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综合提升练(三)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郭劝耿直敢言,曾两次因直言进谏被降职。皇帝欲废郭皇后立陈氏为后,郭劝力排众议,上奏章给皇帝,最终郭劝因此被降职。
B.郭劝坚持原则,敢于奏议国事。对官员的任用,他总是秉公提出合理的建议,不惧得罪人,甚至请求皇帝收回成命。
C.郭劝刚正不阿,尽力遏制官场恶习。发运使刘承德向皇帝献轮扇和浴器。郭劝认为这是向皇帝献媚讨好,应赶快拿到外边销毁,以戒除恶习。
D.郭劝不贪财货,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赵元昊曾任命郭劝为官告使,又送给郭劝百万资财,但是郭劝全都拒绝接受。
解析 原文郭劝两次被降职均与谏止废郭皇后立陈氏为皇后无关:一次是因为郭劝请求催促钱惟演立即返回任所,罢免钱惟济的兵权,追回对胡则的任命,被降职为太常博士;一次是因为赵元昊反叛后仍然称臣,郭劝建议逐步用礼来折服他,结果被降职为齐州知州。 答案 A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元昊虽僭中国名号,然尚称臣,可渐以礼屈之,愿与大臣熟议。(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拜章,三上不得谢,赐银使市田宅。(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赵元昊虽然使用超过中国所授予的名位,但还自称为臣,可以逐步用礼来折服他,希望皇上和大臣仔细商议。
(2)于是呈上表章,三次上表也不得辞官,赏赐他银两让他买田地和住宅。 【参考译文】
郭劝,字仲褒,郓州须城人。考中进士,屡经升迁为太常博士,特旨升职为尚书屯田员外郎,因为母亲年老而坚决推辞,又担任莱州通判。州民霍亮被仇人诬陷而被判处死罪,是官吏们从中收受财物造成的,郭劝替他昭雪免罪。当时宋绶出朝为应天府知府,杜衍在荆南任职,郭劝说:“宋缝有文才学识,杜衍清廉正直,不应派在地方。”又说:“武胜军节度使钱惟演在京拖延不去陈州,觊觎宰相之位;他的弟弟钱惟济现任定州总管,自己申请改派为留后;胡则因罪被免除三司使,却又升任工部侍郎。请催促钱惟演立即返回任所,罢免钱惟济
的兵权,追回对胡则的任命。”被贬为太常博士。郭皇后被废,朝中商议选立陈氏,郭劝进谏说:“通过治家采治天下,首先要从后妃开始。郭氏并没有大的过错,不应废掉。”奏章呈入时,皇后已被废掉,而关于立陈氏的商议也作罢了。马季良从贬官所在地请求退休,朝廷批准了。郭劝说:“退休是给贤者的待遇,怎么能够让被贬斥的人得到?请皇上收回命令。”又说:“发运使刘承德进献轮扇和浴嚣,大都是为了讨好皇上。请拿到外面销毁,以警告奸邪之人。”赵元昊世袭父亲的封爵,任命郭劝为官告使,送给郭劝百万资财,郭劝全都拒绝接受。赵元昊部将山遇率宗族来投奔,并说赵元昊准备反叛。这年冬天,赵元昊果然反叛,派遣他的使臣以自封官职身份前来。郭劝看他携带的表章上还自称臣,就上奏说:“赵元昊虽然使用超过中国所授予的名位,但还自称为臣,可以逐步用礼来折服他,希望皇上和大臣仔细商议。”结果被降职为齐州知州。母亲去世居家服丧,丧期未满重新任职,为凤翔府知府。不久掌管成德军的韩琦上奏说,郭劝所派出的将领张忠、刘遵,在讨平盗贼过程中功劳都是第一,特旨诏令嘉奖。不多久,召入任翰林侍读学士,升任给事中,但郭劝推辞没有接受。郭劝廉洁节俭,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他曾对孩子们说:“颜鲁公(真卿)说,‘平生能够得到五品官职,子弟承荫封为斋郎,足够了。’”待到再次任为侍读,他说:“我是太学生出身,志向不过是成为太守,现在我七十岁,在皇帝侍从的行列中,可以告老回乡了。”于是呈上表章,三次上表也不得辞官,赏赐他银两让他买田地和住宅。两年后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8~9题。
