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资料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5 3:34:17

2.季风: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3.季风的分类:一类主要由海陆热力差异而产生的;另一类则主要是由行星风系的季节移动而引起的。就第一类而言,多发生在海陆相接的地方,如亚洲东部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这种季风最典型,称之为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

第二种季风而言,是由于行星风系的季节移动而引起的,行星风带的分布很有规律,其位置随季节而有规律的变化,因此,在两个行星风带相接的地方,变会发生显著的风的季节变化。从分布上多见于赤道和热带,所以称之为赤道季风或热带季风。 4.焚风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沿着背风坡向下吹的干热风叫焚风益:特点:益。促进春季冰雪消融,夏季谷物提早成熟,农作物向北推进。 害:干旱、火灾、雪崩。 5.影响气候形成的因子。

1辐射因子:太阳辐射是大气、陆地、海洋增温的主要能源,又是大气中一切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形成的基本动力。所以,太阳辐射也是气候形成的基本因素。在地球表面,之所以存在不同的气候类型,首先是由于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造成的,同样,对于同一气候区,气候有季节的交替,也是太阳辐射随时间有变化的缘故。

2.环流因子: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不仅决定于当地的太阳辐射和下垫面的性质,还通过大气环流和洋流的作用而接受外界地区特性的影响。这是因为环流可促进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交换,促进不同性质气团发生移动,并通过气团的活动影响气候的形成。从而在不同纬度的不同环流系统影响下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3环流因子对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的影响: 由于环流因子的作用,同纬度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是不同的。一般说来,凡是迎风岸,降水多,温度变化和缓;背风岸,降水少。 4洋流对气候的影响:1、对气温的影响 ——调节了高低纬度间的温差; ——破坏了气温的温度地带性分布。 2、对降水和雾的影响

——暖洋流沿岸多降水;冷洋流沿岸多雾

5.环流变异与气候:环流因子在气候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当环流形势在某些年份出现异常变化时,就会直接影响某些时期内的天气和气候,出现异常。近年来频繁出现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就是一个显著的实例。

6.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下垫面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又是低层空气运动的边界面,它对气候的影响十分显著就下垫面差异的规模及其对气候形成的作用来说,海陆间的差别是最基本的,并主要影响气温大气水分和环流。

7.冰雪覆盖与气候:

冰雪覆盖(冰雪圈)是气候系统组成部分之一,它包括

大陆冰盖、高山冰川、季节性雪被、永冻土和海冰。是一种性质特殊的下垫面。

? 练习题:O3层对

太阳紫外线的吸收很强,由此保护了紫外线对生命的伤害。(更正,动能)

? 气温实质上是空气

分子平均势能大小的表现。(正确)

? 气团的地理分类是

按气团的性质和下垫面的性质来进行分类的。(正确)

? 地转偏向力只是相

对于地面有运动时才产生,物体处于静止时不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正确) 海陆风的风向特点是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正确)

? 暖气团温度高于

所经过地区温度,暖气团使所经过地区变暖。(正确)

? 水量平衡是水分循

环过程的结果,而水分循环又是通过大气环流来实现的。(正确)

? 大气中各种云状的

产生,主要是空气下降运动的形式不同而造成的。(更正,主要是空气上升运动的形式不同而造成的。

第七章 1.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

柯本气候分类法 ——实验分类法 斯查勒气候分类法——成因分类法 1》柯本气候分类法:

依据:以温度和降水为基础,对照自然植被的分布(景观)

热带A 干带B 温暖带C 冷温带D 极地带E

优点:1、首次提出了气候型的概念

2、方法简便,划分界限明确,与自然景观比较符合。

缺点:1、B带与A、C、D、E带并列欠妥

2、忽视了对气候成因的分析,容易将低纬度高地气候与高纬度气候归为一类。 2》斯查勒气候分类法:

依据:不同气团源地、锋面位置及其季节变化兼顾高度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高地 优点:

