聚集力的发展载体,红岗山茶厂、优尼特等制茶企业生产的茶叶久负盛名,曾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评比金奖,曾为全国“六城会”指定茶品。。三是着力打造茶香古镇旅游项目。着力打造茶乡古镇旅游项目。按照蔡榨街地形条件和资源优势,结合茶产业发展,以体现社区人文景观特色和生态优势为核心,在湖北中部地区打造以茶产业发展、茶文化体现、茶产品展示、茶产品加工一体的都市绿色旅游项目。该项目将旅游理念和特色小城镇展示为一体,力求形成配套设施齐全、管理完善的茶文化旅游区。 2、目前蔡家榨街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黄陂区蔡榨街充分发挥能人引领作用、深化结对共建、加强集体经济项目建设,探索出了一条依托资源搞项目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截至目前,全街35个村中,已有3个村摘掉经济空壳村的帽子,28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 2.1发挥能人引领作用

蔡榨街实施能人引领工程,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先后选拔各类能人85人,选派7名街道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2名大学生到村担任村书记(主任)助理。目前,全街145名村干部中掌握一技之长的村干部达到125人,占86.2%。

实施“领头雁”计划,村书记带头兴办经济发展项目9个,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70万元。红岗村支部书记姜庆生种植茶叶100亩,年产茶叶1500公斤,产值达300万元,每年可为村里上交土地租金2.2万元,为300人提供就业机会。 2.2深化结对共建

蔡榨街抓住结对共建活动机遇,积极争取政策、技术、资金支持。目前,全街共争取帮扶资金380万元,兴建基础设施项目45个、经济发展项目65个,完成一批共建项目如红岗村环保砖厂、长岭岗村门面房、湾村建苗圃基地等。武汉市地产集团帮助引入木兰茶乡古镇旅游有限公司,开发集茶叶基地、茶加工、茶文化展示于一体的茶乡古镇旅游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创造税收450万元,帮助周边村新增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 2.3加强集体经济项目建设

蔡榨街不断强化项目建设,驱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蔡榨街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中之重,全街目前已建成村集体经济实体75个,年均收入达150多万元。通过调整种植结构,不断加强现代农业板块基地建设,先后有红岗、桃元、周仁湾、凤凰寨、博士湾等村开发建设茶园基地5000亩,每年增

加村级集体经济40万元。

全街已成立养蜂、泥鳅养殖、茶叶种植等农业专业合作社6个。凤凰寨村成立金凤凰合作社,开发建设有机茶叶基地600亩、果园基地200亩、油料基地250亩,并建成农产品深加工厂,实现农产品产、供、销一条龙。目前,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预计三年后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 3、蔡家榨街在经济发展特色中存在的问题 3.1产业结构需要进行整体规划、大力引资。

由于种茶规划面积大、范围广,严控开展建设,影响整个蔡家榨街的经济发展,同时,现有的红岗山茶厂、优尼特基地,对于蔡家榨街来说是最具规模和最能产生经济效益的片区,但片区内的经济形式单一、重复,片区之间缺乏良好的连片经营,互相之间不能产生辐射效应。需要市政府大力投资或引进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产业化多发展,促进蔡家榨街经济发展。 3.2项目建设需要多元发展、权力下放。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率低,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布局分散。目前全街已开发的旅游资源中,仅有XXX初具规模,但其本身仍存在着面积开发不够、资源利用水平较低等不足。蔡家榨街多年来推向省内外旅游市场的主打产品,多局限于以XXX,而如休闲度假游、XX文化游、美食文化游等却基本处于空白,无法适应现代旅游业的发展需求,导致游客重游和滞留时间不够理想,成为制约XX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瓶颈。

3.3城街发展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城镇化水平较低,处于城街化发展过程中的初期阶段。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乡道路、水利设施,特别是城镇给水、污水处埋、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还不能适应城镇发展需要。 4、面对蔡家榨街经济发展特色问题的对策 4、1蔡家榨街有着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

2009年,全街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43亿元,完成财政收入2433万元,比上年增长38.7%。

2009年,两税入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国地两税是2006年的3倍。 蔡家榨街曾荣获湖北省“卫生镇”、武汉市“双创”先进单位、武汉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武汉市“三农先进单位”、武汉市“扶贫开发与老区建设先进单位”、武汉市“安全生产优胜乡镇”。

