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课题申报范文 - 图文
江西师范大学大学生学术课题申报书
课题名称: 江西省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体系的实证分析
申报单位: 申报者姓名: 指导老师姓名:
类别: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和制作类
说明:
1、申报者应在认真阅读此说明各项内容后按要求详细填写。 2、表内项目填写时一律用钢笔或打印,字迹要端正、清楚,此申报书可复制。
3、作品申报书须按要求由学院团委统一报送。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负责人姓名 所在学院班级 性别 民族 联系电话 年龄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不超过5人) 姓名 性别 年龄 所在学院及班级 研究特长及课题分工 经济计量;子课题三 实证分析;子课题四 成本会计;子课题二 数据整理;子课题一 教育经济学;子课题五 二、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研究现状,选题的意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包括视角、方法、途径、目的)和主要观点;本课题创新点、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课题已有研究基础,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以内)。 【本课题研究现状,选题的意义】 高等教育成本可分为广义高等教育成本和狭义高等教育成本。广义的高等教育成本是指举办高等教育培养学生而消耗和损失的资源的总和,也称为高等教育的全成本,它包括社会直接成本、社会间接成本、个人直接成本、个人间接成本。狭义的高等教育成本是指高等教育的社会直接成本,也称学生培养成本或公共教育成本。我国从1997年全面实施了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建立了由国家、学生(家庭)为主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高等教育经费面临的困难。约翰斯通教授首创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在中国高等教育投入体制改革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于此同时,由个人分担高等教育成本额快速上涨而引发的对成本分担的研究和广泛讨论一直没有中断过。开展对高等教育成本分担问题研究,探索合理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比例,在成本分担、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江西地处经济基础薄弱的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偏低,与周边省份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拉大。2009年江西省的人均GDP为仅为17355元低于同期的全国平均水平25575元。2009年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的水平达到2519300万元,占同期财政收入比重的2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9年为1402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9年 2
为5075元。而同年期的高等教育成本占到同期人均GDP的2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5.6%,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0%。2009年农村恩格尔系数高达45.6%高于同期全国4.6个百分点。人民基本处于小康的水平线,而高等教育的费用却在不断地上涨,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支出增长比较缓慢。鉴于此,本课题的研究对分析江西省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现状,建立合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体系,实证分析居民的分担高等教育成本能力,明确政府、高校、个人、企业各自在分担教育成本的责任。提出我省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顺利实行的对策及建议,这有助于高校控制办学成本,有利于政府教育投入决策,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包括视角、方法、途径、目的)和主要观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主要观点: 一、江西省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影响因素(子课题一) 1.江西省高等教育发展现状;2. 政府、个人等分担主体的分担能力;3. 高等教育收益水平和供需状况;4. 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国家的教育体制、政策环境;5. 比较国际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变化趋势。 二、江西省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现状分析(子课题二) 1. 江西省政府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现状分析; 2. 我国个人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现状分析;3. 企业、社会负担高等教育成本现状。 三、江西省居民对分担高等教育成本能力的实证研究(子课题三) 1.确定研究对象;2 .采用采用层次分析法,多元多重回归分析法及matlab分 析软件;3. 数据处理;4. 、研究结果与分析。 四、建立江西省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体系(子课题四) 1.确立分担依据;2.完善分担原则;3.明确分担主体;4. 建立、完善江西省教育成本分担的机制。 五.促进我省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顺利实行的对策及建议(子课题五) 1.政府在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主导、调控的积极作用;2.高校在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管理、服务的积极作用;3. 发挥学生及家长在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的主观能动作用;4.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社会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活力;5. 企业应保持和提高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水平。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动态比较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总量分析和结构分析相融合的研究方法,在综合国内外教育成本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的构成进行了有益地探索。课题中大量采用了实地调查法、比较法、实证分析、建立经济计量模型等分析方法。在研究方法的运用过程中, 3
注重方法的综合性、实用性、灵活性、包容性,注意理论研究与推广应用并重,采用滚动式发展方式。具体而言: 一是在组织方法上,成立课题组,按子课题分工合作研究; 二是在思想方法上,一方面防止局限于经济能力之间的简单比较,忽略实际能力的比较, 以偏概全。另一方面切忌“先入为主”和生搬硬套,特别注意不同层级的教育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是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审稿会及与专家交换修改意见等办法促进研究的深入和质量的提高,以保证成果达到设计要求。 本课题研究的途径: 1.组成课题组,设计出总体方案构架,同时在组内进行课题分工。 2.收集、整理资料,其资料来源有二: ①查找国内外已有资料,并将同类研究文献进行综合整理并做出分析; ②拟写出调查提纲同时设计出调查问卷,建立经济计量模型,以此对居民实际经济能力进行重点调查,最终得到实际调研资料。 3.对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 4.得出课题的初步成果。 5.组织研讨交流课题初步成果。 6.形成课题最终成果:①写出课题研究综合报告,②在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 ③建立实际可行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体系。 7.课题验收鉴定。 【本课题创新点、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课题的理论创新点主要有: 1. 综合分析江西省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影响因素; 2. 对江西省居民对分担高等教育成本能力的实证研究; 3. 建立江西省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体系; 4. 提出了促进我省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顺利实行的对策及建议。 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 1.自2002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和超过15%,标志着我国正式 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我国的教育经费持续增长,但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相比,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却是相对缓慢的,处于教育投入的低水平,满足不了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对资金需要。因此实行成本分担制度,转移部分高等教育成本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