南乡子·端午 李之仪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8.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对于表达作者的感情有何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和分析概括文学作品情感的能力。分析时要结合具体情境,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如“湿”“独”“尽”“销魂”“空”等加以分析把握。
答案 上片写端午节冷清的景象。端午节下着小雨,诗人独自一人,回忆往日的热闹时光。这样的景象,为全词奠定了清冷的感情基调,为下片的抒情作铺垫。
9.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当时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词的下片主要通过叙述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分析概括时既要联系上片的情景描写,同时要把握叙述中的典型细节加以鉴赏。
答案 下片叙写旅居在外的词人在端午节没有友人的陪伴,喜悦的事情只有自己一人享受。表现出心中的寂寥、落寞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关雎》中表现男子向心上人求爱而不得的复杂心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之声动人心弦,虽曲已终,但听者还沉浸在音乐的妙境里。
(3)李商隐的《锦瑟》中,化用典故,比喻往事成空、理想破灭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2)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3)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何老师 曾宪涛
何老师是我中学时的数学老师,已退休几年,现在和我住一个小区。
每每遇到他,总见他挎个布包,包里突显出酒瓶的形状。问他干吗去,要么回答买啤酒,要么回答卖酒瓶。尽管不好意思,还是如实回答。他告诉我他酒瘾很大,现在病重,医生不准喝酒,便改喝啤酒,每天两瓶。
何老师有两个孩子,小的在外地工作,大的是个女儿,叫雯雯,好像有点毛病,个子长不高,学习也不行,只上到初中毕业,就在我单位食堂找了份工作,三十六七了还没成家。
何老师最操心她。他女儿我认识,她也知道我是她父亲的学生,我去食堂买饭,她只会对我笑笑。何老师说,医生说她不能结婚。何老师还说自己是活不长久的,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女儿。
那天下班回来,妻对我说,何老师老是在咱家窗前转来转去,好像有什么事。我忙站到窗前,果然见何老师又转回来了,他肩上没有挎布包。
我朝窗外说,何老师,有事吗?
我打开门,何老师进来,就在茶几旁的小凳上坐下。我叫他坐沙发,他摆摆手,我拿烟给他,他也摆摆手说,只喝酒不抽烟,接下来问我,结果出来了吗?
他一问,我才想起最近单位要裁员。
裁谁不裁谁,先由基层各部门员工投票,最后再领导确定,按老百姓的说法就是投票选下岗的。
几天来,他们家一直在坐卧不宁的煎熬中等待着结果。
雯雯太老实,也不会为人,投票肯定会被投下来。何老师满面忧愁,不知结果出来了没有。
还没听说。我安慰何老师,雯雯那么能干,领导会掌握的,她不会下来。
何老师摇摇头。我忽然想起问,你没找过启华吗?启华是我们单位老总,也是何老师的学生。
何老师说没有。 为啥不跟启华打个招呼? 他叹了口气,那怎么好意思??
有啥不好意思?他再是老总,您也是他老师。
何老师表情极为难堪。看得出他心里的矛盾,既不愿做这种事,又怕对不住女儿。他摇摇头说,当老师的怎么能找学生走后门,她妈这两天一直跟我吵,骂我没用。
我说,您该早提醒我一下,我来跟启华说。
何老师摆摆手,站起身要走,又说,不知结果啥时候能出来。 我说,您等等,我问问启华。
我立刻拨通了启华的电话,问他,裁员名单出来了吗?启华问我,问这干啥?我直接问,何老师的女儿雯雯怎么样?那边低声道,没有她。我这里还有人,回头再说。电话挂了。
何老师一直眼巴巴地看着我打电话,当我放下电话告诉他裁员名单没有雯雯时,他脸上两行泪水无声地流了下来。妻递给何老师一条毛巾,何老师擦了把脸说,这下放心了,雯雯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