2009年12月25日,省、市批准蔡榨镇撤镇设街。设街后,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充分发挥蔡榨独特的人文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围绕打造茶叶生产大镇、制造业强镇、旅游名镇、农村金融服务示范镇的目标,敢为科学发展之举,务求和谐发展之实,力争统筹发展之先,努力使蔡榨成为加快科学发展的示范区、

统筹城乡发展的试验田、推进和谐发展的排头兵。

4.2 充分利用特色资源,做大做强茶产业,打造武汉第一茶乡

蔡榨街有着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和传统,全街现有达产茶园8000亩,年产优质龙井茶80万斤,年创产值8000万元,是目前武汉市茶叶种植面积最广、名优茶产量最多、品牌知名度最高的茶叶种植大街,有“武汉第一茶乡”的美誉。街域茶叶主产区在红岗山周边,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土壤条件,而且经过多年的茶叶种植,区域范围内各项自然因子与适宜茶叶生长的生物学要素和谐统一,形成了独特的区域小气候环境,为产出优质名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为做大做强茶产业,蔡榨街选准以茶叶为突破口,成立了茶叶基地开发工作专班,组织精兵强将,负责全街的茶产业开发工作。通过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农民主动、科技支撑“三主一支撑”的新机制,坚持“以市场化思维谋划产业,以工业化手段管理产业,以标准化要求建设发展产业,以科学化管理提升产业”的“四化”发展方针。实行政策激励、亲情招商、能人回归、联盟创业、引资开发等一系列措施,引进茶业有关项目4个,新注册茶业企业6家,吸引投资1000多万元, 新建设高标准茶叶基地1.2万亩,全街有茶园面积1.8万亩。 4.3科学规划小城镇,建管并重换新貌

近年来,蔡榨街以“口子镇”建设和“双创”为契机,以“干净、整齐、协调、示范”为目标,结合实际,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为原则,加强规划,提高起点,以环境创新为重点,加快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美化、绿化、亮化小城镇,使小城镇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4.3.1抓规划,明确小城镇发展目标。

今年,蔡榨街是《武汉市土地规划总体利用》“两规合一”的试点街镇,在全市率先完成了街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按照“一中心、一轴、两带、三区”的建设发展格局,不断强化街域文化意识、色彩和商业氛围,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具有茶文化特色的休闲城镇。

4.3.2抓建设,全面提高小城镇档次。

蔡榨街小城镇建设以“五个一”(一条标准示范街,一个小游园,一个停车站,一个集贸市场,一个垃圾填埋场)为主要建设内容,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镇载体功能,2008年投资600万元,先后完成了茶源文化广场、森林公园建设,铺设街道彩砖2.1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17盏,新建街道排水沟1200米,新建公共厕所8座,硬化水泥路面3.5公里。近年来,投资500万元,分别兴建长520米和670米的蔡济民路、教育路,投资105万将民群大街水泥路铺沥青刷黑,维修规划区内破损道路14400平方米。对腾达路和兴崛大道临街墙面115000平方米进行立面整治,竖立不锈钢灯箱式指示标牌15个,设置安全消防栓4个。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黄陂蔡家榨街经济发展特色研究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 研究的目的 蔡家榨街位于武汉市城区东北部60公里、黄陂城区东部20公里,史称黄陂东乡。全街辖35个村,1个社区,有244个自然湾,31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6715人,农业人口40226人,水田31183亩,旱地6700亩,国土面积84平方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4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2公里。东部洞岗山和北部红岗山与红安县交界,西部凤凰寨与王家河街毗连,南邻汉(口)麻(城)公路与六指街接壤。 全街由九岭十八岗组成,地势高南低,北部为丘陵区,南部为岗岭平原区。两河(青龙河、凤凰河)、五库(吴家寺、南塘角、肖家田、绵羊山、红十月水库),六山(红岗山、洞岗山、马鞍山、会龙山、铁淋寨、凤凰寨),纵横交错,山青水秀。耸立在木兰湖渡假区东畔的红岗山为全镇最高点(海拔280米),山上绿茶飘香,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