1、把高地气候单独列出来,避免与高纬度的气候相混淆,照顾到了气候的纬度地带性。

2、在划分上采用定量的指标,实用价值大。

缺点:1、缺乏对季风气候的足够重视。 第八章

1.城市热岛效应的概念以及影响因素。

? 城市热岛效应概念:城市气温经常比其四周郊区为高,在气温的空间分布上,城市气温高,好像一个“热岛”矗立在农村较凉的“海洋”之上,

这种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或城市热岛。 2.影响因素:

? 1.》首先,是城市下垫面(大气底部与地表的接触面)特性的影响。城市内大量人工构筑物如铺装地面、各种建筑墙面等,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属性,这些人工构筑物吸热快而热容量小,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它们比自然下垫面(绿地、水面等)升温快,因而其表面的温度明显高于自然下垫面。比如夏天里,草坪温度32℃、树冠温度30℃的时候,水泥地面的温度可以达到57℃,柏油马路的温度更高达63℃,这些高温物体形成巨大的热源,烘烤着周围的大气和我们的生活环境

? 2》第二个主要原因是城市大气污染。城市中的机动车辆、工业生产以及大量的人群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粉尘等,这些物质可以大量地吸收环境中热辐射的能量,产生众所周知的温室效应,引起大气的进一步升温。

? 3》第三个主要原因是人工热源的影响。工厂、机动车、居民生活等,燃烧各种燃料、消耗大量能源,无数个火炉在燃烧,都在排放热量!

? 4》第四个原因是,城市里的自然下垫面减少了。城市的建筑、广场、道路等等大量增加,绿地、水体等自然因素相应减少,放热的多了,吸热的少了,缓解热岛效应的能力就被削弱了。 2.城市降雨径流.

1》城市化影响降水形成过程的物理机制

城市化影响降水形成过程的物理机制有:①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上空的大气层结构因热力对流变得不稳定,当附近有水汽云团移至城区上空时,因热力对流作用使水汽云团加速发展,形成对流性降水。② 城市阻碍效应。城市中高度不一的高层建筑物如同屏障,城市的人工热源形成热湍流,当水汽从郊外向城区移动时,在城区滞留时间加长,导致城区的降水增大和降雨时间延长。③ 凝结核效应。城市大气明显富含尘埃和SO2等气体,这些废气含硝酸盐和硫酸盐类的物质,善于吸附水汽成为凝结核,并起到增加雨量的作用。 2》城市暴雨径流特点 城市化的程度的提高,直接改变了城市的暴雨径流形成条件,使其水文情势发生变化

? 暴雨径流总量增大,洪峰流量增高,出现时间提前。

? 河道中水流流速加大,径流过程中悬浮固体及污染物浓度提高。 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 不透水面积增加

城市化的进程,增加了城市的不透水表面,使相当部分的流域为不透水表面所覆盖,如屋顶、街道、人行道、车站、停车场等。不透水区域的下渗几乎为零,洼地蓄水大量减少,造成产流速度和径流量都大大增加。

? 汇流时间缩短

排水管渠系统的完善,如设置道路边沟、密布雨水管网和排洪沟等,增加了汇流的水力效率。导致径流量和洪峰流量加大,出现洪水

搜索更多关于: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资料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2.季风: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3.季风的分类:一类主要由海陆热力差异而产生的;另一类则主要是由行星风系的季节移动而引起的。就第一类而言,多发生在海陆相接的地方,如亚洲东部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这种季风最典型,称之为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 第二种季风而言,是由于行星风系的季节移动而引起的,行星风带的分布很有规律,其位置随季节而有规律的变化,因此,在两个行星风带相接的地方,变会发生显著的风的季节变化。从分布上多见于赤道和热带,所以称之为赤道季风或热带季风。 4.焚风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沿着背风坡向下吹的干热风叫焚风益:特点:益。促进春季冰雪消融,夏季谷物提早成熟,农作物向北推进。 害:干旱、火灾、雪崩。 5.影响气候形成的因子。 1辐射因子:太阳辐射是大气、陆地、海洋增温的主要能源,又是大气中一切物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